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周易》中的治国理念.docx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76KB
约15页
文档ID:540618973
《周易》中的治国理念.docx_第1页
1/15

《周易》中的治国理念《周易》中的治国理念 本文关键词:周易,治国,理念《周易》中的治国理念 本文简介:摘要:奉为五经之首、儒道之源的《周易》,不仅仅是一部卜筮之书、哲学之书,也是一部政治之书,涵摄出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周易》的治国理政思想既有维护尊卑有序的君主体制的不易,也有在肯定不易的前提下,倡导革命合法性的五经之首、儒道之源的《周易》, 不仅仅是一部卜筮之书、哲学之书, 也是一部政治之书, 涵摄出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周易》的治国理政思想既有维护尊卑有序的君主体制的不易, 也有在肯定不易的前提下, 倡导革命合法性的变易, 认为无道腐朽的统治者是可以替换的, 从而警醒统治者通过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与治国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避免被革命的变易.    关键词:《周易》; 治国理政; 不易; 变易; 君主体制; 革命合法性;    由《易经》与《易传》珠联璧合而成的《周易》, 被奉为五经之首、儒道之源, 历经殷周至战国晚期长期的历史沉淀与氤氲化育, 不仅仅是一部卜筮之书、哲学之书, 也是一部政治之书, 并涵摄出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1]条分缕析《周易》的经传, 可以管窥到其治国理政思想彰显出浓厚的不易与变易特质。

《周易》的治国理政思想既有维护尊卑有序的君主体制的不易, 认为这种君主体制是不可改变的, 也有倡导革命合法性的变易, 认为无道腐朽的统治者是可以替换的, 在不易与变易之间, 警醒统治者通过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与治国来维持自身的统治, 避免被革命的变易.    一、不易---维护尊卑有序的君主体制    《周易》的治国理政思想维护尊卑有序的君主体制, 强调君主体制是不易的, 不可改变的, 这鲜明地体现在《周易》经传的各种部分《乾》卦居首而象征君, 《坤》卦居其次而象征臣, 乾尊坤卑, 预设并决定了君尊臣卑的君臣关系这种尊卑有序的君主体制从《坤》卦卦爻辞和《文言传》中可见一斑《坤》卦六三爻辞曰: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 无成有终, 《文言传》清晰明白地把它解释为地道、臣道的表现, 臣应当忠诚地效劳于君, 做出成就不可归功于己《坤》卦的《文言传》更指出臣弑其君与子弑其父同样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坤》卦上六爻辞曰:龙战于野, 其血玄黄, 意思是说臣不可强盛到高于君的程度君是玄色, 臣是黄色, 玄黄不允许混杂, 也不能混杂在任何情况下, 君臣的尊卑界限都必须厘清, 绝不可混淆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自初至上的六爻也反映出尊卑贵贱的旨趣。

《系辞传上》开宗明义地强调: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卑高以陈, 六爻自初至上, 从低至高, 彰显出贵贱位矣的意义, 爻有位的问题不过, 最贵的不是上而是五因为《周易》贵中, 上虽高但不居中, 二虽居中但位不高, 只有五既居中又在高位, 故卦中五最为贵五是君位, 在六爻中它代表君, 其余皆为臣﹑为民[2]《乾卦文言传》曰: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子曰, 贵而无位, 高而无民上九虽居高位, 够得上贵了, 但是它不在君位, 没有民, 也没有臣又《乾》卦九五爻辞曰: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证明五是君位, 是代表君的因为龙至于天, 象征大人, 那就必是君了五在卦中代表君, 一爻之吉凶悔吝受它同五的关系影响很大《系辞传下》说得很确切,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 其善不同二多誉, 四多惧, 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 其要无咎, 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 三多凶, 五多功, 贵贱之等也二与四都是偶数, 属阴, 故曰同功.二距五远, 四距五近, 故曰异位.五是君位, 二距五远, 故二多数有誉四距五近, 接近于君必有戒惧, 故四多数有惧三与五皆为奇数, 属阳, 故曰同功.五为君, 三为臣, 贵贱不同, 故曰异位.由于君臣贵贱不同, 所以卦中三大多数凶而五大多数有功。

