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学生用书P79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2、3、4、5、6、7、8、2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9、10、11、12、13、16、17、18、21、22、23、27、28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4、15、19、20、24、25、29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①行政区划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 ④生态系统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由图中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及其分布范围可推知,其划分依据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又有生态系统特征2.下列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各生态大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②生态环境都非常脆弱 ③边界是明确的 ④边界具有过渡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四个生态大区是按照一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各大区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
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的生态系统要比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稳定得多有人用四句诗句概括我国某四省区特点——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据此完成3~4题3.上述四句诗句对应的省区四季变化相对不明显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 B解析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是指我国黑龙江,“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是指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是指我国海南省;“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是指云南省海南省和云南省纬度低,四季变化不明显;而其他两省区位于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4.下列邮票上的民居建筑与上述诗句②、④所在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甲 丁 B.乙 丙 C.丙 丁 D.乙 丁答案 D解析 读图可知,甲为黄土高原的窑洞,乙为内蒙古高原的帐蓬,丙为华北地区的四合院,丁为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5~6题5.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 )A.平坦肥沃的平原 B.山麓和丘陵地带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答案 B解析 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主要把野果和野兽作为食物,结合图示石器时代活动遗迹的分布判断,人类活动主要分布于山麓和丘陵地带。
6.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区的是(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等地区D.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答案 C解析 在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大江大河源头地势高,其热量条件及交通条件差,不可能成为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区某年广西国土资源厅利用国产“资源3号”卫星的遥感影像,在两周之内,对部分沿海城市的用地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共发现可疑用地图斑689例据此回答7~8题7.相比传统的检查力度,广西国土资源厅利用遥感辅助执法检查的优点有( )①执法力度大 ②人力、财力投入少 ③监测范围大④速度快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解析 由材料可知,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广西国土资源厅在两周之内对部分沿海城市的用地情况进行全面监测,这表明遥感卫星具有监测范围大、速度快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人力、财力投入少B项正确8.广西国土资源厅“共发现可疑用地图斑689例”依据的原理是( )A.不同地物在遥感图像中呈现的色彩不同B.不同地物的形状不同C.不同地物的海拔不同D.不同地物的面积大小不同答案 A解析 遥感工作的依据为不同地物辐射、反射的电磁波不同,从而在遥感图像中呈现的色彩不同,A项正确。
沙漠化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形式,据此回答9~10题9.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答案 C解析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部和华北北部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区10.在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从其他地区大量调入煤炭等能源资源B.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答案 C解析 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干旱、半干旱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因此,在沙漠化地区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坡面侵蚀是指在坡面上发生的一切侵蚀现象读图,完成11~13题1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增加最快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答案 C解析 读图可知,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坡度在0~20,坡面侵蚀强度增加最快;坡度超过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1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坡面径流量减小答案 D解析 坡度大,受雨面积小,坡面流量变小,因此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1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图二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B解析 因为鱼鳞坑能够拦截地面径流,所以其前方水分条件好,植树更容易成活根据径流流向,②位于鱼鳞坑前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14.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答案 B解析 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利于建设风电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小;城市稀疏,距冀、京、津、豫近,市场需求量大;该地经济不发达,劳动力少。
15.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答案 A解析 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风电,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华北、西北地区的酸雨并不严重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6~18题16.图中农业带变化显著,形成不同农业带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气候 C.地形 D.土壤答案 B解析 图中农业带的分布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的形成是以热量及降水变化为基础的17.图中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农业区是(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甲、乙答案 B解析 图中的乙、丙地区是种植业及种植业与畜牧业混合的农牧交错带人口增长,贫困饥荒,导致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久而久之,该区域植被破坏严重,荒漠化加剧18.近些年,该区域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面积锐减森林减少带来的影响是( )A.当地沙漠不断向沿海扩展B.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减轻C.雨林区生物多样性锐减D.西南风增强,水汽深入内陆答案 C解析 图中林区的森林主要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破坏使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致使雨林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随着广西西江航运干线船闸正式通航,西江干线正逐渐成为“水上高速公路”读图,回答19~20题19.船闸建成前,限制西江干线成为“水上高速公路”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短缺 B.河流结冰期短C.市场需求量小 D.河流落差大答案 D解析 西江干线处于云贵高原地区落差大,水流急,船闸建成后可调节西江干线的水位,增强通航能力20.西江下游地区为控制当地的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 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答案 D解析 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暴雨季节易引发洪水灾害为减轻洪水威胁,下游地区应加固大堤,疏浚河道云南丘北普者黑位于云南东南部,主要由孤峰、湿地、溶洞群等景观构成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大量污水和垃圾,湿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据此回答21~23题21.有关普者黑湿地生态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②涵养水源、净化水质③维持生物多样性 ④提供各种物质资源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 C解析 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等。
提供各种物质资源属于湿地的经济价值22.为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普者黑应( )A.大力发展水产养殖B.围湖造田,种植水稻C.控制好景区承载量D.将当地农民全部迁出答案 C解析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湿地易受污染围湖造田,发展农业生产,易导致湖泊萎缩,生态功能下降将居民全部迁出,不符合实际控制好景区承载量,利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23.普者黑湿地遭到破坏带来的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空气湿度增大 ③气温日较差增大 ④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湿地遭到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增大,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24.与青尼罗河流域相比,白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A.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B.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答案 D解析 由图可知,青尼罗河的落差更大;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均无结冰期;落差小的河流,不利于河流梯级开发;受维多利亚湖的调节作用,白尼罗河流量稳定,因而发电量季节变化小25.关于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说法,可信的是( )A.板块挤压抬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B.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后退C.中上游修建水库,对海岸线没有影响D.全球气候变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答案 B解析 尼罗河最终注入地中海,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在欧洲南部形成隆起山脉,不会使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向海洋推进;在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会使下游的水量、河流含沙量减小,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会向陆地后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会向陆地退缩。
第Ⅱ卷 (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图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