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教育理论的研究综述[摘 要]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是认知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建构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教学论思想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理论,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发现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更要强调对于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储存、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本文旨在对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和教学理论进行综述,以发掘其目前的研究研究特点,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关键词] 布鲁纳;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一、 布鲁纳生平简介杰罗姆﹒西摩 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生于美国纽约1937年,布鲁纳杜克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即在杜克大学注册成为心理学研究生,第二年转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在著名实验心理学家拉什力(K.S.Lashleg)指导下,于1941 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第二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先后在美国战争情报署和同盟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心理战部门工作,主要是研究公众态度和纳粹德国的宣传技术。
1945年,布鲁纳返回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讲师,1948年任副教授,1952年任教授1960 年,他与 米勒(G﹒Miller)一起创办了“哈佛认知研究中心”,1961年起任该中心主任直至1972年影响新中国教育的外国教育家)并在1962 年,布鲁纳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1980 年任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1980 年以后回美国任纽约大学的人文学科新学院院长之职,并从事文化心理、民族心理、语言心理和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工作二、布鲁纳主要著作布鲁纳是美国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的最大的人他一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直到八十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思路敏捷他虽然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但是他十分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力图改变历来教育心理学家把教育心理学视为普通心理学的应用,停留于单纯地解释教学现象倾向他主张直接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如他对“直觉思维”、“发现学习”、“内部动机”等展开了讨论他著有多部在教育和认知研究上具有开创性重大影响的著作,包括《思维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1956 与人合作)、《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1)、《论认识(on Knowing)》(1964)、《教学理论探讨(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1966)、《教育的适合性(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1971)、《超越所给的信息》(Beyond the Information Given,1973)、《儿童的谈话:学会使用语言(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1983)、《心的探索》(In Search of Mind,1984)、《教育的文化》(The Culture of Education)(1996),《意义行为》(Acts of Meaning)(1990)。
其中,《教育过程》一书阐述了认知、发展和教育学统一的教育观,曾被一些教育家评论为“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曾先后被翻译成23种文字,传入苏联、日本及一些西欧国家日本的广冈竟臧教授说道:“战后以后,对现代的日本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人,恐怕就是J杜威和布鲁纳了 钟启泉、黄志成主编. 美国教育论流派[M]//.霍力岩. 影响新中国教育的外国教育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9):203三、布鲁纳教育思想研究综述(一)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1. 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内容布鲁纳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也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他认为,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儿童智力的发展表现为再现模式的变化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再现知识经验的方式也就不同布鲁纳认为,再现知识的方式有三种,即三种再现模式这三种再现模式按其在儿童身上发生和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动作性再现模式",简称为"动作性模式"(en-active model);动作性模式实际上,布鲁纳的动作性再现模式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感知运动水平"。
其实两人所描述的都是儿童初级的认知方式或智慧水平,即通过感知动作去认识外界事物,适应外部环境只不过皮亚杰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过程,而布鲁纳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结果他们都说明儿童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初级方式是通过动作获得的,即通过动作去认识和再现外部事物2. 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的研究现状张立红在《皮亚杰与布鲁纳儿童智力发展学说之比较》(1992)认为,皮亚杰和布鲁纳在儿童智力发展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对立主要表现为:(1)研究指标不同布鲁纳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指标是表征而运算则是皮亚杰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指标2)对儿童智力发展的解释上存在分歧在在对发展的动力解释上, 布鲁纳认为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发展而在皮亚杰看来,智力起源于主体的动作,智力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自身的平衡3)在对发展方式的解释上,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完成质变的方式是突变的而皮亚杰则认为,智力的发展,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过程, 是一个新的阶段特征逐渐积累, 旧的阶段特征逐渐衰减的过程而韩进之在《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一文中也说到,“关于儿童智慧发展的理论,布鲁纳的观点基本上是和皮亚杰相同的。
