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故事形态研究 张咪Key:“三言” 妓女题材 故事形态目前学界对“三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两方面:一是基于文本解读之上的人物形象研究,始终是研究热点,二是结合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探索,研究视角多样,如文本比较研究的论文有《“三言二拍”与“一千零一夜”商人形象之比较》,它表现了中外商人文化传统、社会环境、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异同,但由于中外政治经济等方面差异大,难以深入;爱情婚恋研究的论文如《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爱情故事》,这类文章往往与社会思潮、民间文化密切相关;再如叙事艺术研究的论文《冯梦龙白话小说“三言”的叙事研究》,研究内容通常离不开传统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但是,借鉴西方经典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去分析“三言”的情节结构的相关文章较少,尤其是只分析某一类题材的结构,有待深入研究本文运用西方结构主义理论剖析“三言”妓女题材小说的深层结构和角色模式,分析叙事功能和作者动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情节主题运用西方经典叙事学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叙事作品需要以敏锐的目光作为前提,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尽可能融通事实上,现阶段的文学批评界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仍然存在许多的争议乃至抵触。
西方叙事学于今天是非常有用的工具笔者对“三言”中妓女题材小说的故事形态进行研究,期望从基本的故事架构出发,得出一些结论这不仅可以为研究“三言”提供借鉴,对“中国叙事学”的提法做出自觉回应,同时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研究贡献一些价值一、情节结构模式《结构主义神话学》提到:具有同样功能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制定一种故事类型的索引,分类尺度不再是含糊不清的情节特征,而是精确的结构特征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可以完成的于是,笔者将九篇妓女题材小说以相似的结构模式为参照系分为四大类,即爱情类小说、品质类小说、超前类小说、劝诫类小说在此对品质类小说和超前类小说的所指作一说明前者指的是全篇以突出妓女的某种特质为中心,后者指的是篇章更倾向于表现先进的女性意识除了情节结构性相对较弱的超前类小说,其余三类在叙事结构方面,几乎存在着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一)爱情类小说的结构模式爱情类小说的情节构思更完整、人物刻画更鲜明,它的结构模式最接近俄国神奇故事,但是在功能项和叙事角色的数量、顺序上,二者不完全等同,呈现包含与被包含的不可分割之关系在爱情类小说中,主要包括31种功能项的18种,即外出、禁止、破禁、设圈套、协同、缺失、调停、反抗、出发、赠与者的第一项功能、主人公的反应、交锋、战胜、缺失消除、刺探、获悉、加害、惩罚。
7种叙事角色的4种,即女主角、男主角、帮助者和加害者1.《玉堂春落难逢夫》玉堂春渴望爱情与自由(缺失)王琼至街看景(外出),向酒保问到玉堂春(刺探—获悉,禁止—破禁)老鸨打听到王琼变穷,赶他出门(刺探—获悉)可她执意与王琼相爱(禁止—破禁)老鸨恼,想出倒房计,拆散有情人(设圈套—协同,加害)王琼路遇抢匪,对王银匠和金哥的帮助感到大喜与丢脸并感激(赠予者的第一项功能—主人公的反应)玉姐与王琼用计让老鸨赔了夫人又折兵(设圈套—协同、交锋—战胜)老鸨收了沈洪的财礼,设法卖玉姐,皮氏与赵昂贿赂王知县,将毒杀沈洪的罪名嫁祸给玉姐(设圈套—协同,加害)同时,王琼从小伙和王婆口中知道玉姐(刺探—获悉)刘推官用锁柜计捉拿真凶,真相大白(設圈套—协同,交锋—战胜),恶人有恶报(惩罚)最后,玉姐嫁入了王家(缺失消除)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望李甲给予她爱情与自由(缺失)李甲在教坊司游走遇见杜十娘(外出),背着父亲沉迷花柳(禁止—破禁)后老鸨知晓李甲囊箧空虚,态度大变(刺探—获悉)当老鸨让李甲替杜十娘赎身时,杜十娘利用激将法,拖延凑钱日期(设圈套—协同)柳遇春为杜十娘的情义打动,帮李甲凑一半的赎金,李甲喜笑颜开,杜十娘感激涕零,化鬼也不忘报答恩情(赠与者的第一项功能—主人公的反应)。
