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51KB
约8页
文档ID:509458388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_第1页
1/8

旅游地理学复习提纲一、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述及发展1、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系的一门学科2、 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交通;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3、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 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 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4、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2)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5、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科的科学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2)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特点以“任务带学科”的方式发展 ;在发展中仍会受到变化中的旧体制的负面影响 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 ;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结合 跨学科的合作研究(4)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不足旅游基本概念上混淆的情况比较严重,研究视野仍不够宽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和传统,描述性工作多,低水平重复工作多。

二、旅游地理学三大知识模块(旅游者、旅游地、旅游通道)(一)客源地/旅游者1、游客(以罗马会议为基准)(1)概念: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以外,给予任何原因倒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2)游客包括:a)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去逗留至少24h的游客,其旅游目的如下:娱乐、度假、健康、学习和运动等;商业业务、探亲访友、出访、开会;b)短途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逗留不到24h的游客(包括航海环游的游客、那些没有离开机场中转站的航空旅行者或其他类似情况)(3)游客的鉴定以下几类不是游客:a) 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b)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c) 隶属于上述分类的任何个人;d) 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的工人;e) 逗留时间超过1a的人以下几类属于游客:a) 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b) 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c) 逗留时间不到1a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d) 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1a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2、旅游动机(1)身体健康的动机;(2)文化动机;(3)交际动机;(4)地位与声望的动机3、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和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 其他专业活动,包括商业,文化交流,大型运动会,登山,探险等。

4、旅游者的空间行为(1)大尺度:力图到级别比较高的旅游点去旅游;尽可能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2)中小尺度: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5、旅游需求预测(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特征;收入和闲暇;职业和教育水平;资源和交通;价格和汇率(2)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P52-55)重点a)旅游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需求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剧烈的变化;另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旅游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从数量上度量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和客源地的空间分变化,对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是很有帮助的b)时间分布集中性: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R;高峰指数P c)空间分布集中性:地理集中指数G(3)特尔菲法(重点)概念:专家意见法中的一种它是在缺乏历史数据或者动向数据,或者偶发性因素干扰较时,各种模型难以起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征询专家意见进行未来预测的一种方法工作步骤:a) 确定预测的问题,选择征询的专家组;b) 制定和分发第一轮问卷;c) 第一轮问卷回收后,整理结果;d) 将第一轮问卷的统计总结附在第二轮问卷上寄给第一轮征询的专家组,各个专家自己第一轮回答的问卷也复印附上作为参考;e) 回收第二轮问卷并整理结果;f) 将第二轮问卷的结果和意见综合进行第三轮,问卷的说明与第二轮相似。

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加上了部分专家不同意预测结果的意见;g) 第三轮问卷的结果出来之后,要决定是否需要做第四轮问卷调查以获得进一步一致的预测;(最后一轮预测之后出来的结果包括中位数,内四分位数范围,还要确定有哪些事件没有一致性二)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1、基本概念a)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民俗风情)b)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2、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1)理论基础a)体验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者对与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质量体验评价b)技术性评估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价与之伴随的通常有一系列的技术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c)综合性评价着眼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之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的开发价值评估,这种评估的立足点,通常就是一系列的旅游地(包括潜在的)或仅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价值的比较2)常用三种评价及特点一般体验性评价:1)概念:是由旅游者根据自身的体验对某一或者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2)特点:评价项目简单,其结果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序列,多有传播媒介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且局限在已经接待游客的旅游地,评价的目的多着眼于推销和宣传,评价的结果可以使得某些旅游地提高知名度,客观上会对旅游需求流向产生导向作用。

技术性评价:1)概念: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2)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这类评价的工作一般限定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地(资源)综合性评价:1)概念:是着眼于旅游地之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开发价值评估2)特点:a)评估的范围包括现有的(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和潜在的(未开发的)旅游头资源(旅游地); b)评估的目的是着眼于对不用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做开发价值比较,或规划与管理意义上的重要度排序; c)对于某一类型(以所适宜的旅游活动类型分类)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评估工作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体系,有着确定的评估标准; d)评估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 e)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3、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重点)(1)概念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2)应用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作为预测工具(3)实例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a)特点: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均会走向稳定成熟阶段b)措施:旅游地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重要的是保持自己持久连贯的旅游形象,控制好旅游环境容量,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a)特点:旅游吸引范围不是世界性的或全国性的,只是区域性的,在与新旅游地的竞争中较易失去优势,生命周期进入停止或衰落阶段。

b)措施:一是开发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二是如果没有新的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就只能通过利用广告,改进产品,降低成本和价格等方法,保持良好的旅游形象来延缓衰退喀斯特洞穴旅游地a)特点:这类旅游地往往没有探察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孤立洞穴巩固和停滞阶段都很短,很快进入衰落阶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就持续在这一水平发展;如果是在旅游热线或者镶嵌在著名风景区的,则其巩固和停滞阶段较长,不会很快衰落b)措施:在同一地域选择最有价值的一个洞穴进行开发;旅游投入以满足基本游览条件为准则,不宜在游客量下降时进行大规模投资;当游客量下降到低于门槛游客量时,维持不了管理费时,考虑关闭洞穴4、旅游地空间竞争(重点)(1)概念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里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发再组织2)竞争类型一般来说,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主要是同类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的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主要产生互补的作用但由于旅游者旅行的空间尺度不同,他们选择旅游地的级别也不同,因而也产生竞争3)实例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具体例子:皖南三大名山)a) 主要因素:名山的地位级别,功能和可进入性。

b) 特点:非替代性 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具体例子:云南路南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a) 主要因素:石林的地位级别和可进入性 b) 特点:替代性竞争 5、 旅游环境容量(1) 基本概念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它分为以下两大类: a)基本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域社会容量 b)非基本容量: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2) 旅游饱和与旅游超载旅游饱和:旅游地域和场所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其极限容量 旅游超载:旅游地域和场所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超过其极限容量 基本类型: 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空间上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饱和与超载旅游饱和和旅游超载对于环境和设施的消极影响:践踏后果,对水体的影响,噪声,对设施的影响6、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重点)(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P209旅游与植物、旅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