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学实验课教案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1.51KB
约39页
文档ID:410999222
科学实验课教案_第1页
1/39

三年级上册第二课 蜗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3、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过程与方法1、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2、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3、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1、 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2、 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1、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2、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3、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1、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 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四、饲养蜗牛1、 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 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3、 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4、 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第五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第六课 砖和陶瓷【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一、导课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 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 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②都由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样?) 3.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进行观察比较 4.汇报小结: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烧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陶瓷有了许多不同的特性 五、课堂小结 1.砖和陶瓷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但是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2.我们还知道哪些材料?关注我们身边的材料,课后做个小调查 第三课 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教学准备】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教学过程】一、设计流动比赛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3、有什么办法证明?师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二、实验、思考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

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三、液体、固体比较1、师让学生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3、讨论交流,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第七课 空气有重量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教学过程】一、空气有重量吗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4、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