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影”一词探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50KB
约5页
文档ID:209197092
“电影”一词探源_第1页
1/5

电影” 一词探源[摘要]“电影” 一词最晚产生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表示“闪电、 电光”的意思由于闪电瞬间即失的特点,所以“电影”就引申出“短暂 的岁月”和“虚幻无实、迅速无常”电影”还用作箭名,比喻箭飞行的 快这是古代“电影”的词义,现代意义上的“电影”由“电光戏影”缩 略而成电影传入我国后,当时称作“戏影”、“活动影戏”、“电光影戏”、 “西洋影戏”[关键词]电影;溯源;词义;引申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最受现代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 是个舶来品,自19世纪末传入我国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现代资 本主义文明的重镇法国问世第二年,这一西方最新的技术成果传入了中 国据《申报》记载,1896年8月11日(光绪22年),一位法国游客在 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公开 放映此前,1896年6月起就在徐园放映了 “西洋影戏”和在国外放映 的情形相同,这部电影是穿插在“戏法”、“烟火”等游艺节目中放映的 当时在中国放映的影片也同样來自国外,内容都是一些纪录性短片和搞笑 的滑稽短片,如《俄帝游巴黎》、《马德里街市》、《西班牙人跳舞》、《以剑 术赌输赢》、《黑人吃西瓜》等。

1905年前后,看电影在北京已蔚然成风当时人观楼戏院每晩都有电影放映,且座无虚席至此可以说,电影这一艺术和娱乐形式终于落户中国一、电影称呼的变化电影在中国最初被称为“影戏”叫“影戏”的原因是,由于发光体、 被照物、白幕布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皮影戏”的演出原理看似无异,便也 被称做“影戏”但电影和皮影戏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例如电影通过镜 头变焦放大图像的过程己经放大图像所必须的距离,皮影戏则没有,而且 皮影戏一经放大就会模糊不清;再者电影的观众置身于幕布与放映设备、 人员Z间,而皮影戏则是以幕布把观众和操作者隔开;电影是以胶片作为 介质记录影像,而皮影戏的介质属于道具范畴……不一而足正是注意到 电影跟皮影戏的不同,人们根据自己对那时电影的特点的把握和认识,把 电影又称作“活动影戏”、“电光影戏”最先称电影为“影戏”的城市是 上海当地1934年出版的小32开通俗读物《电影》第14页引用的一段 清末报摘称:“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十七《申报》载有观影戏记 一文……”需要指岀的是,这里的“影戏”并不是指“电影”,当属幻灯 片一类的东西,因为那时“电影”还没有诞生不过此后,已知的上海报 章中有关电影活动的记录,均以“影戏”称之,例如:亚细亚影戏公司(1909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1919年)、上海影戏公司(1920年)、 中国影戏公司(1921年)、影戏研究部(1921年)等。

由于上海《申 报》创办最早,发行面广,影响远达南北各地,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仍 然未改影戏”只是电影的若干称谓之一清末的北京,电影与皮影并 存于市,且同被称之为“影戏”,依据观演的方式不同,称前者为“看影 戏”,后者为“唱影戏”尽管使用看、唱二字以示区分,却仍然难免混淆 鉴于那时的片源多由西方国家传入,放映者也是洋人,所演内容多是洋事, 因此电影的全称为“西洋影戏”,简称洋影戏;以后又进一步略称为洋影 如:起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止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那桐日 记》有以下的记录:(1)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十月二十七日“看佛六洋影?颉! ?(2)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十二月初十日“看任景丰洋影3)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九日“继旭生來约看洋影(4)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月初三日“带宝贝、五妞看洋影二、“电影” 一词的由来及历史用法以上这三种叫法都流行于清末的北京尽管在北京把早期传入我国的 电影也叫过“影戏”,但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例(1)得知,前面多个“洋” 字在“电”能源尚未普及的时代,“电影”这个名称并没有广为流传 随着“电”能源的普及和人们对“电”认识的加深,人们乂把电影称作“电 光影戏”。

后来,简称为“电影”大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京、 津及北方大部分地区已普及了 “电影”这一称谓从词形來看,“电影” 一词古代早己有Z,不过,这里的意思与古代的相去甚远电影”这里 借用了古代已有的“电影”的词形,重新赋予了新义我们可以从《汉语 大词典》(电子2.0版,2002)对“电影”的释义看到“电影” 一词词义 发展的轨迹电影】1 •闪电,闪电之光唐李邕《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虽 电影施鞭,夸父杖策,罔可喻其神速,曷云状其豁快哉!”宋楼铐《浣 溪沙?双桧堂》词:“电影雷声催急雨,十分凉明袁宏道《别龚散木》 诗:“游踪如电影,闪锈太无端 2•喻短促的岁月北周庾信《周骡骑 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九“年华未落,电影先过,徒餐日气,空饮天河 唐孙王向《妻清河郡张氏墓志铭》「陈影难回,逝波不返,男一人 高姐, 电影未分,槿花己落 3•佛教语喻虚幻无实,迅速无常《无量寿经》 卷下「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 4•古箭名《六韬?军用》「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最影口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 钱为首 5•根据人的视觉具有瞬间保留印象的原理,用摄影机将人物或其他被摄体的活动影像拍摄成连续性的画面,通过放映机在银幕上再现出 来。

早期的电影无声,以后出现有声电影,现兼有黑白片、彩色片和宽银 幕电影、立体电影片种冇故事片、新闻纪录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等夏衍《两个座谈会书面回答庆“在文化的意义上讲,电影是一种极有力 的教育工具 丁玲《韦护》第三章六:“丽嘉 本很喜欢看电影,现在 有韦护伴着,自然更乐意义项1至义项4都是“电影”的古代用法,义项5是现当代“电影”的用法《辞源》(1983: 3335)中“电影”词条只有两个义项,分别是“电光”和“箭名”在“电光”词条下列举了一个三国时代的用例:(5)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三国魏 康僧铠译《无量寿经(下)》) 《汉语大词典》的义项1至义项4之间明显有引申关系,可以看出词 义的发展过程电影”的本义是“闪电、电光”,由于闪电瞬间即失的特 点,所以“电影”就引申出“短暂的岁月”和“虚幻无实、迅速无常” 古代的箭以铁、铜做箭头,用羽毛做尾巴,如果许多这样的箭齐发,就像 闪电似的,速度极快,所以“电影”也用作箭名义项5与上面的四个义 项没有引申关系,因为这个“电影”是“电光戏影”的缩略跟现在的“电影”意义差别很大古代的“电”指的是雷电,而不是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能源现在使用的与电有关的词,很早就有相关的词形, “电影”不是个孤例。

如“电泡”等古代指的是“电光泡影,形容迅速 消失”(《辞源》1983: 3335)o《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电泡】闪电和泡沫比喻瞬息即逝的事物唐白居易《唐江州兴 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唐白居 易《吹笙内人出家》诗:“雨露难忘君念重,电泡易?珂?身青[参考文献][1]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汉语大 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2]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作者简介]应学凤(1979—),男,江西南昌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目前主要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应 用语言学在《汉语学习》、《语文建设》、《汉字文化》、《科技术语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