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跟着节气去探究立夏一、课程背景立夏是春季结束之后,夏季开始之前的一个节气在《幼小衔接巩固提高课程标准》中,立夏被列为五年级下册的自然与生活科技(以下简称“自科”)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立夏时节,天气转暖,万物生长茂盛,是认识季节变化、探究自然规律的好时机,是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好时机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然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跟着节气去探究立夏”为主题,旨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究,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立夏的特征和规律,掌握季节变化的知识和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孩子们的自然科学素养二、课程目标1. 了解立夏的含义、特征和规律,掌握立夏节气的概念,认识季节变化规律2. 培养孩子们观察、询问、实验和表述的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自然科学素养3. 提高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习常见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4. 增强孩子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意识,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思想三、学习内容1. 立夏的含义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是在每年的5月5日前后,太阳黄经为45度这时,气温逐渐升高,日照时间逐渐延长,大部分植物开始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2. 立夏的特征立夏时节,阳气直上,地气开始萌动天气逐渐热起来,气温升高,温差变小大部分植物开始长势迅猛,万物开始生长,人们开始伏暑,是春夏之交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3. 探究立夏的方法探究立夏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气温、湿度、风向和云量等气象指标的变化2.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的变化3. 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立夏时节各种因素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和分析自己的假设4. 实践探究活动1. 组织观察天气变化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记录一周内的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风向和云量等气象指标,并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2. 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带领孩子们了解植物在春夏之交的生长状况然后,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去校园或家附近的郊野进行野外探索,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比较不同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命周期3. 进行科学实验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科学实验,例如测量环境温度、光强、水分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实验中了解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和分析自己的假设。
四、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同学们要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学习探究立夏的特征和规律2. 组织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天气变化、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和进行科学实验等方式来深入了解立夏节气和季节变化规律3. 维护环境,保护自然在课堂实践中,同学们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关注生命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知识点同学们需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复习立夏的含义、特征和规律,了解立夏的概念和季节变化规律2. 思考生活中的常见物同学们需要思考生活中的常见物或现象与立夏的关系,例如:夏天穿短袖、喜欢吃凉的食物、植物的生长变化等,然后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展示其与立夏的联系3. 进行小型实验同学们可以自选一个研究立夏的小型实验,其中可以包含观察、比较、记录等步骤,然后撰写实验报告,将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六、学习评价本节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等方式来了解同学们对立夏的含义、特征和规律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实践能力评估:通过实践活动、科学实验和课后作业等方式来评估同学们的观察、记录、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的增强情况。
七、总结本节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跟着节气去探究立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立夏的特征和规律,掌握季节变化的知识和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孩子们的自然科学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积极思考、自主学习,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季节变化和环境变化规律,养成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