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山镇打造“幸福高山”调研报告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50KB
约16页
文档ID:452080173
高山镇打造“幸福高山”调研报告_第1页
1/16

让幸福之花开遍山乡      ——高山镇打造“幸福高山”调研报告    一排排路灯装点着宽敞的道路,一座座漂亮的农家别墅鳞次栉比白天,碧水蓝天,人们在各自的岗位生产忙碌夜晚,条条道路路灯明亮,文化广场和大小游园灯火阑珊,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沁人心脾:这边是轻快柔美的“交谊舞”,那边是动作整齐的“集体舞”,而远处传来的是轮滑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文化书屋里活跃着农民读书学习的身影……我市西南山乡高山镇农民的生活,处处洋溢着快乐和和谐  这个地处偏僻的丘陵乡镇为何如此幸福?群众的快乐生活是如何打造的?日前,市委宣传部对高山镇打造幸福乡镇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高山镇位于我市中心城区西16.5公里处,总面积 61.5 平方公里,辖 19 个行政村,113 个自然村,195 个村民组,总人口2.9万人境内多是丘陵山地,沟壑纵横,群众大多依山就势居住在“沟、坎、岭”上,既无交通区位优势,又无矿产资源优势,天气常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广种薄收”的山区乡镇,如今却处处盛开着幸福之花:这里工业经济发达,农民在家门口便可就业,创造着富裕的物质生活;这里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这里群众文化繁荣,农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这里社会大局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一派祥和。

  一是创业就业,让劳者乐其业经济收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幸福感的一个基本指标高山镇一直把促进农民就业作为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优化创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让人民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一是巩固存量促就业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高山镇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倡导群众艰苦创业,投资兴办起一批阀门产业,成为我市乡镇企业起步最早的乡镇之一30多年来,该镇的阀门产业迅速发展,由最初的一个厂发展到现在的20多家大型企业,300多家个体企业,200多家销售门店,年产各种阀门19万吨产品行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欧美、东南亚地区,并逐步形成了“村村组组有企业,家家户户马达转”的局面,该镇先后被命名为“河南阀门之乡”、“河南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阀门重点产业集群区”阀门产业的兴盛为高山镇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该镇从事阀门等产业的工人达到10700人,外销人员达到8000人全乡近2万人完成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产业工人年人均收入达到21000元二是挖掘增量保增收坚持实施“强镇富民”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促使一大批碳素、冶金、机械制造等为主的大型项目在该镇落地生金。

新增企业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2010年,高山镇财政收入达到4400万元,比2004年增加了近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970 元高山镇经济发展伴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逐渐步入健康协调发展的快车道  二是改善环境,让居者安其居2003年,该镇聘请河南省豫建设计院对镇区进行了总体规划,从2004年开始,按照规划逐步对镇区和工业园区进行建设2008年,该镇提前完成了镇区“五纵四横”街道总体框架的建设和高山阀门工业园区建设一是整修道路,让百姓走上宽阔路从2004年开始,对全镇所有道路进行整修、改造或新建,共投资1410.52万元修建村村通道路50.46公里投资777.4万元完善镇区路网,逐步完成了镇区“五纵四横”街道总体框架建设投入资金670万元对3条县道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正在对所有道路进行第二次升级改造2010年以来,又投资1338万元对镇村组19.84公里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或新建目前,该镇道路建设不仅实现了村村通,而且完全实现了村组通,70%以上道路实现了组户通二是改水改电,让群众吃上安全水、用上顺心电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高山镇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后来水位下降、水质下降,又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了安全水工程,对原有的机井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对地下管网进行完善。

2011年计划建造一座集中供水厂,让群众用水更加方便、安全三是合村并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近年来,该镇实施“合村并城”工程,把那些生活条件差、居住分散的群众搬迁到基础设施较好、生产生活条件比较便利的镇区或者中心村居住,提高人们的生活城镇化水平该镇结合“合村并城”规划,按照“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通则鱼聚,木茂则鸟集”的原则,优先做好镇区和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强村高山村建成了文化广场、大型群众超市,每年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被评为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冢岗村与外来房地产商合作新建了冢岗新村“香山苑”,利用村集体企业的收入硬化了村组道路,安装了路灯,被评为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被列入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引导群众逐步向镇区集中,该镇出台了专门的优惠政策,对到镇区购房的群众给予每平方米40元到100元的购房补贴按照补贴价格,镇区楼房最便宜的每平方仅200多元,吸引了周边群众前来镇区居住四是“五镇联创”,打造精品小城镇五镇联创”就是“创建国家卫生镇、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省级文明镇、中州名镇和郑州市级生态镇”先后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对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净化美化绿化了镇村环境,同时不断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文化教育等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和精神文化生活。

