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作为生物武器的病原生物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80MB
约115页
文档ID:52184123
作为生物武器的病原生物_第1页
1/115

概 述一、生物武器的概念二、生物武器的防护生物武器的概念1、生物武器与生物战剂2、生物战剂的分类3、生物战剂的特点和危害生物武器与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历史生物武器的定义生物战剂的概念生物武器的历史•公元前600年,亚瑟人用麦角菌污染敌军水源希腊战略家梭伦用臭菘污染敌军的水源•公元前120年,霍去病与匈奴大战,“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阻(诅)汉军•公元1346年,鞑靼人围攻克里米亚Kaffa海港,向城内投掷染上瘟疫的尸体•公元1710年,俄国军队利用死于瘟疫的尸体造成瑞典军队传染病爆发•公元1763年,英国军队从医院拿来的天花病人用过的毯子和 手帕,送给两位敌对的印第安部落首领几个月后,天花在 俄亥俄地区的印第安部落中流行起来 生物武器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对法军使用马鼻疽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在中国战场大规模使用细菌武器侵华日军用活中国人做细菌试验生物武器的定义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载体 以及施放装置的总称生物武器生物战剂载体施放装置生物战剂的概念生物战剂特点:高度感染性高效性易传播性环境稳定性有较高抗性可规模化生产性可储存性 生物战剂来源: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真菌毒素细菌类:炭疽芽胞杆菌(炭疽)土拉热弗朗西丝菌(土拉菌病)布鲁氏菌(波浪热)类鼻疽伯克氏菌(类鼻疽假单胞菌病)伤寒沙门氏菌(伤寒)霍乱弧菌(霍乱)耶尔森氏菌(鼠疫)可用于制造生物战剂的病原体立克次体类:伯克考克斯体( Q热)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热)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可用于制造生物战剂的病原体衣原体类: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病毒类: 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毒拉沙热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流感病毒 可用于制造生物战剂的病原体真菌类:粗球孢子菌(球孢子菌病)杜波组织胞浆菌(组织胞浆菌病)毒素类:肉毒毒素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可用于制造生物战剂的病原体生物战剂的分类致死性战剂与失能性战剂传染性战剂与非传染性战剂致死性战剂病死率>10%的生物战剂。

失能性战剂病死率14天吸入性炭疽 >60天鼠 疫1、生物学性状2、生物危害性3、发现与防治生物学性状形态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形 态卵圆形G-短粗杆菌,有荚膜,无鞭 毛,无芽胞,两端浓染培养特性周边菲薄、中央 隆起的菌落普通琼脂培养基 48h最适温度:28C产产毒温度:37C抵抗力抵抗力强、耐冷、干燥、潮湿在蚤粪和土壤中能存活半年至1年以上对理化因素敏感抗原构造O抗原毒力因子抗原生物危害性传播方式发病类型致病机制感染后免疫媒介传播:“鼠→蚤→人 ”呼吸道传播:“人→人”伤口传播:“蚤→人”传播方式传播方式发病类型临床病型: 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鼠 疫鼠 疫肺 鼠 疫致病机制主要致病因子: 荚膜抗原——抑制吞噬 鼠毒素——血管内皮损伤 内毒素——炎症反应 主要病理改变: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坏死,局部 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 量病原菌,邻近淋巴结也可累及 感染后免疫人对鼠疫没有天然免疫力鼠疫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诊断与防治病原学检查预防治疗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接种:*必须在有防护条件的实验室进行预 防疫区封锁患者与疑似患者隔离灭鼠、灭蚤疫苗接种、预防性服药治 疗对症支持治疗:局部治疗:抗菌治疗:联合用药早期足量给药天 花1、生物学性状2、生物危害性3、发现与防治生物学性状形态培养特性抵抗力形 态直径约200~400nm的DNA病毒 ,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复杂的病毒 之一。

培养特性可通过鸡胚或细胞培养抵抗力天花病毒在宿主体外生活力较强,尤其可耐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衣被上可生存3~18个月,不耐湿热,在液体中,60℃10分钟即被灭活,蒸气消毒法、紫外线亦易将其杀灭生物危害性传播方式发病类型致病机制感染后免疫传播方式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发病类型典型天花:潜伏期病毒血症期出疹期结痂期 类天花:发病类型典 型 天 花类 天 花致病机制天花出疹系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所致致死原因为并发细菌感染感染后免疫可获得牢固的适应性免疫发现与防治病原学检查预防治疗病原学检查一般不需要,对生物战剂的鉴定须依靠电镜检查预 防主要依赖疫苗接种治 疗无针对性治疗,一般给予支持治疗肉毒梭菌1、生物学性状2、生物危害性3、发现与防治生物学性状形态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形 态G+粗大杆菌,有周鞭毛,无荚膜, 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近极端,使细菌呈网 球拍状培养特性严格厌氧普通培养基血平板呈溶血卵黄培养基—菌落四周浑浊圈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产气液化明胶,产生H2S,不形成吲哚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强(100 ℃ 1h以上方可杀死)* 毒素对热敏感(煮沸 1 min)抗原构造毒素抗原:分为若干型(A—G(H)型)肉毒梭菌的分型遗传性状分组 毒素抗原分型 致病对象I组 A、B、E、F 人类II组 E、B、F 人类III组 C、D 鸟类IV组 G 无生物危害性传播方式发病类型致病机制感染后免疫传播方式食物、水源污染气溶胶吸入伤口污染发病类型临床病型: 食物肉毒中毒创伤肉毒中毒婴儿肉毒中毒肉毒中毒致病机制肉毒毒素具有嗜神经 性,经消化道吸收入血。

作用位点:神经-肌肉 神经接头、植物神经末梢 ,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 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 运动障碍致瘫对人致死量为1-2μg感染后免疫肉毒毒素中毒后一般无免疫力形成发现与防治病原学检查预防治疗病原学检查毒素检测:一般以标本液注射或滴眼后,观察动物反应 预 防加强食品、水源保护疑似接触者注射多价抗血清治 疗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多价抗毒素,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维持呼吸功能,以显著降低死亡率 肉毒中毒的抢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二、实验室分级三、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的意义2、安全管理条例生物安全管理的意义杜绝非法生物战剂来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公民危机与保护意识生物安全标志WorkplaceHazardous MaterialsInformation System我国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总则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感染控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实验室分级1、病原微生物的分类2、实验室分级•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 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 的微生物 •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 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 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 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 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 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我国病原微生物的分类规定 不同级别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级别级别BSL-1BSL-2BSL-3BSL-4 实验实验 室隔离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 房间间密闭闭消毒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 送风风系统统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 HEPA排风风系统统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 室间间互锁门锁门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 缓缓冲间间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 污污水处处理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 室内高压灭压灭 菌器不需要不需要推荐需要 出实验实验 室高压灭压灭 菌器不需要推荐需要需要 双门门高压灭压灭 菌器不需要不需要推荐需要 生物安全柜不需要推荐需要需要 人员员安全监监控条件不需要不需要推荐需要• 病理学检查和处理经福尔马林固定或其他方法灭活 的组织 • 核酸样品的分子分析 • 戊二醛固定样品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 细菌和真菌培养的常规检查 • 涂片的常规染色和显微镜下观察 • 为运送到诊断实验室进一步检测标本的最终包装。

该标本应事先已被装入一个密闭无污染的容器内BSL-2实验室可进行的操作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1、安全认可制度2、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