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6篇)

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72KB
约43页
文档ID:596321961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6篇)_第1页
1/4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6篇)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通用6篇)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篇1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按照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制定,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实施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另行制定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定期评价实施情况,并将评价结果按年度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条医疗机构不分类别、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其设置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第十一条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设置审批权限的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其他医疗机构的设置,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十三条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医师执业技术标准另行制定  在乡镇和村设置诊所的个人的条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医疗机构,由政府指定或者任命的拟设医疗机构的筹建负责人申请;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置医疗机构,由其代表人申请;个人设置医疗机构,由设置人申请;两人以上合伙设置医疗机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  第十五条条例第十条规定提交的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况以及申请人姓名、年龄、专业履历、身份证号码;  (二)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三)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四)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五)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  (六)拟设医疗机构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和床位编制;  (七)拟设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  (八)拟设医疗机构的仪器、设备配备;  (九)拟设医疗机构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十)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  (十一)拟设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  (十二)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资本);  (十三)拟设医疗机构的投资预算;  (十四)拟设医疗机构五年内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

  并附申请设置单位或者设置人的资信证明  申请设置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村卫生室(所)、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的,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简化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十六条条例第十条规定提交的选址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选址的依据;  (二)选址所在地区的'环境和公用设施情况;  (三)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布局的关系;  (四)占地和建筑面积  第十七条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以及由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除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选址报告外,还必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必须经设置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十九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设置申请的受理时间,自申请人提供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的全部材料之日算起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本细则审查和批准医疗机构的设置  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二)设置人不符合规定的条件;  (三)不能提供满足投资总额的资信证明;  (四)投资总额不能满足各项预算开支;  (五)医疗机构选址不合理;  (六)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不合理;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接到备案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纠正或者撤销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设置审批  第二十二条《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有效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三条变更《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中核准的医疗机构的类别、规模、选址和诊疗科目,必须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重新申请办理设置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置的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由设置单位在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前,向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置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  (二)《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备案后十五日内给予《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篇2   1、防火巡查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2、防火检查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第9页共17页  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3、员工上班前、下班后防火检查内容  每个科室的每位员工都要养成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对本科室区域内进行防火检查的`好习惯重点检查包括: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锁闭情况,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场所有无遗留火种等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篇3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的名称由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依次组成  医疗机构的通用名称为:医院、中心卫生院、卫生院、疗养院、妇幼保健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卫生站、卫生室、医务室、卫生保健所、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防治院、防治站、护理院、护理站、中心以及卫生部规定或者认可的其他名称  医疗机构可以下列名称作为识别名称;地名、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医学学科名称、医学专业和专科名称、诊疗科目名称和核准机关批准使用的名称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的命名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一)医疗机构的通用名称以前条第二款所列的名称为限;  (二)前条第三款所列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可以合并使用;  (三)名称必须名副其实;  (四)名称必须与医疗机构类别或者诊疗科目相适应;  (五)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应当含有省、市、区、街道、乡、镇、村等行政区划名称,其他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不得含有行政区划名称;  (六)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的名称中应当含有设置单位名称或者个人的姓名。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下列名称: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或者公共利益的名称;  (二)侵犯他人利益的名称;  (三)以外文字母、汉语拼音组成的名称;  (四)以医疗仪器、药品、医用产品命名的名称  (五)含有“疑难病”、“专治”、“ 专家”、“名医”或者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以及其他宣传或者暗示诊疗效果的名称;  (六)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名称;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得使用的名称  第四十三条以下医疗机构名称由卫生部核准;属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的,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核准:  (一)含有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及其简称、国际组织名称的;  (二)含有“中国”、“全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以及跨省地域名称的  (三)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不含有行政区划名称的  第四十四条以“中心”作为医疗机构通用名称的医疗机构名称,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在识别名称中含有“中心”字样的医疗机构名称的核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含有“中心”字样的医疗机构名称必须同时含有行政区划名称或者地名  第四十五条除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外,医疗机构不得以具体疾病名称作为识别名称,确有需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第四十六条医疗机构名称经核准登记,于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使用,在核准机关管辖范围内享有专用权  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只准使用一个名称确有需要,经核准机关核准可以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名称,但必须确定一个第一名称  第四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已经核准登记的.不适宜的医疗机构名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已经核准登记的不适宜的医疗机构名称  第四十九条两个以上申请人向同一核准机关申请相同的医疗机构名称,核准机关依照申请在先原则核定属于同一天申请的,应当由申请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核准机关作出裁决  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因已经核准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相同发生争议时,核准机关依照登记在先原则处理属于同一天登记的,应当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核准机关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裁决  第五十条医疗机构名称不得买卖、出借  未经核准机关许可、医疗机构名称不得转让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篇4   第六十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十七条在监督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医院管理学会和卫生工作者协会等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第六十八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

  各级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六十九条各级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职责:  (一)拟订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计划;  (二)办理医疗机构监督员的审查、发证、换证;  (三)负责医疗机构登记、校验和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的统计,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负责接待、办理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投诉;  (五)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他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十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医疗机构监督员,履行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任  医疗机构监督员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医疗机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二)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三)对医疗机构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四)对经查证属实的案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或者处罚意见;  (五)实施职权范围内的处罚;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