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冷配技术手册,主编 霍金明 审定 特木尔,第一章 黄牛的品种,与我盟黄牛育种改良工作有关系的主要有以下品种 一、蒙古牛 二、草原红牛 三、利木赞牛 四、西门塔尔牛 五、夏洛来牛 六、安格斯 七、海福特牛 八、荷斯坦牛 九、娟姗牛 十、短角牛,第一节 蒙古牛,是中国黄牛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品种具有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的特点,能适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原产蒙古高原地区,现广泛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各地蒙古和苏联,以及亚洲中部的一些国家也有饲养蒙古牛是牧区乳、肉的主要来源,以产于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的类群最为著名本品种头短宽而粗重,额稍凹陷角细长,向上前方弯曲角形不一,多向内稍弯被毛长而粗硬,以黄褐色、黑色及黑白花为多皮肤厚而少弹性颈短,垂皮小鬐甲低平,胸部狭深后躯短窄,尻部倾斜背腰平直,四肢粗短健壮乳房匀称且较其他黄牛品种发达体重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而有差异,自250~500千克不等秋季牧草繁茂、膘满肥壮时,屠宰率有的可达53%左右泌乳期5~6.5月,年平均产量500~700千克 中国的三河牛和草原红牛都是以蒙古母牛为基础群而育成的蒙 古 牛,品种特征:,蒙古牛头短宽而粗重,角长、向上前方弯曲、呈蜡黄或青紫色,角质致密有光泽,平均角长,母牛为25厘米,公牛40厘米,角间线短,角间中点向下的枕骨部凹陷有沟。
肉垂不发达耆甲低下胸扁而深,背腰平直,后躯短窄,尻部倾斜乳房基部宽大,结缔组织少,但乳头小四肢短,蹄质坚实从整体看,前躯发育比后躯好皮肤较厚,皮下结缔组织发达毛色多为黑色或黄(红)色,次为狸色、烟熏色6,品种性能:,蒙古牛成年公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胸深分别为:120.9厘米,137.7厘米,169.5厘米,17.8厘米,70.1厘米,成年母牛分别为:110.8厘米,127.6厘米,154.3厘米,15.4厘米,60.2厘米母牛平均日产乳量6公斤左右,最高日产乳量8.16公斤平均乳脂率为5.22%,,最高者达9%,最低为3.1%乳脂率随季节、月份而有变化,一般在5月份以后乳脂率开始下降,6、7月份最低,8月份以后又开始回升中等营养水平的阉牛平均宰前重376.9±43.7公斤,屠宰率为53.0±28%,净肉率44.6±2.9%,骨肉比1∶5.2±0.5,眼肌面积56.0±7.9平方厘米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高达43.0%蒙古牛役用能力较大且持久力强,能吃苦耐劳蒙古牛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终年放牧,既无棚圈,也无草料补饲,夏季在蒙古包周围,冬季在防风避雪的地方卧盘,有的地方积雪期长达150多天,最低温度-50℃以下,最高温度35℃以上。
在这样粗放而原始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它仍能繁殖后代,特别是每年三四月份,牲畜体质非常瘦弱,可是当春末青草萌发,一旦吃饱青草,约有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膘满肉肥,很快脱掉冬毛蒙古牛是我国北方优良牛种之一它具有乳、肉、役多种用途,适应寒冷的气候和草原放牧等生态条件它耐粗宜牧,抓膘易肥,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肉的品质好,生产潜力大,应当作为我国牧区优良品种资源加以保护第二节 草原红牛,草原红牛是以乳肉兼用的短角公牛与蒙古母牛长期杂交育成的,主要产于吉林白城地区、内蒙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及河北张家口地区1984年经国家验收,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目前约有草原红牛总头数达14万头适应性强,耐粗饲夏季完全依靠草原放牧饲养,冬季不补饲,仅依靠采食枯草即可维持生命活动对严寒酷热气候的耐力很强,抗病力强,发病率低,当地以放牧为主其肉质鲜美细嫩,是烹制佳肴的上乘原料皮可制革,毛可织毯草原红牛,外貌特征:,草原红牛被毛为紫红色或红色,部分牛的腹下或乳房有小片白斑体格中等,头较轻,大多数有角,角多伸向前外方,呈倒八字行,略向内弯曲颈肩结合良好,胸宽深,背腰平直,四肢端正,蹄质结买乳房发育较好成年公牛体重700~800千克,母牛为450~500千克。
