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表现、原因及对策探讨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 卢明艳内容摘要:我们调查到的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有应付、害怕、对抗和自卑,并从学生自身、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剖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探讨从家庭、教师、学校管理和社会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民优教政策,如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两免一补政策、校舍维修机制、公用基金保障机制、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等逐步落实并执行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新作息时间学生的课业负担轻了,在校时间短了,不再有堆积如山的作业,不再有雪花般的试卷,不再有无止无休的抄写背诵,不再为交学费发愁照说,学生应该安心学习了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而今的农村小学生许多不愿意学习,相当一局部学生厌学情绪比拟严重,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不想做作业,甚至逃学国家创造了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学生为什么还会有厌学情绪产生呢?对此,笔者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思考一、农村学生厌学现象调查:“作为根底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我国中小学厌学现象也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①在参与我校“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活动中,笔者发放了120份问卷到所处农村的小学,对农村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现状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并且有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有逐增的倾向我们进一步对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等情况在课堂上观察其学习行为、习惯等,了解导致学生厌学倾向的直接原因这一次主要通过谈话式进行,与学生交谈,进行家访等通过调查我校李前进对学习不感兴趣,根底差,认为学习好与不好不重要,考上大学也不好找工作,自愿在家务农如学生刘可欣,他在问卷中写道:一开始,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后来因为有一次表哥带他到电子游戏室打游戏,从此就迷上了于是,他每天放学后都去打游戏,把作业扔在一边,上课时也想着游戏学习成绩明显退步老师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他,而家长却不当一回事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电子游戏的诱惑,使他越来越不想学习越是不想学习,越是想打电子游戏,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他开始厌学了又如学生王素芹,她在问卷中写道:“因为我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差,所以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由于我学习成绩不好,同学们都不愿意跟我玩,还经常嘲笑我。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不管我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我觉得学习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我真的不想再学习了〞黄柳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因学习不好而被同学冷落、嘲笑、孤立的苦恼她在这样一个没有集体温暖的班级中,又怎么会对学习有信心呢?又怎能不产生厌学的情绪呢?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没有文化,爱好打麻将,没有时间管孩子,所以学生才产生厌学的心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厌学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应付型:学习缺少主动性,抱着消极态度听课,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注意力极易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2.害怕型:由于不愿学,学而不会,提不起精神,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3.对抗型:由于成绩差,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因而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甚至与老师对着干,上课成心找碴,气老师,对老师、家长的劝说有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较强4.自卑型:很少与家人沟通,不愿和老师沟通,在家骗父母,在校骗老师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情绪波动,自暴自弃二、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探寻:〔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1.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依然流行农村有挥之不去的小农思想,导致农民只看重眼前利益,再加上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上完大学还的靠走后门找工作,使得广阔农民心中产生反差。
于是一些家长就采取“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思想,以上完九年义务教育为限,对孩子的学业不管不顾,这样就使得小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2.网络的开展带来的影响随着社会地开展,计算机已存在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之中,确实它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很多有益的东西,但业带来了不少负面作用如:一些农村小学生刚接触电脑很新奇,容易上瘾;还有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力使得许多孩子迷失自我3.农村缺乏学习气息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一个人的成长,但农村却除了学校再找不到学习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打牌,聊天等小学生长期处在这个环境很容易沾染这些不良行为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二〕家庭小环境的影响: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来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终生所处的唯一一所学校,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家庭的父母关系,家庭气氛和教养方式等都将影响孩子的性格开展以及行为表现农村这个文化普遍薄弱的地方,整个社会气氛较差,广阔家长的文化修养较低,这都将助长小学生厌学的产生和厌学行为的恶化1.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缺少温暖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形成小学生自身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心理开展的“问题期〞,一个充满争吵、仇视的家庭环境只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愉快感,进而产生焦虑和不安,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研究都说明,“问题子女〞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也较多出现在“问题家庭中〞2.