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题》课程论文 学院:农学院专业:园艺学号:0731100403姓名:黄蓉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分析黄蓉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卉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近年来花卉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我国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并针对我国花卉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如何加快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关键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存在问题;花卉业一直被看做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近三十年来,一直呈现出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08 年11 月14 日农业部发布的2007 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显示,2007 年我国花卉生产总面积为75 万公顷,比2006 年的72.2 万公顷略有增加;花卉销售总额613.7 亿元,较2006 年的556.2 亿元增加了10.3%,增幅明显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花卉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花卉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是一个花卉资源大国虽然这些年我们的花卉业在稳步发展,但与此美称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也相去甚远目前在全球花卉业竞争十分激烈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花卉业产业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
可以说,我国的花卉产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又拥有机会然而,花卉业要进一步健康发展,真正成为“三高”产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我国花卉业的发展现状1.1花卉行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1.11规模化生产程度低近些年,花卉的产销情况一直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数量上的增加只是发展的一个方面和其他行业相比,花卉行业的经营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个体花农中,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大多数的小规模企业和花农只是凭借着多年的栽培经验进行花卉生产,同时由于设施不齐备,受气候的影响较大,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较多分散的小规模生产造成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近年来,花卉种植、销售的稳步发展使我们看到了花卉产业光明的未来,但花卉产业不单包括这两方面,花卉行业中的其它组成部分其实更是大有可为企业对于新品种、盆器、生产设备、销售包装、养护产品所需的材料、工具等的开发,在企业获利的同时,可以完善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一系列的花卉相关产业的发展,摆脱我国花卉业发展对国外的依赖,促进中国花卉业的整体提升1.12 缺乏行业标准我国还没有启动花卉质量管理体系,多数花卉种植者还没有达标的意识,管理部门没有贯标的措施。
在生产中,缺乏技术规程;流通中,对储存、包装、运输等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交易中,没有市场准入制度企业不掌握、不熟悉质量等级情况、检测技术和测试指标,在对外贸易时只能听从进口国(商)的操纵,经常遭到无理退货或压级压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13科技水平较低、科技力量薄弱花卉的种植曾经被认为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和其他作物的种植没有区别虽然它属于农业范畴,但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绝不是一块肥沃的土地、简陋的温室和一群有经验的花农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如果能够实现流水线生产,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在产量大增的情况下实现标准化生产2009 年春天,国内的八个省市遭遇了重度干旱,种植花卉所需的水资源极度缺乏如果在生产中应用潮汐式灌溉或滴灌技术,就可以使耗水量大大减少,这也方便了湿度的调控,将病虫害侵袭的危险降到了最低科技兴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花卉生产与贸易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水平与人才的较量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新品种、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较差而在花卉业发达国家,不仅从业者普遍受过中等专业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花卉人才匮乏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花卉产业的发展。
另外,现阶段我国花卉研究转化率低新品种、新技术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新的科研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影响着花卉产业的发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多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实际生产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缺乏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长此以往中国花卉产业就会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成为无根产业,更谈不上今后的繁荣发展,也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2对花卉资源的利用方式不佳我国是世界花卉种质资源宝库之一,但每逢节假日装点城市的国产花卉品种屈指可数,一串红、三色堇、矮牵牛、万寿菊等几种花卉用遍大江南北,淡化了城市的个性而一些国外城市如伦敦、华盛顿、巴黎、东京等地,则分别配置应用着1500 3000 种观赏植物相比之下,我国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就逊色了许多开发量少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更或多或少地挫败了科研工作者培育新品种的信心许多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很容易就被外人通过各种方式“盗走”,成为他人的育种材料,育出的新品种再返销回来玫瑰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玫瑰花由欧洲植物学家在18 世纪育种成功而培育这些品种所用的15个原种中,有10 个原产中国。