犊牛初生重30~32千克生产性能:,据测定,18月龄的阉牛,经放牧肥育,屠宰率为50.8%,净肉率为41.0%经短期肥育的牛,屠宰率可达58.2%,净肉率达49.5%在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平均产奶量为1800~2000千克,乳脂率4.0%草原红牛繁殖性能良好,性成熟年龄为14~16月龄,初情期多在18月龄在放牧条件下,繁殖成活率为68.5%~84.7%第三节 利木赞牛,利木赞牛 在法国中部利木赞地区育成而得名原是大型役用牛,后来培育成专门肉用品种,1924年宣布育成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40厘米,体重900—1100公斤,母牛体高130厘米,体重600—900公斤,日增重860—1000克,屠宰率65%左右该品种牛产肉性能高,胴体质量好,眼肌面积大,前后肢肌肉丰满,出肉率高,难产率低,毛色接近中国黄牛,比较受群众的欢迎,是改良黄牛的较理想品种之一利木赞牛,外貌特征:,利木赞牛为中型肉用品种,头短额宽,肩峰隆起,肉垂发达,体躯长而宽,胸宽而深,背腰较宽,尻平而宽,肌肉丰满,前躯发达,背腰臀及股部的肌肉厚实,四肢较矮,蹄质良好缺点是生长发育不够均匀,体型不太整齐它的皮肤厚而较软,有斑点,毛色由棕黄色到深红色,深浅不一,具有明显的三粉特征,即眼圈、鼻端和四肢下端的毛色较浅。
角为白色公牛角较粗短,向两侧伸展略向外卷;母牛角较细,向前弯曲再向上蹄为红褐色体尺体重: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40厘米左右,体长160~190厘米,胸围220~237厘米,管围24~26厘米,体重950~1100千克成年母牛体高127~130厘米,体长149~175厘米,胸围192-215厘米,管围20~21厘米,体重600~720千克生产性能:,适应性:利木赞牛体质健壮,性情温顺,适应性强,耐粗饲,食欲旺盛夏季高温没有厌食与喘息表现,并能正常采食严冬季节,无弓腰缩体的畏寒表现,喜在舍外采食和运动,不易发生感冒或卷毛现象,利木赞牛产肉性能:利木赞牛具有体格大,体躯长,结构好,早熟,瘦肉多,耐粗饲,生长补偿能力强等特点由于生长速度快,不少国家用来生产“小牛肉”,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体重即可达到280~300千克,12月龄体重可达450千克公犊初生重平均39千克,平均日增重1040克;母犊初生重37千克,平均日增重860克屠宰率一般在63~71%,且肉质良好,脂肉间层具明显的大理石花纹,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繁殖性能:利木赞公牛一般性成熟时间为12~14月龄,开始配种年龄为1.5~2岁,利用年限为5~7年。
母牛初情期为1岁左右,发情周期为18~23天,初配年龄是18~20月龄,妊娠期为272~296天,难产率在2%以下改良效果:据有关单位试验,用利木赞牛改良蒙古牛,利蒙一代进行肥育,13月龄体重可达408千克,肥育期内的日增重可高达1429克,屠宰率为56.7%,净肉率为47.3%;用利木赞与鲁西黄牛杂交,其杂交后代毛色表现一致,体格高大,体躯宽厚,肌肉丰满,臀尻发育良好,克服了鲁西黄牛后躯发育不良的缺点,初生重可比鲁西黄牛的初生重提高18%左右,12月龄体重可达325千克,提高了20%左右,屠宰率为60.23%,净肉率为49.44%,而且肉质好,大理石花纹明显,是较理想的父本第四节 西门塔尔牛,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主要产地为西门塔尔平原和萨能平原在法、德、奥等国边邻地区也有分布西门塔尔牛占瑞士全国牛只的50%、奥地利占63%、前西德占39%,现已分布到很多国家,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种之一西门塔尔牛,外貌特征:,该牛毛色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为白色,皮肢为粉红色,头较长,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颈长中等;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胸深,尻宽平,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好,成年公牛体重平均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生产性能:,西门塔尔牛乳、肉用性能均较好,平均产奶量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欧洲良种登记牛中,年产奶4540千克者约占20%该牛生长速度较快,日均增重可达1.0千克以上,生长速度与其他大型肉用品种相近胴体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匀,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5%左右 