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形势与政策复习知识点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53.55KB
约59页
文档ID:31025877
形势与政策复习知识点_第1页
1/59

1形势与政策复习知识点合集第一专题 文化自信开创中国世纪文化自信的涵义:文化自信就是一个群体、团队(如国家、民族、政党、企业等)所属的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举世无双、(二)中华汉字经久不衰,承载文化,繁衍历史(三)中华文化立足科学实践,千年领先,独树一帜、(四)中华文化坚持博采众长,开放交融,兼收并蓄3、文化自信对中国复兴的重要作用(一)中国文化自信发扬了精神基因的历史优势 1、文化自信体现中华文化人文品格(1)包容性和忍耐力(2)崇尚亲和友善(3)善于与时俱进 2、文化自信弘扬了中华文化人文精神 1)中华文化注重学习宇宙的刚健品格(2)中华文化注重学习大地的宽厚美德(3 )中华文化注重以人为核心 3、文化自信丰富了中华文化人文思想(1)“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3 )“民惟邦本”的仁政思想(4 )“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5)“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6 )“和谐共生”的发展观点 4、文化自信提升了国民综合素质(1)继承发扬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2 )继承发扬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3 )继承发扬阴阳互补、辩证思维的精神(4)继承发扬尊道贵德,厚德载物的精神(二)中国文化自信展示了先进理念的思想内涵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都以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创造精神等彰显了革命文化的先进本质,是表征一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丰碑。

三)中国文化自信继承了革命传统的伟大精神1、继承了"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文化建设理论 2、继承和创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3、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南(1 )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2 )广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3)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4 )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4、组织全党开展新的党内文化教育活动(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3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四)中国文化自信凸显了伟大实践的时代价值中国文化自信生成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强大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精神体现、独创理念和时代价值1、文化自信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精神保证 2、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源动力 3、文化自信是扩大对外交流的重要前提 4、文化自信是实现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5、文化自信是倡导东方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的战略谋划 6、文化自信是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需求四、当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思考(一)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1、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 2、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即对外来文化的扬弃 3、对本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应该抱有坚定的信心(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危害 1、文化自信的缺失将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2、文化自信的缺失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3、文化自信的缺失将使得大学生对中国未来失去信心第二专题福建和台湾有五缘, “一是地缘近,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 离得很近 ;二是血缘亲,台湾 80%的同胞祖籍在福建, 两岸交流、交往十分密切 ;三是文缘深,台湾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都2和福建相近、相形;四是商缘广 ,改革开放以后,福建台资企业数量在全国排第三,商业往来非常频繁;五是法缘久 ,从历史来看 ,经中央授权,台湾一直是归福建省管辖的。

第 1 章 两岸历史关系的变迁一、台湾问题的由来:1894 年,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1895 年,清政府战败, 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当时的记者报道,全省“哭声震天” ,鸣锣罢市,清政府官员也纷纷留守原职,与当地驻军、民众一道拼死抵抗日本军队的占领,大陆东南沿海人民也出钱出力出人参加抗日斗争,以后在日本统治的 50 年中,近 60 万台湾同胞因反抗日本占领,牺牲在日本的屠刀下和监狱中1945 年 8 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 ,台湾及澎湖列岛依照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和中、美、英、苏签署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归还中国1951 年 9 月 8 日,在美国旧金山,包括日本在内的 49 个国家签订了一份“对日和平条约”,史称《旧金山和约》 该条约旨在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日本的战后地位问题与厘清战争责任所衍生的国际法律问题,但实际上却是美国为了扶持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对抗苏联,确立亚洲“冷战”格局而策划的单方面媾和条约二、对台方针政策的变迁1944-1955:建国初期,大陆全境已得到解放,而台湾因为国民党的占领而始终脱离于祖国的怀抱。

毛泽东主要考虑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了,同时美国武装侵入台湾海峡,公开阻碍我国统一台湾由于抗美援朝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也从此由东南转向东北,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就这样被迫搁置了1955-1978:这个时期祖国大陆对台湾的基本政策是武力解放台湾,也不排除在某种可能条件下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同一时期内,国民党的大陆政策主调则是「确保台湾,反攻大陆」 ,先是配合朝鲜战争和美国对我采取的「围堵」政策,叫囔什么「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继而随着幻想破灭,又将「反攻大陆」改为「光复大陆」 ,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实际上已开始转向长期打算,注重经营和建设台湾蒋经国时期:这个时期,祖国大陆的对台政策,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变化,已明确地提出「平和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而国民党同一时期的大陆政策,则相应地调整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双方都不再强调武力了1979-1994:台湾岛内政局的这种发展,趋势显然并不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和两岸关系的改善1992 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

1993 年 4月两岸举行了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5-2008:李登辉 1995 年 6 月赴美进行制造“”的分裂活动,1999 年 73月抛出“两国论” ,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针对其“”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斗争,沉重打击了“”分裂势力,促使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认清了“”的危险性2008-2015:2008 年以来,两岸双方在坚持 “九二共识” 、反对“”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推进了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保持了台海局势的和平稳定,使得两岸关系呈现了 1949 年以来的最好局面特别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岸领导人跨越 66 年的首次会面,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马英九先生作为台湾当局领导人,为此付出了努力,作出了贡献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79 年 1 月 1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表的 《告台湾同胞书》 ,其内容主要为商讨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并提出两岸三通、扩大两岸的交流,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和平发展的方针遇到的危机:(1 )1999 年,李登辉抛出“ 两国论”分裂主张,致使商谈被迫中断。

(2 )2000 年,民进党上台,由于“”分裂势力的挑衅,两岸关系在本世纪初的前几年一度濒临危机针对陈水扁推行公投,2005 年,中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的意志强调“绝不允许‘’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三、习近平执政以来的对台政策2015 年 5 月 7 日, 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2015 年 11 月 7 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闭门会谈,会谈内容涉及到几个方面:关于九二共识在闭门会谈中,习近平表示,7 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的共同政治基础。

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关于台湾“国际空间”只要不造成“”、“”,两岸双方可以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4关于经贸合作和亚投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办好关于设置两岸热线设立两岸热线,有助于双方及时沟通,避免误判,处理紧急问题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可以先建立起来关于所谓大陆对台导弹问题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两岸关系已经不再处于以前那种激烈冲突、尖锐对抗的敌对状态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只会给两岸同胞带来深重祸害对此,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

关于社会制度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关于两岸交流要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为民族未来培养优秀人才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两岸基层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关于振兴中华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维持两岸和平稳定是台湾主流民意,未来两岸发展也要看民心向背,两岸要尊严、尊重、诚心建立两岸关系,才能拉近两岸心里的距离第二章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一、民进党重新执政国民党的党旗颜色是蓝色为主,民进党的党旗是以绿色为主所谓“泛蓝” 、 “泛绿”是借代的说法 “泛蓝阵营”由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组成由于亲、新两党源自国民党,其党旗颜色为蓝色, 故被称为“泛蓝军” “泛绿阵营” 由民进党、台联党、时代力量以及其它“独派”政治团体组成因民进党的党旗为绿色,被统称为“泛绿军” 蔡英文上台后短期内面临的岛内政治制衡力量有限,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阻力较小,可能会有一段执政“蜜月期” 。

二、国民党进入漫长的盘整期“九二共识”:在 1992 年 11 月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中国大陆的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两岸协商寻求与奠定政治基础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