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甬台温铁路台州站旅客站房及站场相关工程脚手架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编制: 范 献 太 审定: 郝 静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二00九年一月二十五日为了保证台州站旅客站房模板支模架的施工项目顺利实施,在对支模架施工的监理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国家、行业的法律法规与设计相符的标准、规程以及建设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目标,针对台州站支模架的实际情况特编制《项目安全监理细则》,根据实施细则的施工目标和管理要求,明确监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对脚手架的施工方法、程序、质量、安装进行有效地监督检查,特编制《脚手架的专项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㈠、建筑物基本情况台州站旅客站房总建筑面积为21388m2,站房总长度216m,总宽度46m,建筑主体高度为33.1m,站房共三层,底层为出站厅层及设备用房,层高7.50m,二层为进站层及候车厅,层高8.20m三层为办公用房,层高5.0m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为钢网架,其中标高13.200m以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面梁为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其主要跨度为27.0m×21.0m、27.0m×18.0m,标高13.200以上为钢网架结构,其柱网为27.0m×45.0m,前后分别悬挑9.0m,左右分别悬挑12.0m。
㈡、内脚手架(支模架)主要工程量:1.2 钢管Φ48*3.2,约需3500吨;1.3 扣件,十字、一字、旋转型约400000余件;1.4 顶托约需40000余件;1.5 模板18mm厚需用20000㎡;1.6 木枋60*80mm需用2000m3,主要用于次梁、楼板;60*100mm需用800m³主要用于框架底梁2、内脚手架(支模架)截面形式:2.1 根据本站梁的截面尺寸可分为7种,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预应力框架梁和次梁两种;2.2 150mm截面厚的楼板,钢管支模架,立杆横距900mm,纵距900mm,木枋60*80mm的间距300mm,扣件在楼板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采用双扣件;2.3 300*1200mm截面的次梁钢管支模架,立杆横距700mm,纵距900mm,横向支撑钢管300mm,梁底3根60*80mm的木枋间距150mm,梁底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采用双扣件;2.4 450*1200mm截面的次梁钢管支模架,立杆横距900mm,纵距450mm,梁底增加一根承重杆,横向支撑钢管225mm,梁底3根60*80mm的木枋间距225mm,梁底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采用可调顶托;2.5 500*1500mm截面的次梁钢管支模架,立杆横距800mm,纵距450mm,梁底增加一根承重杆,横向支撑钢管225mm,梁底4根60*80mm的木枋间距167mm,梁底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采用双扣件,梁底承重杆处采用可调顶托;2.6 700*1700mm截面的预应力框架梁,承重立杆根数4根(梁的截面方向),间距450/450/450mm,立杆横距450mm,纵距480mm,梁底城中立杆处均采用可调顶托,横向支撑钢管间距450mm,木枋60*100mm5根间距180mm;2.7 1100*1700截面的预应力框架梁承重立杆根数4根,间距450/450/450mm立杆横距450mm,纵距450mm,梁底承重立杆处均采用可调顶托,横向支撑钢管间距450mm,60*100mm的木枋6根,间距220mm;2.8 1100*2100mm截面的预应力框架梁,承重立杆根数为4根,间距450/450/450mm,立杆横距450mm,纵距450mm,梁底承重立杆处均采用可调顶托,横向支撑钢管间距450mm,60*100mm木方6根,间距220mm;2.9 1500*2100mm截面的预应力框架梁,承重立杆根数为5根,间距450/450/450/450mm,立杆横距450mm,纵距450mm,梁底承重立杆处均采用可调顶托,横向支撑钢管间距450mm,60*100mm木方12根,间距160mm;2.10 2000*2200mm截面的预应力框架梁,承重立杆根数为7根,间距450/450/450/450/450/450mm,立杆横距450mm,纵距450mm,梁底承重立杆处均采用可调顶托,横向支撑钢管间距450mm,60*100mm木方12根,间距180mm。
3、内脚手架(支模架)的结构、安装、材料和技术要求:3.1 立杆之间必须按结构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有足够的设计刚度;3.2 梁和楼板荷载相差太大的,可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3.3 纵向、横向必须安装扫地杆,其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方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的下方的立杆上;3.4 高度超过4m以上应设置剪刀撑,支模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4排立杆处设置一道纵向、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支模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框架梁两边由底到顶必须设置竖向剪刀撑;3.5 