父母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心愿据调查,有95%的家长期望子女将来到达本科以上水平②然而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81.20%接受了初中教育,12.74%仅接受了小学教育,仅有5.36%接受高中教育,对于那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就是凤毛麟角了这就很容易使这些家长们对孩子的实际能力估计不够,寄以高于其能力的期望,给孩子保护过强,压力过重,要求过严,这种好心办坏事的做法非但使孩子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厌学,不愿与家长交流等不良心理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张某,男孩,生性聪明,父亲在外工作,在知识上吃了不少亏,深刻意识到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对张某要求很严,董某呢,也很争气,开始上小学至今一直是全班前三名,而他父亲却总是“鸡蛋里挑骨头〞非得让他每门都考96分以上,只要没到达就批评,加班,用超负荷的学习量来惩罚,致使董某不想学习,感觉很累,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由于平时父亲不让他乱玩许多小朋友都不给他玩耍,慢慢他的成绩开始下滑,下滑父亲就惩罚,惩罚就更不想学,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张某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由父亲造成的,达不到要求就责骂,也不打就是用“心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堪重负,致使身心疲惫,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董某他是一些农村小学生的代表,棍棒式的教育依然存在,孩子怎样才能乐起来呢?3.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经过调查,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教养方式有以下几种:达标式教育,溺爱式教育,数落式教育,专断式教育,放任式教育和民主式教育③达标式教育,即到达家长的要求就奖励,反之就罚;溺爱式教育,即放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家长完全以孩子的意愿来做事,只是最根本的要求——快乐;数落式教育,即无休止的责骂,也就是不断“心罚〞;专断式教育,即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对孩子独断专行;放任式教育,即不管不顾,随孩子自己开展;民主式教育,即父母的教育不无视孩子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这几种教养方式对孩子最有益的就是民主式教育然而,当前广阔农村家长由于多方面原因要么以“树大自然直〞的思想采取放任性;有的家长一味想让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而采取达标式;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几代单传,再加上封建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对孩子百依百顺,义无反顾地选择溺爱式;有的家长认为家长就是家长,孩子是我的我让他干吗他就的干吗,完全把孩子看做一件东西,高高地站在父母的高位上“耀武扬威〞而热衷于专断式,仅有少数教师或在外见识较多的家长采取民主式的教养方式。
那些不当的教养方式或使孩子心里产生过多的焦虑,或一点没有压力,致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忧虑不安或无所谓心理,长时间就会开展为厌学4.父母失范对孩子的影响单从遗传学上说,孩子与父母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有某种相似之处,就像农村中流传的“龙生龙,凤生凤〞小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缺乏判断力,往往需要学习模仿别人,从而形成自己的“向父母性〞所以父母的典范师范作用非常重要然而,现今,广阔农村家长农闲时打牌、赌博成风,有的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使许多孩子都对麻将、扑克等感兴趣父母教训不让玩时,他们都会以“就你们能玩啊,为什么不让我玩〞来搪塞家长,而家长一听感到没面子但却无从辩白就胡乱安个“罪名〞骂孩子一顿,这样孩子就与父母产生矛盾,开始与家长对这干,你不让我玩我偏玩还有些家长要么整天催促孩子学习,自己却一点不接受现代文化知识,要么就像孩子说“上学有啥用啊,看某某某上上大学花花钱不是也回来当农民了,你就混个初中毕业就行了!〞这些都使得孩子对学校产生反感,对学习的作用失去判断,厌学很自然就“趁虚而入〞了5.外出打工成风,留下厌学隐患近几年广阔农村耕地减少,加之农产品收入少,无法支付家庭的日常开销,许多年轻人开始出外打工来增加收入,这样就使大量儿童处在爷爷、奶奶或祖父、祖母的照料下,形成“留守儿童〞群体。
而老一辈大多年事已高,且文化修养根本没有,他们大多对教育孙子、孙女力不从心,加之隔代往往使无私的爱转化为对孩子百害而无一益的“溺爱〞父母呢,一年回来一次,有的一年多才回来,对孩子的思念高于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一回来就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无暇顾及他们的成绩这样就致使儿童在生活中随心所欲,好吃懒做,爱撒谎,在学习上就表现出不做作业,逃课等不良行为,厌学就自然成为必然了6.独生子女增多,家长溺爱成风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一直以来国家都提倡方案生育,这样就使得“四二一家庭模式〞大量出现再加上农村封建剩余思想依然存在,使得独生子女成为一个个傲慢的“小公主〞和“小皇帝〞,对于这些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会替做,没想到的事情父母也为自己做好了这样就使这些孩子形成脆弱的性格,取得一点成功就骄傲,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学习上就表现为,几次小挫折就使他们失去信心,长时间难以转变过来,由于不断体验失败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三〕学校教育方法不当:1.落后的教学方法,助长小学生厌学的情绪〔1〕农村小学在死气沉沉的气息中依旧沿袭古老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灌,学生装〞古板,简单,这样势必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始终还处在被动的学习的地位,学生就很难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吐掩,自然就会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就厌学。
〔2〕一些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把书本知识毫无保存的灌入学生单纯的脑海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忙于抄写,疲于思考,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3〕教师错误理解科学的教学方法如:为了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提倡,而在农村的一些教师却这样理解: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在一些课堂出现这种情况:上课了,老师说“现在都提倡自主学习,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希望大家好好自主学习,别玩〞然后自己坐在讲台上开始批改作业,学生在下面没有目的的乱翻书2.师生关系冷漠,教学中缺乏爱〔1〕农村小学现在依然有些教师尊崇“严师出高徒〞,加上大多家长感到自己的教育能力很弱就把教育孩子的希望放在教师身上,故常对老师说“孩子就交给你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这样就促使一些教师言行过激甚至违法在农村小学体罚还经常出现,并伴随着“心罚〞,如:有的学生有不会做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