杜十娘脱离老鸨的掌控(交锋—战胜,最初的缺失解决)孙富从李甲口中得知杜十娘(刺探—获悉),蛊惑李甲将她卖了(设圈套—协同)杜十娘虽自始至终没有得到爱情,但后人皆认为她是千古女侠(交锋—战胜)杜十娘死后,李甲终身不痊,孙富奄奄而逝(惩罚)3.《卖油郎独占花魁》莘瑶琴被卜乔卖给王九妈(设圈套—协同)莘瑶琴不肯接客,老鸨气愤(交锋)后被王九妈灌醉,让人破她的身子(设圈套—协同,加害)刘四妈与王九妈成功劝美娘接客(设圈套—协同)美娘不同于玉堂春和杜十娘,除了爱情与自由,她还有对亲情的念想(缺失)秦重去寺庙卖油时看见莘瑶琴(外出),后在酒保的话中得知她的身份(刺探—获悉)可以说,秦重的赠与者是自身,丝毫不言弃的坚强意志是他对爱情考验和生活苦难的反应(赠与者的第一项功能—主人公的反应)吴八公子仗着权势欺负莘瑶琴(加害)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各自与失散多年的亲人相认(缺失解决)二)品质类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构主义》提到: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活动,因此就是建立在实践和识悟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基于一种真正的方法学理论从文本细读实践可知,此类小说的结构不比爱情类小说曲折生动,所有的结构一般上是为了突出妓女的人物基本特征所设计,贯穿情节的基本法则是“对立”。
所谓的“对立”,包括“正对立”和“反对立”两个方面,即由女性对立的男性角色担任与女主人公的意愿并驾齐驱或背道而驰的行为者来凸显妓女形象此外,《结构主义》还提到:“结构分析就是研究成分的组成以及成分关系被组合的方式小说的成分大同小异,而成分关系则需要依靠作家的设计能力,可以说,“突出”与“对立”是此类小说的主要成分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手段1.《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关盼盼是张建封之妾,自张建封去世,关盼盼“每遇花辰月夕,感旧悲哀,寝食失常不幸寝疾,伏枕月余,遂尔不起”结尾处,作者安排希白为其贞烈品性题词因此,这篇小说侧重突出女主人公坚贞不屈的品质文中主要有两位男性——白乐天和希白前者充当“反对立”的角色,关盼盼送诗诉衷肠,将其当作知心人,可受到白乐天作诗嘲讽,由此引出关盼盼想跳楼表明心意的行为,瞬时深刻了关盼盼的忠贞品质后者充当“正对立”的角色,希白梦中闲游燕子楼,触景伤情,题了一首安慰亡灵的词2.《赵春儿重旺曹家庄》赵春儿嫁与曹可成,因此她的爱情缺失可忽略,她最重要的缺失理应是物质曹家破产,赵春儿为了活计,分析各种活路——务农、教书、做官最能体现赵春儿聪明的要数替曹可成寻觅官职的过程。
因没有银钱打理关系,赵春儿比曹可成更理智地寻找办法,最终还是靠赵春儿跟姐妹借钱才凑足银两所以,女主人公的聪慧机智是此文所要突出的主要特征文中主要有一位男性——曹可成他充当“反对立”和“正对立”两个角色,并不是两者共存的矛盾体,而是以赵春儿为媒介,由“反对立”向“正对立”转化的单一体一开始,曹可成是“反对立”角色,他不同意赵春儿的耕种计划,没有生意头脑却执意经商而被骗钱,坐吃山空经赵春儿指点后路当了先生,从此开始转变为“正对立”角色再一次,曹可成不听赵春儿的话而是想求官,他又变成了“反对立”角色,但两次的“反对立”不同,上次是用带有男权色彩的激烈方法让赵春儿顺从他的意志,这次是带着女性特质的“哭”的温和方法让赵春儿心软,当赵春儿挖出装满银两的瓷坛时,妻子多年来的良苦用心便是曹可成又转为“正对立”角色的转折点最后曹可成重振家业,由此,赵春儿的物质缺失才得以真正解决三)劝诫类小说的结构模式普罗普根据定义的“功能项”概念归纳出民间故事的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劝诫类小说的结构模式可归纳为五个功能项——安守本分、美女勾引、色欲失控、后果严重、色欲控制和美好结局当然,在不同的故事里这些功能项的顺序绝非一成不变,关键还要看作家对作品情节的设计与策划。