总之,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以五为君, 以君为主    《系辞传》曰:子曰, 乱之所生也, 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 臣不密则失身, 几事不密则害成,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这里将君臣关系问题与慎言联系在一起, 强调君处事说话要谨守慎密, 以防失臣其中蕴含着一种思想, 即君要驾驭臣, 臣应接受君的控制君臣若非主从关系, 失臣便无从谈起这种思想类似于韩非子所说的明君无为于上, 群臣竦惧乎下, 去好与恶, 臣乃见素 (《韩非子六反》) .韩非子讲的是君主驭臣之术, 是其君主专制思想的一部分术的思想源自于老子君人南面之术, 但是受《周易》的启示也极有可能    《周易》的君主体制思想是贯彻始终﹑经传一致的,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不如此表现君主体制思想明显的卦, 如《萃》卦, 是讲人际间萃聚问题的萃聚有前提, 它不提倡人际间任何情况的萃聚, 它要求下对上萃聚, 臣民对君主萃聚萃聚的核心是大人, 是王卦辞王假有庙, 利见大人, 《彖传》解释曰利见大人, 聚以正也, 以王为核心萃聚天下人, 是正, 天下人都向王那里萃聚, 也是正.可见, 《周易》把君主放在天下的中心地位    君主体制的思想同样反映在爻辞里。

《大有》卦六五曰:厥孚, 交如, 威如, 吉, 讲大有之时君如何处理自己与臣下的关系同题《大有》卦六五居君位, 又是柔爻, 五个阳爻都来归于它, 它显然是君它能以诚待下, 下亦以诚待它, 君臣诚信感通, 融合无间它是柔爻, 有柔顺的性格, 所以能与臣交如.它毕竟居阳位, 也有威严的一面, 让臣见了有所畏惧, 所以叫威如.交如, 威如, 唯君主可如此[2]    《大象传》大多数为天子与诸侯谋, 审视他们谋划的内容, 就可以洞察到他们都是治理国家的统治者《豫卦大象传》曰:先王以作乐崇德, 荐之上帝, 以配祖考先王即天子《大象传》称先王的还有观、噬嗑、复、无妄、涣、比等卦《姤卦大象传》曰:后以施命诰四方, 《尔雅释诂》解释后为君也, 在此处是指称天子《大象传》称君子的居多, 君子是道德意义上的, 同时也是政治意义上的这些称君子的《大象传》有些很明显就是天子或诸侯, 例如《井卦大象传》曰:君子以劳民劝相《革卦大象传》曰:君子以治历明时劳民劝相与治历明时, 只有天子或诸侯方有资格去做    《大象传》对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也有所反映《观卦大象传》曰:先王以省方, 观民设教天子从《观》卦得到启发, 乃巡省天下四方, 考察民俗风情, 设教以为民之观。

[3]天子之所以可以巡省天下各诸侯方国, 关心那里人民的各种问题, 是因为他拥有全天下的主权《复卦大象传》曰:先王以至日闭关, 商旅不行, 后不省方在每年冬至这一天, 天子宣布天下停止商业、交通, 他自己也不巡省诸侯方国这说明全天下都在天子的统治之下, 天子有权决定与各诸侯方国有关的重要事情《姤卦大象传》曰:后以施命诰四方天子体察姤之象, 应用到政治上, 要施命诰四方.《周易》认为天子具有诰命四方的权力, 天子下达命令给天下四方, 使天下所有的人都知晓, 并照办执行可见, 《周易》反映了两级政权的君主制度, 天子诸侯都是君主, 但是天子与诸侯之间是君臣关系, 天子拥有对全天下的统治权力, 诸侯方国的主权是相对的﹑有限的    综上所述, 《周易》的治国理政思想维护尊卑有序的君主体制, 并强调这种君主体制是不易的﹑不可改变的    二、变易---倡导革命的合法性    《周易》的治国理政思想在维护不易的君主体制的同时, 也倡导变易, 承认革命的合法性, 认为君主的体制虽然不可改变, 但无道腐朽的统治者是可以替换的现代汉语中革命这个词, 最早就出现在《周易》里《周易》革卦专门讲革命的问题, 提出了系统的革命理论。