成年母牛难产率低,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总之,该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点的典型品种与我国黄牛杂交的效果 :,我国自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西门塔尔牛,到1981年我国已有纯种牛3000余头,杂交种50余万头西门塔尔牛改良各地的黄牛,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实验证明,西杂一代牛的初生重为33千克,本地牛仅为23千克;平均日增重,杂种牛6月龄为608.09克,18月龄为519.9克,本地牛相应为368.85克和343.24克;6月龄和18月龄体重,杂种牛分别为144.28千克和317.38千克,而本地牛相应为90.13千克和210.75千克 在产奶性能上,从全国商品牛基地县的统计资料来看,207天的泌乳量,西杂一代为1818千克,西杂二代为2121.5 千克,西杂三代为2230.5千克,第五节 夏洛来牛,夏洛来牛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来省和涅夫勒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大型肉牛品种,自育成以来就以其生长快、肉量多、体型大、耐粗放而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欢迎,早巳输往世界许多国家。
夏洛来牛,外貌特征:,该牛最显著的特点是被毛为白色或乳白色,皮肤常有色斑;全身肌肉特别发达;骨骼结实,四肢强壮 夏洛来牛头小而宽,角圆而较长,并向前方伸展,角质蜡黄、颈粗短,胸宽深,肋骨方圆,背宽肉厚,体躯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后臀肌肉很发达,并向后和侧面突出成年活重,公牛平均为1100至1200千克, 母牛700——800千克生产性能:,夏洛来牛在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出的最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瘦肉产量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公犊可达250千克,母犊210千克日增重可达1400克在加拿大,良好饲养条件下公牛周岁可达511千克 该牛作为专门化大型肉用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一般为60%——70%,胴体瘦肉率为80%——85%16月龄 的育肥母牛胴体重达418千克,屠宰率66.3%夏洛来母牛泌乳量较高,一个泌乳期可产奶2000千克,乳脂率 为4.0%——4.7%,但该牛纯种繁殖时难产率较高(13.7%)与我国黄牛杂交效果:,我国在1964年和1974年,先后两次直接由法国引进夏洛来牛,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南方部分地区,用该 品种与我国本地牛杂交来改良黄牛,取得了明显效果表现为夏杂后代体格明显加大,增长速度加快,杂种优势明显。
第六节 安格斯牛,黑色无角肉用牛多年来称为亚伯丁安格斯牛(Aberdeen Angus),起源于苏格兰东北部,与有时称为英国最老品种的卷毛加罗韦牛(curly-coated Galloway)亲缘关系密切19世纪初很多育种家包括著名的华特生(Hugh Watson)等改良了这个品种,固定了该品种现在的体型外貌特征是黑色无角,体躯矮而结实,肉质好,出肉率高纯种或杂交的安格斯阉牛在英美主要肉畜展览会中保持很高声誉红色安格斯品系於20世纪末常用於远交和杂交婆安格斯牛(Brangus)是婆罗门牛(Brahman)和安格斯牛育成的一个支种,以抗热闻名安格斯牛肉要在10度以下冷藏10-14天的时候,食用的口感最好这主要是因为牛肉中的蛋白质纤维被自然分解的效果没有经过冷藏的安格斯牛肉较韧,冷藏过度的较老所以安格斯牛肉可谓是世界三大有种肉牛中,从选种到养殖到宰杀到储藏都最讲究的牛肉了 安格斯牛一般指的是黑色的牛种普遍认为黑牛种优安格斯牛协会(黑牛)最早设在芝加哥,后来搬到了离芝加哥有300英里的圣路易斯但北美也有人专门养殖红色的安格斯牛的,并且还仿着安格斯牛协会搞出一个红安格斯牛协会来安格斯(Angus)牛种的历史:,安格斯牛是1800年以后才开始被单独识别出来,作为优种肉牛进行饲养的。
世界上的安格斯牛第一人是苏格兰人休.华生华生住在苏格兰的安格斯,是一个非常会选黑色的无角牛种的人所以后来这种牛都被称为安格斯华生的两头著名的牛,一只公的叫“老翘课”,英文原名叫Old Jock,生于1842年另一只母的叫“老个懒妮”,英文原名是Old Granny,生于1824年活了35岁并生了29只小牛现在世界上有注册的安格斯牛绝大多数都是这两头牛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