2008年创建成了郑州市级生态镇、2009年创建成了中州名镇,2010年创建成了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省级文明镇和国家卫生镇  三是尊师重教,让幼者有所教教育关系乡镇持续发展,凝聚了群众的热切希望,该镇一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优化教育资源2005年提出“撤校并点”,对全镇20多所中小学进行资源整合,建成了一所寄宿式初中、一所寄宿式小学,最早在荥阳实现了集中办学并新建了镇中心幼儿园,率先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公办教育范畴二是改善教学条件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平安建设,改善教书育人环境2010年,镇政府为学校购买了两辆教师班车,为中学修建了餐厅,为中小学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新课改实施以来,高山中心小学和高山一中被确定为荥阳市首批新课改教学试点镇政府为学校每位老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山小学的教学成绩在全市乡镇中名列前茅三是提高教学质量出台了教育教学工作奖励机制,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重奖,学生考上荥阳一高奖励学生3000元、奖励教师5000元,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每年教师节还为每位老师发放100元的资金补助,每年对教师的教学奖励达6万元同时,对特困家庭子女在校生活费也进行补助,每天生活费标准为初中3元、小学2.5元。

  四是发放津贴,让老者有所养该镇2008年做过统计,60岁以上老人达5728人,占总人口的19.7%,70岁以上老年人2411人,占总人口8.3%,远远高于国际标准,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为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2008年3月制定了老龄津贴制度,按照年龄段为全镇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老龄津贴,70岁至8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20元,90岁至9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3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1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08年共发放老龄津贴59.5万元,2009年发放59.7万元,2010年发放62.1万元该镇还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扩大老龄津贴的覆盖范围,并提高补助标准,让6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到这项待遇同时,还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截止2010年10月28日,完成新农保参保登记20020人,在全郑州市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让全镇人都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全镇群众年内直接受益438万元  五是卫生医疗,让病者有所医为切实缓解全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全镇所有公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参合费补助对高山籍一般公民,参合费个人负担部分,政府补贴50%;对70岁以上老党员、低保户、五保户、计生户、伤残军人、军烈属家庭,参合费个人负担部分,政府补贴100%。

这样,每年对新农合的补助资金就达43万元左右2010年,全镇参保人数29949人,占全镇农业总人口29978的99.9%同时,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完善以村级卫生所为基础的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共投资200多万元在高山、许村等11个村新建了村级标准化卫生所,2009年又对剩余8个村的村级卫生所进行升级达标,2011年,该镇将投资110万元新建高山卫生院计免综合楼,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六是文化建设,让群众得其乐为了满足群众不断增加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渴盼,该镇投资716万元于2008年建成了占地24余亩集聚会、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高品位群众文化广场及综合文化站,在全镇建设游园6个同时,积极推进“郑州市示范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采取政府奖励和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相结合的办法,连续三年投资200余万元,在全镇19个村分批建成了集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书报阅览、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村文化大院和农村书屋,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伍,逢年过节或利用农闲时机积极开展活动,极大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17个村级标准化篮球场和乒乓球台2010年又投资20余万元,新建高山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处,包括标准化篮球场铺设塑胶、设置600座看台、标准化门球场1个、乒乓球场、健身路径工程等。

文化阵地建设,给农民健身休闲提供了平台  七是财务公开,让干部正其行干部处事不公,就不会让群众心平气顺,群众心有怨言,就不会感到幸福该镇党委发现许多不稳定因素来自于村组账目的不公开,以至于造成群众误解由于账目不规范,一些村组干部对于正当的收支也讲不清、道不明,造成群众的误解为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减少不稳定因素,该镇于2007年7月成立了高山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制定了《高山镇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对村级财务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了村级的收支审批程序并且每月按照规定,把需要公示的账目拿到各村进行张贴公示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省纪委、郑州市纪委专门到高山镇对村财镇管进行调研,并专题研究,提出了清理规范乡村财务、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工作的要求,在全省进行推广  八是信访稳定,让百姓安其身高山镇把维护一方平安当做重要职责来抓,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敢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稳定在信访工作中,党政正职带头接访,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及时发现问题,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群众诉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就全力以赴解决。

对于不合理诉求,通过耐心解释和说服教育来解决对无理取闹、死缠乱访者进行坚决打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真情服务创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高山镇从2004年至今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集体上访事件,连年被郑州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二、主要经验  高山镇通过各项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切实提高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取得了经济与民生的共生共赢,创造了独特的工作经验 (一)把创新党建作为“幸福高山”的第一保障来抓,创造工作新方法高山镇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凝聚干事创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的保障性措施来抓,当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把握该镇近几年的发展,不管是经济工作还是民生、稳定工作,均得益于党建工作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无比威力镇党委书记周进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样分析:如果一个村班子不稳定,干部之间不和谐,干群之间矛盾不断,这个村就不会稳定,就不会发展,这个村的群众就不会有幸福感! 2004年,高山镇在全省最早提出了“支部联建、党员联户”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先进村党支部对后进村党支部结对传、帮、带,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与致富能力差、生活困难的群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