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注浆加固处理作业指导书1、施工方法岩溶路基采用钻孔注浆的方法,把水泥浆液(可含粗砂、碎石)压入一定范围内的溶洞、岩溶通道、裂隙,将其填充密实,待其凝结硬化后,使岩溶基础整体加固,提高路基承载能力用地质钻机钻孔至要求深度,若钻进过程中遇到溶洞,应钻至溶洞底板下1.0m;采用跳孔施钻,以免孔位串浆,注浆按自线路坡脚向线路中心的顺序进行,先两侧后中间,注浆次序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对全填充溶洞一般采用单液注浆,对空的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视其具体情况先灌入中粗砂、碎石和稀的水泥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充填,再进行注浆2、技术标准及检测(1)注浆孔的布置,孔的纵向间距、排距、开孔孔径、终孔孔径、钻孔深度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设计要求2)注浆采用的材料,水泥、水玻璃、粗砂、粉煤灰等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现场试验确定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并符合设计要求4)注浆钻孔的孔位偏移不超过0.5m5)注浆压力:灰岩中0.1-0.3MPa,岩土界面附近逐步加大到0.3-0.5MPa6)注浆结束标准:当达到下列标准之一时,可结束该孔注浆A)注浆孔口压力维持在0.2MPa左右,吸浆量不大于40L/min,维持30min。
B)冒浆点已出注浆范围3-5m时C)单孔注浆量达到平均注浆量的1.5-2.0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7)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注浆效果检测:A)注浆前后,进行钻孔注水试验,注浆后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漏水现象B)钻孔检查,检查孔数的5%,钻孔是一种最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在处治范围内通过钻孔提取芯样,然后对芯样测试,取得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最终对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C)注浆前后,物探成果对比,检查注浆效果如地质雷达法、瑞利波法等D)变形观测方法:上述几种方法主要用于进行灌浆处治施工质量检验,检查灌浆处治是否达到施工设计要求地基处治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铁路工程的要求,主要通过变形观测来评价,其工后沉降不超过设计值3、技术质量措施(1)施工前根据设计勘探资料,对施工地段进行地质核查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地质不符或注浆揭示的岩溶范围、深度与设计不符等情况,应及时反馈设计院,必须通过设计单位进行处理2)开工前要根据设计文件和具体的地质情况,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3)岩溶路基施工前先疏排地表水,防止地表水下渗;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要求办理4)注浆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进行检验。
5)进行注浆试验,确定浆液的配比、注浆压力等工艺技术参数6)注浆过程中要加强变形观测和地面观察记录7)注浆过程中要做好技术资料和基础数据记录、整理和分析工作8)注浆结束后及时用水泥砂浆封孔9)加强注浆效果检测,保证注浆质量4、环境保护措施(1)钻孔的泥浆应处理后集中排放,防止污染河水和农田2)注浆工点设置围档,有符合环保要求的隔离回收设施,防止水泥浆漫流污染场地要加强观察,对可能溶洞通道串流在较远处的冒浆点进行及时处理3)对钻机、注浆机、空压机等控制噪声,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岩溶注浆允许偏差项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查数量检查方法1孔位±100mm总灌浆孔数的10%观察、尺量2孔深±100mm总灌浆孔数的10%测量钻杆划出的深度控制线、查施工单位记录3孔间距±10%总灌浆孔数的10%观察、查施工单位记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