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OP效应实验报告STROOP效应(*** 2010210725)(****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实验通过要求被试念字和唱色来测被试面对不同材料的反应时,从而验证Stroop效应,即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在本实验中,有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和字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四种材料,发现,被试对相矛盾的字词的颜色反应要显著的慢于他们对字词不矛盾的命名反应关键词:STROOP效应,念字,唱色,反应时1、引言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本实验在Stroop所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多加了几种实验材料来更加确切的证明其干扰效应的存在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STROOP被誉为研究注意的“黄金标准”(Macleod,1991),通过操纵各式各样的实验材料和设计方案,许多不同变式的Stroop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它还被广泛用做诊断工具来探测注意和执行控制的缺乏所导致的各种神经疾病。
2、方法2.1 实验被试:****大学2010级本科生75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2.2 仪器材料:计算机,心理实验系统,符合要求的字色七组2.3 实验过程:①、在心理实验系统中选择Stroop效应实验②、被试阅读指导语:“下面有两种任务要你完成:一种是“念字”,即把屏幕上呈现的一行字从左向右然后从右向左一个一个地大声念出来;另一种是“唱色”,即把屏幕上呈现的一行字的书写颜色从左向右然后从右向左一个一 个地大声说出来 屏幕上每次会给出“念字”或“唱色”的指示因为要记录你的反应时间,因此请做得又快又准如有错误,请改正后再继续当你完成时,主试立即按回车键或用鼠标点击“停止”键停止记时然后屏幕上会出现你的反应时间,呈现完毕后继续下一个任务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后,点击“确定”按钮开始③、认真阅读完指导语并做好准备后,开始完成规定的实验操作④、实验结束后,数据自动保存,被试可以查看结果3、实验结果3.1 各种材料和操作所对应的所有被试的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柱状图表1图中系列1到系列7所代表的分别是黑色色词念字、字色矛盾色词念字、字色矛盾色词唱色、纯色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和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图中结果很明显可以看出,字色矛盾色词唱色的反应时最长,黑色色词念字反应时最短3.2 对实验数据的SPSS分析对实验中念字和唱色两种操作所得反应时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其中表2和表3是对两种念字材料反应时的T检验结果,表4和表5是对五种唱色材料反应时结果的方差分析 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P表5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唱色的五种材料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F(4,296)=51.543,p表6 由上表可以看出,1和2、1和3、1和4、2和4、2和5、3和4、3和5、4和5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4 讨论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字色一致条件下明显比字色矛盾的条件下的反应时短,可见字义对颜色的判断是有明显的干扰作用的,与理论结果一致。
这种现象的解释为,由于不一致的任务相关和任务无关维度所引起的冲突,相比中立的刺激,被试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控制来判断不协同刺激的颜色,以克服在不同感知和反应选择阶段的干扰,这表现在反应速度的减慢和准确率的下降无论是念字还是唱色,被试在不同材料情况下反应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实验相对于Stroop在1995年所进行的实验更加完善,所以更加充分的证明了干扰现象的存在5 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55-359页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85-188页 -全文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