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钢制成的成品,其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制成的扣件,应有试验证明其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和生产合格证后方可使用;3.6 扣件螺栓的拧紧扭力在45—60N·m时不得发生滑丝、变形和破坏;3.7 搭设脚手架的人员应持有等高架作业特殊工种操作证4、脚手架的检查验收:4.1 脚手架的施工方案需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编制完成后,经专家进行专项方案论证,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4.2 本项目在实施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专家审批方案进行全员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书面记录;4.3 做好事前交底工作,项目技术员、安全员应与模板工班长、支模架工班长及全体员工,特别是支模架搭设操作工进行书面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并办理签字手续;4.4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4.5 在砼浇筑前应重点检查预应力框架梁下的顶托是否垂直稳固、扣件是否紧固可靠、受力是否均匀,各扫地杆、斜撑、水平撑、剪刀撑是否牢固可靠,可用敲击法进行检查,用卷尺检测各立杆的间距、纵距是否在计算数据规定之间,各模板是否有透光的现象,等检查完毕后方可进行砼浇筑;4.6 在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模板支架均衡受载,下面应专人看模,发现有局部下沉、松动、变形和影响应及时加固处理;4.7 在整个制模作业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检查记录、整改记录等。
5、模板、支模架的拆除:5.1 本方案应根据同条件试块砼的强度达到100%后预应力框架梁张拉完毕后可拆除;5.2 拆模的顺序应是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自上而下与搭设相反的顺序拆除,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5.3 拆除的材料应上下运输,不得抛掷,地面一定范围内设专人警戒并做禁入标志;5.4 夜间作业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和亮度,保证拆卸区域内视线良好;5.5 拆除竖直面模板,自上而下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5.6 拆除梁的侧模时,应先分块或分段拆除其支撑、卡具及连接件,然后拆除模板,如果板与混凝土粘结较紧,可用木槌敲打模板使之松动取下,不得乱砸;5.7 拆除梁底模板时应先松动木模或降低支架,然后逐块或分片拆除,拆除时用绳吊至地面,不得从高空扔下6、模板、支模架的安装与拆除质量安全措施:6.1 模板工、支模工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持上岗证,戴好安全帽,在工作中不得饮酒、吸烟,要严格遵守工地的规章制度;6.2 在搭设和拆除过程中,下面必须设警戒线,在警戒线以内严禁人员施工、行走,外围要有人指挥;6.3 在搭设和拆除支模时,施工人员所佩戴的工具、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内,要穿防滑鞋工作,袖口、裤口要扎紧;6.4 在搭设和拆除支模时,如遇6级以上大风、高温、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作业。
雨雪后作业时要采取防滑措施,并扫除积雪;6.5 搭设支模架起步时应设临时抛撑,同时设一道随架子搭设高度提升的安全网;6.6 搭设好的模板内应无杂物,必须干净清洁;6.7 监理要在支模架专项施工中督促施工单位与钢管、扣件租赁单位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每日对支模架进行巡视,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情况,发现安全质量问题及时向施工单位发出相应的监理指令,责令其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施工,并做好现场记录7、模板支模的应急方案:7.1 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应在模板、支模架实施之前成立,设抢险领导小组:指挥1人、成员若干、物资齐全、充足好装卸、设备要精良,力争把所发生的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7.2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事故时,启动应急方案,进行现场抢救、抢险,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进行报警,如有人员伤亡的,要拨打“120”急救,如发生火灾,应拨打“119”火警,如遇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再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拨打急救“120”或用车辆运送;7.3 预防措施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故,但是,只要每个施工人员、每个现场的建立人员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抓好安全工作,检查落实各项施工程序,就会把事故隐患消除,使现场的人员、设备、物资平安,特别是现场用电安全必须是专业电工持证上岗,各配电箱必须合理设置,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使用规定。
模板、支模架发生意外时及时清理混凝土,支模工应及时拆除相关的架子,清理相关的材料,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车辆进出方便等方案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