布鲁纳是完全赞同皮亚杰的观点的皮亚杰把儿童智慧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他们都认为智慧的发展是一种连续的构造过程,各个阶段是紧接的,相继的,在发展中不但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变化 韩进之. 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 外国教育研究[J]. 2001,(2): 23但是布鲁纳和皮亚杰也有不尽想相同的地方皮亚杰曾提出“遗传性图式”的概念,他认为图式是认识结构的核心, 重视智慧发展的遗传因素, 布鲁纳则在承认发展的阶段与年令有关的同时,更重视教育的巨大作用二)知识结构论1. 知识结构理论内容布鲁纳认为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一个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掌握认识结构,从而形成学习的迁移对教师而言:“不论我们选做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效能:(1)简约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有助于记忆2)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能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可缩小“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2. 知识结构论的研究现状余文森在《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 》(1992)中认为,布鲁纳的发展认知论,基本上是皮亚杰理论的继承.当然,两者也不完全相同,各个阶段的细节描述有差别。
知识结构论:布鲁纳强调结构的重要性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发现学习论:教学中实施发现教学法必须遵循和采取下列步骤:毋蜘币创设一定的阿题情境,使学生在这情境中产生矛盾,匆教师提出课题并提供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研究课题,提出假设; 学生从理论上或实验上检验假设,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开辩论,对问题解决进行总结,作出结论显然,要便发现法进行得顺利并取得预期效果,对教师米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努力作到:宙根据课题本身的特点创设引人入胜的何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但学生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简单的分析就能对课题加以解决,从而在思维上发现鸿沟,学生的认识活动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必须指导学生理解和领会课题含义和课题结构(特别是条件和问题、现象和实质的关系郝海平在《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抢对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995)则提出,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过去的分科教学并无二致,在相当多的幼儿园现在也仍是分科教学即使是整体课程、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在编制过程中也不会完全抛开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更何况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所接受的又完全是分科式的教育。
因此,,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学说对当前学前教育有一定启示的 张明礼在《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1998)中认为,“教育目标主要是发展智力,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提倡发现学习,倡导早期教育,重视内部学习动机 张明礼. 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2).44~47 而杨丹在《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 》(2008)提出布鲁纳用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改革工作,并对教学论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和有一定科学性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教学内容,采用发现法教学,重视教和学的统一叶绪江在《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再认识 》(2002)提出,布鲁纳提倡的结构主义课程对教学的启示有:(1)紧跟时代发展,提高课程质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体性教学、发现学习法、学习与探究的态度,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手段;(3)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4)强化内部动机,改善评估机制;(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武霞在《浅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011)则认为,布鲁纳的结构论“彻底改变了当时的行为主义理论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来解释人的活动,把学校的教育终点转移到培养儿童的智力和能力上来。
武 霞. 浅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J].文学教育.2011.25-26(三)动机强化论1. 动机强化论的内容内部动机是学习的真正动机 学生的学习受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影响所谓内部动机是学生在学习本身中发现学习的源泉和报偿外部动机是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体现的是“他律性”2. 动机强化论的研究现状曾英在《浅谈布鲁纳<教育过程>的主要设想》中就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方面进行了论述,她认为“学科设置尽量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学科的基本的结构” 曾英. 浅论布鲁纳《教育过程》的主要设想[J].外语教育研究.1994,(4): 12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韩进之在《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2001)中提出,“布鲁纳强调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动机的转化,但布鲁纳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仍然不免失之于过偏 韩进之. 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 外国教育研究[J]. 2001(2). 23而东北师范大学在其硕学论文《布鲁纳学习理论在俄语学习中的应用分析》(2008)中则提出,动机强化论是布鲁纳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强化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
布鲁纳特别强调内部动机的作用,他认为在学习中内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要比外部强化长久动机强化论与俄语学习者情感态度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如:激发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适时适度反馈,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树立榜样,给学生塑造学习的典范四) 发现学习论1. 发现学习论内容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他认为使学生建立认知结构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现学习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促使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鼓励学生亲自发现所学知识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