文档详情

运用字理提高识字能力(黄翠兰)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50KB
约5页
文档ID:465355551
运用字理提高识字能力(黄翠兰)_第1页
1/5

运用字理提高识字能力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中心小学 黄翠兰字理,也称造字理据,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根据构字的笔画、部件或偏旁,不是任意堆叠在一起的,而是有其道理和依据,音、形、义尤其是形、义之间构成内在、有机的联系这是汉字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作为汉字的主要特征,汉字教学的独特资源,字理成为设计识字教学体系或采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但是,如何合理运用字理却值得思考一、字理识字的教学误区  当前的识字教学普遍忽视字理,其做法是用分析汉字结构、数一数笔画、机械抄写几遍来代替对汉字结构的剖析和规律的探寻,从而使形象生动的汉字成了一种僵死的纯工具性的符号,学生无法对汉字本身产生真正内在的情感和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害怕汉字一)重形轻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合体字,合体字是由“偏旁”或叫“字符”组合而成的,每一个偏旁,都有确立的形、音、义讲错了构件的形、音、义,就会使整个字的讲解发生错误例如,韭菜的“韭”,因为它上面有个非常的“非”,再加上学生是先学非,再学韭菜的韭,所以有的老师就让学生编顺口溜“不是一根而是一片”来记忆字形。

这种讲法看似有理而实在是无理可言其实韭菜的“韭”是模拟一把长在地面上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又如“喜”字,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个字时,为了让学生准确记忆字形,引导学生把它拆分成三个部分——十个豆子落入口中这种方法的确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记忆了字形,但从长远的汉字学习中却带来很多理解上的偏差因为从汉字构形学的角度来看,“喜”是个会意字,上部是古代鼓的形状,楷书写作“壴”(zhù),下部是口,合起来表示人听到欢乐鼓声而开口笑,称之为“喜”二)重趣轻理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往往喜欢趣味性强的识记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用编字谜、顺口溜或编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比如那个流传很广的有关“照”字的顺口溜:“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它不但为学生所津津乐道,还被不少老师作为记字窍门在课堂上大为推广先不说它里面所隐藏的思想问题,单从构形理据上分析,就很不科学,不合字理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写照耀的“照”,那么他的生活常识最先提示给他的就是“照”离不开太阳和火(“灬”是火的变体)日”和“火”正是古人造“照”字的构形字符,字形与字义正是在这里紧密相连召”是它的声符,起示音作用。

正确理解“照”字,对学生以后学习“日字旁”和“四点底”的字(如晖、晓、时、暴,熬、煮、烹、蒸)打下了科学的基础这样,弄清一个字符的来历,就可以把握一批由这个字符统帅的汉字而像刚才那样用“日本人”来解字,只能让学生“望文生义”,歪曲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三)重认轻用   由于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对有关汉字的知识知之甚少,教学时,常把记忆字形作为识字的第一要义,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字义的准确理解,影响了学生对汉字的正确运用例如教学“进”字,以往经常让学生用部件记字法——“走之儿里面有个井可是这样的记忆方法往往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并没有真正领会字的含义,只记字形并不会运用,经常与“近”混淆如果能够运用汉字学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字的意思,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因为它的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隹(鸟)从彳从止(脚),用鸟脚只能前行不能后退表示前进的意思前进就要越过原先的位置,所以又引申为超过后来又引申指从外到内,如“进入”、“进学校”这样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汉字的形态,也可以准确把握汉字的意思,不会在组词、造句、写文时因理解偏差而出现错误  二、运用字理的主要做法  运用字理就是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前提下,以下情形可以讲解字理,以利于突破字形识记难点,达成教学目标一).可作为形旁的独体字有些独体字可以作为形旁,如“水”(氵)木、人、刀、肉(月)阜(阝)等,教师可把象形字、指事字所展示的汉字产生、演变的过程用实物图或动作等方法演示呈现给学生,然后把楷体字的重点笔画与实物图或动作进行比照,直观、形象地感知、理解汉字的形、义教学“人”字,教师可张开双脚,让学生观察“人”字的笔画与人的身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形象地记住“人”的字形苏教版一下《识字3》出现了“舟、竹、石”等要学会的字以“舟”字为例,可让学生观察图上小舟的形状与抽象概括图和楷体字“舟”的演变过程,然后进行比对,观察楷体字“舟”的各个笔画与抽象概括图及实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象地记忆“舟”的字形,并通过“小舟”一词理解“舟”的字义由于形旁再生汉字能力强,可以触类旁通地学习一串字二).易错、易混字有些字学生不容易写对,比如“燕”、“鼠”等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口”左右两边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通过这样的加工,学生很快记住,也不容易写错在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经常会把音近字、形近字或音形两近的字混淆,从而造成写错别字的现象。

