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当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二、课程教学目标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初中数学课程分两个大部分;(一)代数、精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代数、几何中最基本最有用的部分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份量要适中,要留有余地,在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方面,应当适当。
二)几何既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处理好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数与形的结合,初中内容与小学内容的衔接;还要注意与物理、化学等邻近学科的配合一年级下学期至三年级同时安排代数和几何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代数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会用计算器或算表计算平方、立方、平方根与立方根 2.使学生了解有关代数式、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以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3.使学生了解有关方程、方程组的概念;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方程和方程组,掌握分式方程和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能够分析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使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意义,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性质画出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
5.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思想,掌握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用统计的初步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掌握消元、降次、配方、换元等常用的数学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理解“特殊 一般 特殊”、“未知 已知”、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和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等基本的思想方法 7.使学生通过各种运算和对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变形以及重要公式的推导,通过用概念、法则、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8.使学生了解已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正与负、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等辩证关系,以及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了解反映在数与式的运算和求方程解的过程中的矛盾转化的观点同时,利用有关的代数史料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体内容以及要求第一章 代数教学内容(一)有 理 数 1.有理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运算(二)整式的加减 1、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 2、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 3、去括号与添括号、数与整式相乘、整式的加减法(三)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3、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四)二元一次方程组1、 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集2、方程组和它的解、解方程组3、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五)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 ⑴不等式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⑶不等式的解集⑷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六)整式的乘除1.整式的乘法 ⑴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⑵幂的乘方、积的乘方⑶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的乘法⑷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 2.整式的除法 ⑴同底数幂的除法⑵单项式除以单项式⑶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七)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概念2、因式分解的方法3、因式分解的应用(八)分 式1、分式2、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九)数的开方 1.平方根与立方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十)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2、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3、二次根式的性质4、类二次根式5、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以及分母的有理化(十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十二)函数及其图象 1.函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量、变量、函数及其表示法 2.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一次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4)会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5)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4.二次函数的图象(1) 二次函数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3)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解法 (十三)统计初步1、 总体和样本2、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3、 方差与标准差、方差的简化计算4、 频率分布第二章 几何初中几何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理解有关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用这些概念和性质对简单图形进行论证和计算的方法。
了解关于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会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2.使学生会用直尺、圆规、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和画几何图形 3.使学生通过具体模型,了解空间的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并会用展开图和面积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4.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通过辨认图形、画图和论证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通过揭示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关系,以及几何概念、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图形的运动、变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利用有关的几何史料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论证与画图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教学内容如下:(一) 线段、角1、 几何图形2、 线段3、 角(二)相交、平行1、相交线2、平行线3、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4、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5、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6、命题、公理、定理、定理的证明(三)三 角 形1.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 2.全等三角形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4.直角三角形余角、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逆命题,逆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5.轴对称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基本作图、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有理数(四)四 边 形 1.多边形 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2.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3.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4.梯形 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四边形的分类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线等分线段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五)相 似 形 1、比例线段 比与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 两条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截三角形两边或其延长线的直线平行于第三边的判定 2、相似形 相似三角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六)解直角三角形 1、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值、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2、解直角三角形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七)圆 1.圆的有关性质 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两圆的公切线、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 3、 正多边形和圆 正多边形和圆、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等分圆周4、 圆周长、弧长5、 圆的面积、扇形的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侧面积(五)教学实施(一)学时分配表代数 几何内容学时内容学时有理数4线段、角4整式的加减6相交、平行4一元一次方程8三角形12一元二次方程组6四边形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相似形8整式的除法6解直角三角形8因式分解4圆8分式4数的开方2二次根式5一元二次方程8函数及其图像12初步统计4(二) 教学中应注意问题:1、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通过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能力的提高又会加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2、 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亲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3、 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中也是师生双方的认识过程,只有师生双方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措施都要从学生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