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知识的特点综述

Z****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KB
约6页
文档ID:41069908
对知识的特点综述_第1页
1/6

知识的特点知识的特点摘要摘要: 笔者首先是以知识的分类为基础,在分类的基础上层层细分,然后以经验主义知识观的特点、理性主义知识观的特点、实用主义知识观的特点及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特点 为线索,深入到各个代表认为对各种知识观特点的详解关键词关键词::经验主义知识观的特点、理性主义知识观的特点、实用主义知识观的特点及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特点一)经验主义(一)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理性主义,主张唯有理性推理而非经验观察才提供了最确实的理论知识体系经验主义通常指 相信对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意即通过 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推导优于单纯的逻辑推理 经验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者的观点,在知识论上持如下主张:感觉是人们认识的起点 经验主义者一般否认先验的原则,不承认有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原则在认识过程中,经验 主义者只承认心灵的被动性,否认主动性特点:特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 《实践论》等著作中明确指出经验主义的要害在于轻视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个人狭隘经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到处生搬硬套, 也否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哲学认识论中的经验论也可称为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与科学的关系:经验主义与科学的关系:经验主义是逻辑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的前身直到今天,经验主义的方法还在影响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基 础而自然科学方法则是传统观念的发展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新的理论学 说,例如量子力学,构成主义,托马斯·塞缪·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已 经开始对经验主义在科学研究的方法方法上独一无二的地位产生了轻微的冲击 另一方面,诸如量子力学的一些理论证明了经验主义的不可靠性:经验主义不 具有发现违反直觉的科学规律的能力以及对理论进行更改以适合这些规律的能 力纵观经验主义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类学派纵观经验主义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类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认为,所有的意识观念均来源于知觉,但同时也 承认意识的机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官能)是内在的能力相比之下, 后者的观点则更为激进,公开宣称不仅意念的内容,而且意念的整个过程都不 可能存在内部能力,而只能是习得的 自 16 世纪起,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争论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再次爆发F.培根 依据实验科学,强调感性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

同时,他并没有把人的认识局 限在感生经验上,而是承认了理性认识的必要性他认为只有把感生和理性结 合起来,运用科学实验和客观分析,才能克服认识上的混乱,推动知识的进步 继增根之后,J.洛克通过对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天赋观念论和以 G.W.莱布尼茨为 代表的叭理论的批判,竭力肯定了经验主义的原则洛克指出,人的适应 是先天就有的,人的心灵本来像是一张白纸,在它上面并没有任何天赋的标记或理 念的图式至于各种观念和知识是怎样写在这张白纸上,进入人的心灵之中的 问题,洛克在他的《人类理解论》一书中给出了答案:“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 立在经验上面;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在具体论证这一原理时,洛 克采取了类惟于近代心理学的方式他把一切知识归结为观念,而一切观念又 可被分析为简单观念他断言,简单观念是不可再分的,是构成知识的固定不 变的、最单纯的要素所有的简单观众念,都来自外部感官或内省,也就是说, 都来自外部经验或内部经验人的心灵处理这些简单观念的能力主要有三种: 一是把若干简单观念结合成为一个复合的观念;二是把两个观念(不令是简单 观念或复合观念)并列起来加以考察,形成关系观念;三是把一些观念与其他 一切同时存在的观念分开,即进行抽样,由此形成一般观念。

至此,作为经验 主义集大成者,洛克完成了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体系,从而与理性主义展开了长 期的不屈不挠的对抗 激进的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都可以追溯其起源;不仅没有 任何天赋的或先天的命题激进的经验主义者唯一强调感觉经验而否认理性思 维,在他们看来,理性认识是抽象的、间接的认识,思想愈抽象则愈空虚,愈 不可靠,愈远离真理所以,他们持极端唯名论的观点,根本否认抽象,否认 有普遍概念和普遍命题例如,J.S.穆勒认为,逻辑和数学的命题也是从经验中 来的,其所以为真理也只是因为它们在经验中总被发现是这样的,因而它们并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必然的真理,甚而有可能为将来的经验所修正 I.康德提出了一些关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问题的假设康德将科学认作人类知 识的最高形式,并且确认它起始并同步于人的经验然而,康德又认为人类经 验的形成必然地带有人类心灵的自在特征正是人类的心灵才产生了科学所研 究的有规则的现象于是,最终的真正知识——科学就能立足于在心灵中先天 具备、因而也就先于经验而存在、同时又获得理性证实的基础之上康德把这 种由先天理性(形式)和后天经验(质料)结合起来的命题称作综合命题,以 此来尽力调和或折衷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矛盾,并试图克服两者的片面性。

对于 心理学而言,学者们更倾向于接受经验主义而不是理性主义这在英 7 美等国 已成为一种逐渐强化的趋势在这些国家里,经验主义是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根 据现代的趋势,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将为天性论与经验论,或者本性与 教养这类人们更为熟悉的辩论所替代然而,在经验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中也 并非没有例外例如,N.乔姆斯基就力图陈述人类语言的句式中有许多属于先 天具备的观点,并向行为主义式的经验论发出了挑战乔姆斯基依据笛卡尔的 语言学观点,将语言的基础置于直觉而非待业,并把语言视作一种相对来说未 受其他刺激控制影响的逻辑系统与此相似,J.皮亚杰也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 是由逻辑性的方式得以展开,而不是导源于环境的形式,尽管皮亚杰本身并非 一个天性论者总之,个体获得知识的问题还有待于同个体精神领域的全部内 容的发生相联系,如此方能完整地揭示其深刻的关系经验主义对此作出了努 力,但是很明显,它的理论不是全部的谜底 在哲学上的关系:在哲学上的关系: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一词原本意指古希腊医生的经验,拒绝一味接受当 代的宗教教条,而是依照所观察到的现象为分析依据经验主义首先在十七世 纪由英国人洛克系统性的阐述。