由于现代月季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好,如今我国产销所需的玫瑰切花、种苗等均须进口,使“玫瑰之乡”的美名拱手让人,令人遗憾1.3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花卉业区域布局明显优化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广东、云南、辽宁、四川和江苏为主的切花生产区域;以江苏、河南、浙江、山东、湖南为主的观赏苗木生产区域;以四川、广东、福建、浙江、湖南为主的盆景生产区域一些我国特有的传统花卉产区和产品,如洛阳、菏泽的牡丹,大理、金华的茶花,漳州的水仙花,鄢陵的蜡梅等,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地找到自己在花卉产业中的产品定位固然重要,但再次审视这些产销情况排名前列的省市,我们发现南方城市明显多于北方,东部发展明显好于西部,特色花卉产区数目屈指可数并且长年没有增加国内花卉产业发展主要受气候资源、地理位置以及能源与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在激烈竞争中,有的地区花卉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但有的地区发展较慢,出现了地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但每个地区都有适宜本地区生长的乡土植物,将其开发为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系列商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提高本土花卉的市场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销往其他地区,不仅可以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还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植物认识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城市,建立又一张“城市名片。
2中国发展花卉业的优势2.1资源丰富中国是世界上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许多名贵花卉为中国所独有,原产中国的观赏植物达113 科523 属102万种许多花卉遗传资源为中国特产,如山茶195 种(种类占世界总数的89%)、报春花390 种(种类占世界总数的78.0%)、杜鹃600 余种(种类占世界总数的75%)、菊花35 种(占70%)等2.2花卉栽培应用历史悠久我国远在文字出现以前,花卉就随着农业发展被人们利用,唐代时花文化的形成成为中国花卉栽培与欣赏的一大特色并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清代,历代咏花的诗词达3万多首在诗词中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如今人们对花卉的欣赏已经是多层次的,在生活中不仅用它装饰美化环境,也用它表达感情花卉文化的内涵丰富,为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2.3劳动力充足我国人口众多,劳力资源丰富,花卉是鲜活产品,属劳动力密集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成本低,在产业中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中国廉价的农村劳动力大大降低了花卉生产成本,因此,在花卉业竞争中具有优势2.4消费潜力巨大2.41家庭和个人花卉是一种精神消费品或者说是休闲娱乐消费品,只有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进入追求精神享受阶段时才会开始大量消费。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和国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花卉已逐渐普及到室内装饰和走亲访友馈赠的礼品中,并在美容保健、增进人际关系、彰显个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花卉在中国的消费主体为社会中产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在中国正在迅速增加2.42 打造生态城市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关注的焦点花卉可以散发花香,释放挥发性杀菌物,滞尘,清新空气,营造鸟语花香的愉悦环境,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丰富了季相景观与同样具有净化功能的乔灌木相比,具有个体小、花色全、品种多、易盆栽、便于更换的特点,更易形成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城市景观 3加快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3.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遏制滥采乱挖现象,加强植物种植资源的调查、保护,落实中国特有名贵花卉的品种改良工作对濒危物种实行就地保护、适地保存、人工繁殖的保护措施,利用引种驯化、组织培养杂交,培育出繁殖率高、抗逆性较强的新优花卉品种3.2将科研成果用于花卉的培育、生产,发展有地区和企业特色的花卉及其相关产业,扩大花卉业的规模,形成相对完整的花卉产销体系,丰富消费商品种类,拓展花卉资源的应用范围,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完成由传统花卉业向现代花卉业的根本性转变,使我国花卉产业尽快达到世界花卉业发达国家水平。
3.3加大花文化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各种花卉产品的象征意义,传授花卉栽培养护的方法,通过花卉展览等活动,增长人们的花卉知识,提高人们对于花卉消费的热情,拉动花卉的销售当前,我国的花卉产业正处在调整转型阶段,正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我国花卉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必将给我国花卉业带来大发展,真正成为由丰富花卉新种质资源为主的、当之无愧的园林之母和花卉王国,最终成为新优花卉的产销大国参考文献:1、程超,熊金超.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农村实用技术,2005(7):102、中国花卉协会.中国花卉科技二十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吴青君.我国花卉产业及其发展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6):35-394、陈振东.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分析.福建热作科技,2006,31(1):34-365、朱留华.数字里的花卉业.中国花卉园艺,2002(14):5-76、2002年全国花卉业统计资料.中国花卉园艺,2003(17):197、2003年全国花卉业统计资料.中国花卉园艺,2004(17):58、李凡.我国花卉产业发殿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林业资源管理,2002(3):4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