《革》卦卦辞曰:革, 己日乃孚, 元亨, 利贞, 悔亡这句话包含四层蕴意己日乃孚, 变革旧事物不会轻而易举, 取得人们的理解, 才能做到乃孚, 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拥护元亨, 大通变革旧事物是好事, 又经过相当的准备, 必然顺利成功利贞, 贞, 正革命必须利贞, 遵循正道, 不可任意妄动妄动不是革命悔亡, 革命纵使时间久, 险阻多, 最终必将成功, 成功则悔亡《革卦彖传》曰:革, 水火相息, 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 曰革己日乃孚, 革而信之文明以说, 大亨以正, 革而当, 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 顺乎天而应乎人, 革之时大矣哉!《彖传》是解释卦辞的, 总的意思是说革命是合乎规律的事情革命的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春夏秋冬四时交替是天地革的结果, 人间的事情同样也有革命的规律《周易》提出革命的概念, 认为成汤放桀、武王伐纣是顺天应人的革命看到了革命的必然性, 赞美革命的行为, 具有重大的思想意义    《革》卦六条爻辞对革命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初九爻辞曰:巩用黄牛之革初九应发扬中顺之道, 用柔韧的牛皮将自己包束起来, 不使妄动意思是说, 在革命时机尚未成之时, 切不可贸然行动。

六二爻辞曰:己日乃革之, 征吉, 无咎己日指一个历史阶段而言己日乃革之, 革命条件一旦成熟, 便审时度势地进行革命征吉, 这样的革命行动, 必然会取得成功六三爻辞曰:征凶, 贞厉革言三就, 有孚征凶, 贞厉, 处在当革的时候, 因为舆论准备不够, 采取行动则凶, 固守不动则厉正确的办法是革言三就, 有孚, 对于有关革命的言论, 反复、审慎地研究, 证明确实合理可行, 取得民众的理解、信任这时革命就可以发动了九四爻辞曰:悔亡, 有孚改命, 吉改命即革命初、二、三爻处在当革未革﹑欲革难革之时, 务当小心审慎, 表示革命是否成功还是问题至九四, 革命已成功, 所以言改命.九五爻辞曰:大人虎变, 未占有孚这条爻辞讲革命中大人起领导作用大人是成汤、武王一类的新统治阶层的英雄人物大人领导革命是顺天应人, 至善至美的, 故曰虎变.虎变, 象虎纹那样文明可见﹑事理炳着的变, 大公至正, 不须问卜就完全信任了[2]上六爻辞曰:君子豹变, 小人革面, 征凶, 居贞吉九五大人言虎变, 此君子言豹变, 以周朝为例, 大人虎变是文王武王革命创制, 事理明着, 犹如虎之文采彪炳君子豹变是成王康王继位守成, 润色鸿业, 犹如豹之文理细密。

小人革面, 小人处在治于人的地位, 不掌握文化, 往往革面不革心, 他们表面拥护革命甚至参与革命, 但内心未必心悦诚服征凶, 居贞吉, 此时革道已成, 最宜安静守正这时征凶, 继续革命, 不断革命, 势必致凶;居贞吉, 若安静守成, 势必获吉    值得强调的是, 《周易》革卦提出的革命思想也与儒家的政治主张非常切合例如, 孟子和荀子对革命思想都有所发挥, 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提出无道之君当诛而无所谓弑君的新观点荀子曰:汤、武非取天下也, 修其道, 行其义, 兴天下之同利, 除天下之同害, 而天下归之也桀纣非去天下也, 反禹汤之德, 乱礼义之分, 禽兽之行, 积其凶, 全其恶, 而天下去之也 (《荀子正论》) 认为汤武取代桀纣是顺应天下的创举这些比《周易》汤武革命的概念更加深刻明确    总之, 周易的治国理政思想在维护尊卑有序的君主体制的同时, 也倡导革命的合法性, 认可变易的合理性, 强调无道腐朽的统治者是可以替换的    三、在不易与变易之间    《周易》的治国理政思想既有维护尊卑有序的君主体制的不易, 也有倡导革命的合法性的变易, 在不易与变易之间, 警醒统治者通过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与治国来维持自身的统治, 避免被革命的变易.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与治国的思想与《大学》的三纲八目理念一以贯之, 契合儒家的思维进路。

    1. 诚意正心---忧患意识    诚意正心是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基础《周易》给人最深刻的感受, 是弥漫着浓厚的忧患意识偌大的殷王国和骄横的殷纣王一朝归于烟灭, 作为胜利者的周文王及其后代以此为鉴, 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而是认真汲取经验教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