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52KB
约7页
文档ID:383308356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_第1页
1/7

产 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产 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 Ⅰ型德里金属 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以下简称产 NDM-1 细菌)是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治 疗格外困难为指导临床正确生疏与诊疗这类细菌感染,特制定本指南一、病原与流行状况细菌产生能水解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 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临床分别细菌大多能产生 β-内酰胺酶,已经确定的β-内酰胺酶有数百种;各种酶分子构造和对 β-内酰胺类水解力量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依据分子构造分为 A、B、C、D 四大类,其中B 类酶在其活性部位结合有锌离子,因此又称为金属 β-内酰胺酶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表现为产酶细菌对这些药物广泛耐药金属 β-内酰胺酶首先在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中觉察近年来,在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也有觉察迄今为止已经确定的金属 β-内酰胺酶除 NDM-1外,还包括 IMP、VIM、GIM、SIM、SPM 等型别最早报道的产 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23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觉察,对全部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争辩觉察这株细菌携带一种型金属 β-内酰胺酶,并依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 NDM-1,其后还在这名患者粪便中分别到产NDM-1的大肠埃希菌。

依据上述争辩结果,英国、印度等国争辩人员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产 NDM-1肠杆菌科细菌占所检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它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已经有感染病例报道产 NDM-1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争辩报道,但依据患者感染状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亲热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二、临床特点与其它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像,以下患者属于产 NDM-1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产 NDM-1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菌感染没有差异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 NDM-1细菌感染可能,准时采集临床样本进展细菌检测3三、试验室诊断产 NDM-1细菌的试验室诊断包括表型筛查、表型确认和基因确证三个步骤。

〔一〕表型筛查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中,以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纸片法〔K-B 法〕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对肠杆菌科细菌产酶状况进展初步筛查,假设到达以下标准,需要进展表型确认厄他培南特异性较低,不推举用于筛查试验1.K-B 法:美罗培南〔10μg 纸片〕或亚胺培南〔10μg 纸片〕抑菌圈直径≤22mm2.MIC 测定法:美罗培南 MIC≥2mg/L;或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和肠杆菌属 MIC≥2mg/L〔二〕表型确认双纸片协同试验:承受亚胺培南(10μg)、EDTA〔1500μg〕 两种纸片进展 K-B 法,两纸片距离10-15mm,在含 EDTA 纸片方向处,亚胺培南抑菌圈扩大,即可判定产金属酶承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EDTA 复合纸片进展 K-B 法药敏试验,复合纸片比单药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值≥5mm;亚胺培 南〔美罗培南〕/EDTA 复合 E 试条协同试验测定 MIC,单药与复合制剂的 MIC 比值≥8,即可判定产金属酶〔三〕基因确证承受 NDM-1的基因特异引物进展 PCR 扩增及产物测序,确定菌株是否携带 blaNDM-1基因各医院对阳性结果须加以复核,同时将菌株送有条件的参 考试验室进一步检测确证。

四、治疗目前有关产 NDM-1细菌感染治疗的临床争辩较少产 NDM-1 细菌几乎对全部 β-内酰胺抗菌药物耐药,同时由于细菌具有其它耐药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也多耐药,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具有较高体外敏感性〔一〕治疗原则1. 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2. 临床微生物室应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范围,包括范围更广的非 β-内酰胺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为临床用药供给参考3. 去除感染危急因素,尽量削减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及 时拨出导管、脓肿引流等4. 乐观治疗原发疾病5. 依据临床特征进展中医辨证治疗〔二〕抗菌药物1. 替加环素〔 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超广谱抗菌药物,对产 NDM-1细菌 MIC90值为2-8mg/L,敏感率56%-67%临床争辩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有肯定疗效2. 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B 和粘菌素两种粘菌素对产 NDM-1细菌MIC90为2-32mg/L, 敏感率89%-100%小样本争辩提示单用治疗效果差,需要和其它药物联合用药。

口服不吸取,需要静脉注射给药,肾毒性明显3. 碳青霉烯类:产 NDM-1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但体外MIC 值差异较大,个别争辩觉察,对 MIC 值低〔<4mg/L〕的菌株感染有肯定疗效,需要和其它药物联合使用4. 氨基糖苷类:不同药物间呈局部穿插耐药,我国临床分别的产金属 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具有肯定敏感性对轻、中度感染可以单用,重度感染需要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用药期间留意药物耳肾毒性5. 氟喹诺酮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突出,需要 依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6. 磷霉素:体外争辩说明对局部耐药菌有效,但缺乏临床 争辩数据〔三〕治疗方案1. 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喹 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 星、环丙沙星联合磷霉素等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 粘菌素2. 重度感染:依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替加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 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多粘菌素、喹诺酮类联合碳青霉烯类 等应严密观看患者治疗反响,准时依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以及临床治疗反响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防和把握〔一〕加强产 NDM-1细菌的监测觉察产 NDM-1细菌后准时加以确认,并反响相关科室,指导治疗与感染把握,同时按规定报告;各医疗机构应定期回忆耐药监测结果,如有产 NDM-1细菌被遗漏,准时实行补救措施〔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治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治理规定,将碳青霉烯类按 照特别使用类抗菌药物进展治理〔三〕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把握1. 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把握教育、培训,强化对 NDM-1细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把握的生疏2. 在进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WS/T313-2023〕: 医疗机构必需供给充分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展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 排泄物后,必需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4. 加强对重点部门尤其是 ICU 物体外表的清洁、消毒对医务人员和病人频繁接触的物体外表,如生命监护仪、微量输 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外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 机、病人床栏杆和床头桌等,承受适宜的消毒剂,每天必需认真擦拭、消毒,疑似或确认有产 NDM-1细菌感染或带菌者,所处病室需增加消毒次数。

5. 隔离确诊产 NDM-1细菌感染或定植者,预防耐药菌传播在标准预防的根底上,承受接触隔离的方法,将病人安置单独房间,接触患者时需要穿隔离衣、戴手套,相关医疗器械或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需用后严格消毒隔离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耐药菌状况六、其他本指南也适合于其他类型产碳青霉烯酶耐药细菌感染的诊疗参 考使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