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重音重音是使创作主体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方法之一停顿和连接,解决了创作依据内容构成的分与合;而重音所要解决的是创作依据内容词语关系的主次关系1 什么是重音2 重音的存在单位是语句,一般以单句、复句为限3 重音的作用: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4 播音创作中的重音与一般人所说的“语法重音” 、 “逻辑重音” 、 “心理重音”不同5 重音和词的轻重格式之间的关系6 重音与重读的关系7 语句重音的一般位置8 语句重音的表达方法9 语句重音的主次把握10 语句重音与停连、语气、节奏的关系第一节 重音的概念一重音的概念:语言是由各个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而词语在稿件中所占的分量有重要些的,又有次要些的其中,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短语就是重音因此,我们给重音下的定义是: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二 理解重音概念时要注意的问题1 重音存在的单位是语句,一般以单句、复句为限注意不能把重音局限在“意群”的范围内因为“意群重音”的所辖范围太小,有的句子包括很多个意群,以意群为单位确定重音容易使重音过多,从而语句的目的也就显得不明确。
2 重音不同于词的轻重格式词的轻重格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语音现象,是指音节之间的音强比较,多数情况下词的轻重格式在语流中是不变的,即相对稳定这是受语音规律限定的3 重音不等于重读重读”就是加重声音朗读它只是加重声音这一种表达方法而重音是有主有次的,主要重音用加重声音来处理,次要重音也用加重声音来处理,就没有主次之分了再者,重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要求每个人强调的重音必须一致因为,播讲人表达方法、表达风格的不同,或每个人运用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感情色彩的变化、气息的深浅不同等等而发生一些变化因此,重音的强调也不可能每个人都限于重读这一种格式再有,重音是播讲人在准备稿件过程中,通过感官接触到稿件中所反映的事物、现象,然后经过认识感受,使稿件内容在头脑中有一个概括的反映在此基础上将主要重音和次要重音从稿件中提取出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重音,到表达时,重音的强调已是播讲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了每个人的感受能力、概括能力各不相同,重音的表达也不可能只有一种方法“重读” 同时,如果重音都用加重声音来强调也显得单调呆板,而且也不符合思想感情运动的需要特别是在较轻松、舒展的稿件中更不能都用加重声音来强调重音,很多是用语气来体现的。
第二节 确定重音的原则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确定语句重音的原则就是要通过分析语句的目的,并把语句的目的落实到重音上来一 体现直说性目的的重音它浅显易明,直接指向重点,重音明显重音一经指出,目的立即显露如: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 (黑体字部分为重音,下同)二 体现隐含性目的的重音它可能言在此而意在彼,甚至言犹在此而意竟在彼,有时简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如:六月一日是儿童节强调“儿童” ,造成了“什么”节日的清晰语意, “六月一日是一个节日”这个意思必须是上文中已有所表述、已经不在话下的了因此“节”就没有强调必要性的基础并且强调“儿童”之后,并不仅仅解决了“什么”节的问题,它含有“不是建军节” , “不是妇女节”等意味而这种排它性,正是这句话的主旨之所在隐含性目的失去了文字的直观依托,深入到了创作依据的内里去,需要创作主体作多方考察,不可草率行事,轻易就下结论如:“雨住了一会儿,又下了一阵,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象风雨中的树叶 ”如果联系《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全篇, “象风雨中的树叶”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容“哆嗦”的明喻烈日的烤灼,暴雨的浇洒,这不是一般人的偶然遭遇,而是祥子们疲于奔命的必然境遇。
这其实是祥子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也是黑暗旧社会中所有如祥子一样为生活苦苦挣扎的人们命运的真实写照这正是从创作依据全局出发而确定的语句目的第三节 语句重音的一般位置语言传播者要从传播目的、愿望的高度,在对创作依据全局的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深入到创作依据或节目态度感情的脉络中,明确具体语句在全篇稿件或节目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和分量,然后再确定语句重音我们把重音的位置分成十种:并列性重音、对比性重音、呼应性重音、递进性重音、转折性重音、肯定性重音、强调性重音、比喻性重音、拟声性重音、反义性重音这里例举的十种重音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播讲人运用的重音都只限于这十种掌握好这十种重音,会对我们的播音表达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一 并列性重音并列性重音是指在段落、语句中有并列关系的某些词或短语我们要通过有声语言显示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不光是运用并列性停连,而且也要在那些具有并列性关系的词或短语上确定重音,这就是并列性重音例①:“利用纽扣、花边、花结对服装进行修饰 ”例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二 对比性重音作者在创作中,常常把一些对立的事物放创作依据中通过比较、对照,使事物的特征表现得更加突出,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这样的构思,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对照式”结构,在这种对照式结构明显的句子中,我们找出对比性重音对比性重音至少有两个,要区分主次,相反想成例①: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例 ②:“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三 呼应性重音停连中有呼应性停连,有一呼一应,一呼几应等类型呼应性重音也是揭示上下文呼应关系的一种有力方法1 问答式呼应性重音例:“他还有一个美名,叫什么呢,叫‘热心肠’ ”2 领起综合式呼应性重音例:“只见那颗颗珍珠,有大如羊头的,有小如红豆的,光华夺目、熠熠生辉 ”3 线索式呼应性重音 一般是相似句在全篇稿件中几次的出现 如《白杨礼赞》中“我赞美的白杨树”四 递进性重音创作依据中所描写的对象、所说的道理,往往不是凝固不动的,而要一步步地向前发展,一步步地深入向着一个方向突出,后一个重音要比前一个重音揭示更新、更深的含义,展现更多的事物这种递进结构的创作依据,我们用的是递进式重音例:所谓煤炭直接液化,就是在煤炭中加入氢气,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使之转化成液体燃料和少量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经过再加工,还可生产出汽油、柴油、重油等产品。
例:“决心上阵不利则守城,守城不利则巷战,巷战不利则短兵相接,短兵相接不利则自尽以殉国 ”例:“您坐过乌篷船吗?……窄窄的船身,低低的船篷,船篷是用竹片夹着箬壳编成的篷上用烟囱灰和着桐油漆成黑色,绍兴人把黑色叫成乌,它就叫乌篷船 ”五 转折性重音递进性重音是揭示同一方向进展的内容而转折性重音正和它相反,它是通过对相反方向的内容变化的揭示表示现说话者意图的例:“目前,东西伯利亚地区有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我国东北、华北和黄河下游地区受冷空气影响,近两三天内气温逐渐下降,但降温幅度不大,一般在摄氏二到四度左右七号以后,可能还有一次冷空气影响这一地区 ”六 肯定性重音稿件中在表达对事物的肯定态度时,一般都用肯定性词语:“是、不是、无、有、没有”等等,一般都是肯定这些词后面的对象有声语言不能单纯地看这些肯定性词语,而是要看整句话的意图是什么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要肯定“是什么” ,一种是要肯定“是”还是“不是” 例①:“不要开枪,大伯,是我 ”“他是河南人 ”例②:“不能满足于一些他已经知道的事,而应告诉他一些他还不知道的事”七 强调性重音即把句子中表达感情色彩的词或词组加以强调,以突出某种感情。
例①:“老遛为了护林,硬是把烟瘾往肚里憋,一直憋了十年 ”例②:“不该得的钱,一分钱也不要 ”时间数量词:一年 一个月 一天 可以言多,也可以言少物资数量词:八元 三百万吨 二十六家 同上八 比喻性重音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使语言顿生情趣,令受众难以忘怀有声语言表达中把那些比喻性词语作为重音,就叫比喻性重音例:“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像天上的虹 ”九 拟声性重音所谓拟声性重音也就是句子中的象声词类拟声性重音也和比喻性重音一样,也应注意,不是所有的象声词都可以做重音,而要看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否重要例①:“轰的一声,敌人坐上了‘土飞机’ ”例②:“屋瓦上响起了哗哗哗的声音,击打在人的心上 ”十 反义性重音在创作中,为了揭露事物的本质,有会时利用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修辞手法,目的在于把要否定的事物的不合理性表达得更充分,将创作者的愤怒和憎恨之情表达得更强烈;把要肯定、赞美的事物的特点表现得更鲜明,从而渲染作者喜爱、欢乐的感情我们在表达这样的语句时就需要抓住反义性重音,把赞成或反对的态度表达出来例:“你们把困难全都要走了,一点都不给我们剩,可真够‘自私的’ 。
”狼总是不甘寂寞的它在吃了羊之后,还要表示自己是“善良”的第四节 重音的表达方法一 高低强弱法要“欲高先低,欲强先弱”或“低后渐高,弱中渐强” 二 快慢停连法第五节 语句重音的主次把握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一个创作依据或一个节目中的每一段、每一句话中,都有重音和非重音各自的主次层次;另一方面,就某个重音看,又有它具体的分寸例:“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 1 训练材料①“古时候有一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在街上叫买 ”②“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③“猎人追上来找不到狼,就问东郭先生:‘你看见一只狼没有?它往哪里跑了?’ ”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说:‘我没有看见狼这儿岔道多,它也许从岔道逃走了 ”④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了下的竹根 ”⑤“孔雀很美,可是很骄傲 ”⑥“她守护的那群骆驼,一头也没有丢失 ”⑦“这头牛个大,膘肥……四条腿像木头柱子一样 ”⑧“几只野鸭子扑楞楞飞了起来 ”⑨“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龙 ”⑩“他们说中国是个贫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