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论”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探究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互联网时代冲击,灌输论面临着“无用论”、“过时论”等误读现状作为被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灌输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需得到重新审视,并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完善创新,以有力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 [关键词]灌输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信息化时代带来多元文化交流碰撞,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坚持以灌输论为指导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必须澄清关于灌输论的“过时”、“无用”、“强制”等错误论调,明确灌输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因时而变创新灌输论的理论体系与实际应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1. 灌输论是经实践检验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体系灌输论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革命较量之中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以科学理论武装工人头脑的重要意义——“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2]P16列宁主张“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外面灌输给工人”[3],以凝聚强大阶级力量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灌输理论,使得我国在社会主义挫折中保持自身稳定,以举世瞩目的有力态势崛起复兴阐明灌输论的科学内涵是发挥其效用的前提灌输”在汉语中的本源含义为 “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灌输”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一种表述,而不是在方法层面上的运用”[4];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内容、以启发与引导为方法特征、以促进工人阶级自觉为意图并以人的自主发展为结果[5] 从灌输来源看,灌输内容产生于无产阶级主观见之于的客观实践;从灌输途径看,灌输论主张运用多样化途径进行正面教育;从灌输目的看,灌输始终关注灌输客体的自身价值和能动作用总之,灌输论是具有现实生命力的、随时代发展而变的正确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二、灌输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和重要遵循1.坚持灌输论是应对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有效措施西方教育界认为“灌输”是一种教条且强制的方式,违背了教育本质,但资本主义国家抓紧意识形态灌输的事实毋庸置疑——“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不断地提醒他们这套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要在一切事物中融入这套原则”[6]。
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从未改变,青年一代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理直气壮地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正名,洗清其遭受的诽谤和污名2.坚持灌输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必然要求“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P178,阶级及阶级意识存在的客观现实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不容丝毫放松,灌输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不容置疑当前,有些学者认为信息革命时代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工人群众能够自主选择、自我发展、自觉进步,这是片面的正如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最初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创立一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样不能靠人民自觉产生,并且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灌输论的优势作用3.坚持灌输论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7],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缺失个人所在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灌输,就不能满足个人正常融入社会的需求,不能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8]。
因此,不仅要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全面发展欲求,更要把握个体接受意识形态灌输的发展逻辑,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感和情感获得感,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守和发展灌输论1. 顺应时势变化,促进灌输理论自身完善灌输理论的进步需要正确理论相引导, 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南和丰厚的教育资源,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灌输原则,实现灌输内容与时更新,不容犹疑地用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帮助其掌稳思想舵盘同时,要注意灌输论发挥效用的合理阈限,缺失灌输会使受教育者过度自由,易受迷惑,而强制性灌输教育则易激发逆反心理需尊重大学生主体意识,避免再现否定灌输、强制灌输之现象,促进灌输理论自身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2. 提高参与个体素质,擢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教育者只有不断完善个体素质和教育本领,才能增强传道解惑能力,化解思想政治教育“失语”、“失声”现象教育者必须助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灵活运用倾听、理解、赏识等沟通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性;更要保持开放视野,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观点、新视角。
作为受教育者,大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已具有较正确的判断能力,要建立求知求德的自我发展需求,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3. 探索改进灌输方式,增强灌输教育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过度依赖政治话语的现象,抽象语言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结合度不够密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即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的关键,在于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使灌输客体能够清楚理解灌输内容的要义要将深奥晦涩的语言转化为贴近灌输客体话语习惯的“白话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坚持话语的价值导向,旗帜鲜明地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避免出现一味迎合学生需求而哗众取宠的现象隐性灌输能够在润物细无声的自由情境下,将灌输内容通过更易接纳的方式灌输到客体头脑之中要善于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利用一切可以有效开展隐形灌输的条件参考文献:[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3]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6[4]宋锡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元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85.[5]孙来斌.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93.[6]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11.[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18-5-3(2).[8]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N]. 2019-3-19(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