1.《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在“女子勾引”功能项产生之前,吴山为韩金奴的美貌所动心,为“男子犯色”的功能项做铺垫吴山面对韩金奴的第三次勾引时,最终没挡住诱惑而落实犯色的罪名所谓的“后果严重”,往往是使男主人公有生命威胁,表现形式通常是生病、命绝在第一次色欲失控后,吴山犯了炙火,后恢复健康,这可看作是一次改过机会,吴山再次为色欲控制,因而再次付出严重的代价,几乎命丧黄泉被救之后,他改过前非,专心打理家族生意,和顺的日子终是回到原点2.《月明和尚度柳翠》玉通闭关修行多年,却因未曾去参拜柳宣教而遭到报复,为“女子勾引”功能项安排了情理之中的情节动机吴红莲假装寡妇入寺过夜,先是以借衣遮体为措辞进入玉通禅房,再以肚疼讨取可怜,成功诱惑玉通破戒其“严重后果”有两个,分别发生在他的现世和转世,前者是肉体死亡,后者是以柳翠翠命运悲苦、沉沦欲海作为惩罚柳翠翠八岁父死,家族破产,与母亲贫苦度日,十六岁给杨孔做妾,后被母亲卖给邹主事,接着学邻妓家去门首卖俏,淫性难收后来,柳翠翠听信禅言,决定忘记仇恨总之,玉通被孽债纠缠了两世,直到柳翠翠去世才成功拔掉前世种下的欲根二、小说主题解读(一)宣扬因果轮回《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中提到:列维- 斯特劳斯在研究神话叙事的意义时,采用了一种打乱叙述顺序,将各种神话要素按照某种相似特征重新组合的方式进行译解,从中寻找支配具体话语的深层文化关系。
这种方式对于从深层结构里寻找小说主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可以试图采用叙述话语的深层结构——人物的行动和行动结果,揭示隐藏在小说情节中的“因果轮回”的思想《玉堂春落难逢夫》老鸨逼良为娼,立枷罪定,皮氏出轨,谋杀亲夫,贿赂官爷,陷害玉姐,被临迟处死,王琼关照银匠生意,照顾金哥的买卖,后王琼讨饭为二人收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背叛十娘,郁疾成狂,柳遇春助十娘赎身,得到百宝箱……“恶因”和“善因”都是人物的两类不同行为其中,“恶因”是指人物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情,往往的结局是生成“恶果”——来源于道德的报复,使行为发出者的生活受到阻碍或是被剥削生存权利善因”指的是人物对曾经犯下的“恶因”做出改正或是致使怀有人道主义的举动获得礼尚往来的圆满结局可看出,小说的主题之一是善恶因果分别转化为对应自身状态的传播上述关系就是作品的部分深层结构,启示出小说表面背后的另一深层的教化意义,即宣扬“因果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二)褒贬人性美丑1.赞扬人性美好一是赞美妓女的聪慧首先,主要体现在与老鸨周旋这方面可以说,玉堂春与老鸨的斗志斗谋更精彩她用“改头换面法”完胜老鸨的“倒房计”,再使“苦肉计”让老鸨吃亏虽然她中了老鸨的“还愿计”被卖给沈洪,但她依旧想办法逃脱。
其次,顾全大局杜十娘知晓李甲父母不愿接受她,加之李甲性情懦弱,恐难靠他立足,为了把握好未来的幸福,杜十娘预用积蓄讨好其父母,便设计让李甲误以为百宝箱是月朗所赠,免得他在途中觊觎挥霍二是赞美妓女的痴情玉堂春拒客门外非王琼不接,赵春儿愿意嫁给一贫如洗的曹可成……从另一个角度讲,除了品性使然,她们的痴情亦透露出生活在烟花柳巷的寂寞2. 批判人性丑恶一是暴露色欲妓女题材继承了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如女主人公必然貌若天仙,而男主人公多数因这般美貌沉沦,才会生出帮其赎身,娶其为妻的想法实质上,操纵这种想法的是色欲前三类小说皆是好色而适度的范例,而劝诫类小说则是从反面角度揭露貪色的严重后果吴山多次越轨,因纵欲过度差点丢了性命由此可知,随心纵欲是人性的堕落的起点之一,需要将色欲控制在合理的道德良知范围内,达到“美教化、厚人伦”的目的,同时,这一场先天人性与后天人性的永恒较量,是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二是揭示金钱罪恶自古老鸨大多数是攀附钱财的佼佼者,她们为了金钱不惜违背道德金钱分裂她们的面孔,笑脸相迎与臭骂痛打的态度区别在于是否有钱当得知王琼是富贵人家时,百般讨好,老鸨称呼玉堂春为我儿;后王琼身无分文,老鸨便要打发他,对玉堂春的称呼改为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