运用字理让学生辨析是好办法之一学习了“辨、辫、辩、瓣”,学生经常混用可以这样引导辨析:这三个字左右两边相同,不同的是中间部分辨”中间是“刀”的变写,从“刂”,“刀”把两边分得清清楚楚,“分辨、辨析、辨别”取其意;“辫”中间是绞丝,从“糸”,表示与丝有关的名称、动作、形状及颜色,“辫子”即取其义;“辩”从“讠”,说明与语言文字有关,“争辩、辩白、辩论”即是;“瓣”从“瓜”,从“瓜”的字表示与瓜果有关,“花瓣”“豆瓣”意即此低年级学生经常把“爬”的“爪”写成“瓜”,可以这样引导辨析:出示“爪”与“瓜”的字形,伸出一只手,画出一个带瓜秧的“瓜”,让学生观察手与“爪”、瓜图与“瓜”的笔画之间的相似之处,辨清“爪”和“瓜”,最后再告诉学生:爪子能爬,瓜怎么能爬呢?学生一下子就理解领悟了正确写法,再没出错              (三)演示明理法在日常教学中,让教师经常感到头疼的是“染”字,因为总有学生多写一点,将“九”写成“丸”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教学“染”字时,讲台上,摆放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在观察中明确“染”的意思与偏旁的联系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

教师又让几个学生分别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在学生惊叹中,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水,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水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和观察中,学生理解了左上方“氵”和右上方“九”的来历悟出了“染”字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三、运用字理识字要适度 恰到好处地运用字理固然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但要牢牢把握“适度”二字,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所谓“适度”,就是要做到:(一)难易适中   首先我们要明确识字教学的目的是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为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为了让学生正确了解字意,适当地进行字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难易适度有些汉字形体的演变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不少汉字的音、形、义已经失去联系,而有些汉字的字理未必能为学生所接受如“厅”,原本写作“聽”,指“聽事”之处,即官员办公事的堂屋,后省说为“聽”以后楷书写作“廳”,成为形声兼会意字,从广(宽敞屋),聽声,兼表听事之意。

规范简化为“厅”这样分析不顾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而将简单的字义理解复杂化因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以往所积累的汉字学知识,很快就理解,“厅”,从厂(房屋),丁声本义是官府办公处引申为现代党政机关的办事机构,如“办公厅”、“教育厅”又引申指聚会或接待客人的房间、店堂,如“客厅”、“饭厅”二)分步推进   教材的编排体系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分学段落实的在运用字理分析识记汉字时,我们也不能一口气想吃成个大胖子,每认识一个汉字,都想把相关的一切全部塞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阶段理解和运用如“行”,模拟十字路口形,音háng引申泛指道路由条条道路引申为行列,再引申为行辈、排行以后又引申为行业、行业机构,如“行行出状元”,“银行”音xíng,“道路”供人行走,又引申为走,并成为常用义再引申为做、进行,如“身体力行”,“举行”由“行走”引申作名词:表明品质的举止行动,如“行为”,“品行”(旧读xíng)而用作副词:将要,如“行将灭亡”这个含义可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阅读教学中,或课外阅读时巧妙渗透,使学生对“行”的意思的理解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全面而透彻如果在学生一接触“行”字就一股脑儿全盘灌输,不但有悖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与教学目标相背离。

识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代识字教学中,可以适当引进字理,扬其所长,为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枯燥乏味的汉字学活,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字理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