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语第三组 教学主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 基于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良好的书写习惯 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联系上下,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基于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写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通过这则寓言,可以使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基于识字与写字: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优势在于已经乐于识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弱势在于部分学生不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不能按正确笔顺书写 基于阅读:优势在于学生对寓言都有着与生俱的兴趣,这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学生乐于学习;弱势在于体会寓意,部分学生会有一定难度 基于口语交际:优势是学生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弱势在于部分学生与别人交谈不够自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会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能练习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评价任务 1.借助课本注音、课件展示字形,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识“窟、窿”等4个生字,学写“寓、叼”等9个生字 2.通过同桌互读课、指名回答相关问题,朗读课,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通过交流寓意、谈感想,理解体会寓意,通过做练习,学会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3分钟)活动一1.看图猜成语,引入“寓言”。
2.板书课题,理解题目的意思通过回顾相关的知识,理解寓言的特点环节二学习生字理解内容活动一出示会认和会写的生字1.带拼音认读2.去拼音认读3.指导书写“窟、窿”借助读准字音、检查指导书写,识记生字活动二理解故事内容1.找出养羊人遇到的麻烦2.出示街坊的劝告,指导朗读3.出示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通过指导朗读、同桌分角色读,体会养羊人和街坊的内心情感活动三了解故事结局1.找出养羊人第二的做法和结局2.抓住“后悔”等词语,体会养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出养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活动四看插图、想象说话1.观察课中的插图,思考人物对话2.同桌表演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观察插图、想象对话,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结局的认识环节四联系实际体会寓意活动一体会寓意1.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道理2.全班交流自己读懂的道理通过思考、交流自己读懂的道理,体会寓意环节五总结方法拓展延伸活动一总结学习寓言的方法,并运用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学习寓言的方法2.出示《叶公好龙》,按照方法学习3.交流学习成果通过总结寓言的方法、练习、交流,学会学习寓言的方法附:板书设计 窟窿 丢了一只羊亡羊补牢 不听劝 又丢了一只羊 未为迟也修羊圈 再也没丢过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