洛克主张人的心志原本是空白的表格,而是经验注记其上这种主义否定了人拥有与生俱来的观点或不用借由经验就可以获 得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经验主义并不主张人们可以从实务中自动地取得知 识根据经验主义者的观点,经由感受到的经验,必须经过适当归纳或演绎, 才能铸成知识在哲学发展上,经验主义一直和理性主义作为对比理性主义 认为大部分的知识是归咎于感觉上的独立思考无论如何,这种对比已被视为 过于简单化,因为近代的欧陆理性学者也倡导利用科学方法去取得实际经验; 而洛克也认为超自然的知识(如宗教神学)必须单独借由直觉或推理才能取得二)理性主义知识观:(二)理性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与经验主义相对的是欧洲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根据理性主 义的说法,哲学应经由思考和演绎推理而得出结论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亚 里斯多德、托马斯·阿奎纳、托马斯·霍布斯、弗兰西斯·培根、约翰·洛克、 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 理性主义知识观把知识当作外在于主体(即儿童)的客观实在,儿童需要通过一定 合理的学习方式才能获取这些客观知识因此,教育所关心的是如何选择一种有 效的途径,让儿童最终获得可靠的、真理性的、系统的知识 理性主义知识观以深刻悠久的唯理论为哲学基础,[1](pp.13-14)早在古希腊哲学 家柏拉图(Plato)那里,知识就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感官看到的“可见世界”是 不可靠的,而“理念世界”才是真正的知识世界,并且数学知识就是真理;笛卡儿 (Descartes,R.)则以“我思故我在”明确了知识是如何产生的、知识与主体的关 系,即只有通过理性思考的思想才是可靠的知识,才是人类独有的;后来斯宾诺莎 (Spinoza)、莱布尼茨(Leibniz)、康德(Kant,I)的知识观都是在笛卡儿“理性主义” 的旗帜下强调逻辑在知识中的重要性。

在理性主义知识观的观照下,人们总 是认为科学最有价值,只要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就可以完全解决人类生 活和生命存在的全部问题,而人自身的欲望、需求、意志随着这种知识的包裹则 远离而去幼儿教育中的理性主义的知识观形成于我国建国初期,它是完全照搬 前苏联知识观的产物 :1.教师所受的教育就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知识观基础上的,这种知识 观已经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2.理性主义知识观所具有的积极性因素也是不可 抹杀的,它有助于儿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3.有计划、有 目的、有组织地传授这些客观性、规律性的知识,便于教师的设计、实施、组织和管理,也容易评价儿童的学习效果,教师更倾向于理性主义知识观的取向笛卡尔对理性主义知识观的探析:笛卡尔对理性主义知识观的探析:笛卡尔是近代西欧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他奠定了近代西欧哲学无可置疑的认识论起点——“我思,故我在”,这一原则后来成为理性主义的基 石、主体论哲学的基本出发点从方法论上看,他是以普遍怀疑作为开端,经过怀疑而得出不 可怀疑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通过“我思”直观“我在”,又通过“我思”引出上帝 存在,上帝的存在反过来不仅保证了“我思”的直观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我在”的确实性,而且保 证了以“我思”所得出的物的世界的真实性。

此后笛卡尔就在此基础上运用其在《谈谈方法》 中所论述的分析、综合和列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演绎其知识体系一唯理论原则的知识 体系自我意识在笛卡尔的唯理论哲学体系中具有绝对优先性,他在对自我(即精神实体)中的各种观念进行系统分析时,明确地将其归为三类,即“天赋的观念”、 “来自外界的观念”和“被创 造出来的观念”三)实用主义的特点:(三)实用主义的特点: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 、 “行动”和“效果” ,它把“经验” 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 ,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 ,把“真理”归结为 “有用” 、 “效用” 、或“行动的成功” 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在皮尔士所表述的这一观点中: 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 念(“思维的唯一职能在于确立信念” ) 二次大战后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胡克和刘易斯,他们两个分别代表了实用主义演化的两个 不同方向:前者发展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反马克思主义内容;后者则把它引进逻辑学领域, 促进了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合流 罗蒂的知识论研究罗蒂的知识论研究:理查德·麦凯-罗蒂(Richard Mckay Rorty,1931-2007)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新实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来源与背景复杂,继 承了实用主义、分析哲学、欧洲大陆哲学的思想。

知识的来源、范围,知识的目的、价值 与知识的确证等问题是西方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知识”界定是确证的真信念, 把知识确证的目的看作要可靠地追踪无人的真理,并且真理被理解为与经验接触的实在论 观点 《从个体知识到社会知识:罗蒂的知识论研究》将它们具体归纳为 7 大问题:知识的价值问 题,知识的三元定义问题,知识的基础问题,实在论问题,知识的普遍性问题,假设武断 与无穷回溯问题,真与假问题等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知识的求真价值问题,求真导向的知 识确证预设了主客二分,普遍理性,内在本质等一系列相关假定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观研究: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观研究:杜威思想的理论来源相当广泛,但他主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杜威继承了莱特、皮尔士,特别 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思想实用主义哲学是杜威思想的核心,杜威的知识观就是以实用主义 哲学为理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