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成人自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一)形象思维 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觉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艺术的熟悉过程离不开详细的活动着的人和环境它的思维过程离不开形象,并且把熟悉的结果用活生生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离开详细、生动的形象,形象思维就无法进行 关于形象思维,文艺界和学术界至今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多数人都已承认这一思维现象的存在作为一种艺术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能动地熟悉和表现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特别思维形式,也是艺术家审美感受力和艺术感受力的体现艺术创作是一种形象思维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艺术创作始终和具象可感的形象连在一起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形象性是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另外,形象思维的过程不依靠规律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因此,形象思维成为艺术创作和观赏的主要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具象性,即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犹如抽象思维始终离不开概念一样,形象思维的特点是自始至终离不开详细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二,情感性,情感是人绽开形象思维的动力,也是贯穿于整个形象思维过程的重要心理因素在情感的作用下,感知、联想、想象等成为形象思维的主要心理活动方式 第三,创造性,即形象思维过程依靠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能够在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从未有过的新形象、新事物 第四,整体性,假如说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那么形象思维更侧重于综合形象思维更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由于形象思维具有的这些基本的特点,因而它成为了艺术创作和观赏的主要思维方式 首先,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离不开详细可感的形象,艺术家在着手创造艺术形象之前,先经过一个艺术体验或构思的过程,将要创造的`形象,已经以表象的形式在他的头脑中自发和自觉地活动起来形象思维的这种具象性特点,可以被全部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所证明鲁迅在谈到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产生时说过,阿Q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好像已有了好几年很多作家艺术家在这一点上有相同的体会,他们将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已经在他们头脑中酝酿构思了相当长的时间。
艺术家在创作时,大量详细可感的事象和物象,与创作主体的情感和心智相交融,作为主体进行形象思维的基本依据和材料,使其渐渐衍生和形成为审美的艺术意象而当艺术家将艺术意象不断完善并欲物化为艺术形象时,他所赖以思维的众多事象或物象并未失去其详细性与可感性,只是这些事象与物象已经不是最初的状态,而是经过与艺术家审美情感及心智的交融与化合,已经成为升华了的事象与物象,其详细可感性依旧突出和鲜亮 其次,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因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只能是形象思维哲学家的思维方式是抽象思维,是用概念或范畴来进行推断和推理,它需要客观地、冷静地对待事物,揭示出潜藏于事物中的“真”而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它离不开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艺术家通过积极能动的创造活动,发掘出蕴藏在事物中的“美”在艺术创作中,想象是核心,情感是动力,离开了想象和情感,就没有艺术 再次,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这也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为了保持一个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作家可以忍痛割爱,删去某些或许够得上精彩的情节和细节;电影艺术家则可以剪掉很多拍摄精致的画面和镜头。
据说罗丹在完成巴尔扎克雕像的过程中多次进行了加工修改,有一次在完成雕像的雏形后,他找来三个学生征求意见,哪知这三个学生都对雕像的那双手赞不绝口,有的赞扬说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双手,有的赞扬说单凭这双手可以使罗丹在艺术史上不朽罗丹听完后,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抡起斧子砍掉了雕像的这双手,并且告知学生们,“傻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已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所以我不能不把它们砍掉记着,而且好好地记着:一个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 由此可见,形象思维的这些基本特点完全符合艺术创作的需要,明显,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基本的和主要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远不是那么简洁和单纯,艺术创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同时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2.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性形象思维的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以详细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形象思维的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丰富的审美感情颜色形象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在原有思维材料基础上促成新形象或新意境的生成 (二)抽象思维 1.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
那么,是不是艺术创作就不需要抽象思维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尽管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式,但抽象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推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思维主要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和规律推理从通常的意义来看,科学研究虽以抽象思维为主,但有时也需要形象思维,通过对形象思维中想象、联想、情感等因素的借助,推动科学研究、社会管理及物质生产等项事业的发展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的转化必需强调指出的是,抽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必需听从于形象思维的规律,有机融合在形象思维之中,如钱钟书先生所讲“理之在诗,如水中盐……无痕有味事实上,在艺术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也正是这样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向发挥作用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都是人们对现实的把握,二者不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关系,也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在不同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由于社会各类实践活动性质的差异,人们对于二者的采用也各有侧重艺术家在审美创造中主要地要使用形象思维,而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更多从事社会管理及物质生产的人们则主要地使用抽象思维。
同时,艺术创作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中,尤其是某些宏篇巨制,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像一些小型的即兴之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艺术家必需有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思才能开头创作诸如作品体裁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支配、人物性格的设计、表现手法的选择等等,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有些作品还包含一定的哲理思索,这就更离不开抽象思维现在,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带来了新的转机如高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已特别之多这也证明,艺术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但也离不开抽象思维 (三)灵感 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心情特殊亢奋的、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灵感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形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一是在抽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前者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出现的机会较多,后者在科学思维过程中出现的机会较多这是为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承认并经历过的 灵感是艺术家长期细心构思、艰苦寻找的精神能量在一瞬间的突然爆发,它与无意识或潜意识也有一定的关系所谓无意识,或者潜意识和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在平凡心理学中,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艺术创造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艺术创作中意识的作用,得到普遍的承认但是,对于艺术刨作中毕竟有没有无意识的作用,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意见了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艺术创作无疑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要和支配的作用然而,艺术创作中又的确存在着一些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活动,这种无意识或下意识常常成为激发顿悟、灵感的契机,也常常成为表演艺术二度创作的最佳瞬间事实上,无意识或下意识并不神奇,它其实也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活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构成了一种辩证的关系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正在逐步揭开灵感的奥秘作为一种特别的精神现象,灵感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征 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构成了非常复杂的辩证关系,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在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是主体,抽象思维和灵感也在积极发挥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2.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3.形象思维与灵感有一定的联系,二者往往交互作用 总之,在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是主体,但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