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藏戏音乐艺术特色研究

冷***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54KB
约3页
文档ID:157377429
藏戏音乐艺术特色研究_第1页
1/3

藏戏音乐艺术特色研究藏戏音乐艺术特色研究 2019/04/29 藏戏起源于 8 世纪,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聚居地区、涵盖了卫藏地区的“阿姐拉姆”剧,安多地区的“南木特儿”剧和康巴、安多交接地区及果洛地区的“格萨尔”剧,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青海安多地区的藏戏一般人们称之为“南木特儿”藏戏剧种,“南木特儿”系藏语音译,是传记、故事之意该戏剧在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地普遍受到百姓欢迎,发展很快,特别是音乐方面,日趋成熟,逐步形成自己固有的风格特点传统的藏戏的伴奏音乐主要是一鼓一铙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审美需求,青海专业藏戏艺术团体多年来通过创排《诺桑王子》《文成公主》《意乐仙女》《藏王使者》《松赞干布》等大型剧目对传统藏戏的音乐从戏剧化的手法上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和创新,特别是在创排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时,吸收了当地藏汉族民间音乐素材,民歌、小调、拉依(山歌)、牧歌、民间说唱曲艺和当地舞蹈音乐素材,还较多地保留了宗教音乐成分。

为不同角色设计唱腔,运用多种调式表现剧目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在演出中,时常采用各种方式诸如领唱、独唱、合唱、伴唱等把二胡、笛子、唢呐、扬琴等被纳入藏戏演奏中,增加打击乐和大型管弦乐的伴奏,在继承前代藏戏戏曲音乐成就的基础上,改变传统藏戏演出时乐队伴奏一鼓一铙钹的单调形式把传统藏戏音乐与汉族音乐、西洋乐器的长处溶于一炉,并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开创了藏戏乐队伴奏的先河 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在作曲技巧上,不但对唱腔的运用更为完善和富有变化,使之更符合戏剧化与性格化的要求,而且,在曲调的处理上也更致力于情感表达的细致入微,更注意到弦律上的婉转优美,比较有意识地运用音乐上的“声情”来发挥文学上的“词情”在演唱艺术上,不仅对“字清、板正、腔纯”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而且还更注重对声音表情的传达与演唱风格的创造,又逐步形成了各行角色的性格化的唱法,无论在音色上、演唱风格上都有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乐队伴奏上,则是把民间和寺院打击乐与现代的管弦乐结合在一起,使戏曲乐队的伴奏有了较为完整的规模这既丰富了藏戏舞台上声乐艺术的表现力,也使得藏戏《松赞干布》的音乐在戏剧表现手法上多样化传统的藏戏唱腔没有板式,是节奏自由的散唱曲和有节拍的唱腔两类构成。

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遵循藏族音乐的宝贵文献《乐论》中关于藏戏音乐的原则,创新唱腔曲调,使《松赞干布》一剧的唱腔丰富多彩,有道歌调、喜庆调、悲歌调、嘛呢调、诵经调、格萨尔调、吉祥调等各种类别,各类之中又包括多种不同旋律的唱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意了声情结合与声形结合,不断继承发扬,大胆吸收了“伊”(藏族民间歌舞曲)、“勒”(喜庆时唱的酒曲)、“则柔”(藏族民间的一种表演唱)、说唱曲艺等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藏族民歌,提炼融合到藏戏《松赞干布》音乐中其次,在唱腔的运用上,打破了传统藏戏用腔单一的状况,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剧情需要选用设计唱腔,对原来的音乐唱腔通过伸展、压缩、加过门、变换调式的节拍等多种手法进行了加工改编,唱腔的结构多为较规整的四句体,也有单句体反复和多句体,以羽调式居多,也有商调式、宫调式和微调式在演唱形式上,运用了独唱、领唱、齐唱、合唱等多种表现手段采用了民间乐器(包括藏戏特色乐器)加西洋管弦乐的混合乐队至此,《松赞干布》的创排使青海安多藏戏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日趋完善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中有众多的舞蹈场面,这是青海安多藏戏的重要特点之一 早期的藏戏舞蹈有打击乐进行节奏伴奏,乐器有鼓、拔等。

有时不用打击乐,演员自己一边喊着“久、尼、森”(即一、二、三)控制节奏,一边舞蹈这种古老的“伴奏”形式曾延续多年《松赞干布》的创排,将表演性舞蹈与戏剧表演程式联系在一起,从民间舞蹈音乐中选出适合的曲调,特别是选用民间歌舞曲“则柔”和“伊”的音乐曲调,进行加工改编后,根据剧情需要插入舞蹈的音乐,为剧中插入的舞蹈进行伴奏在演出时加入了二胡、扬琴、笛子、藏唢呐等乐器,同时还规范了传统藏戏的各种舞蹈伴奏打击乐谱,使藏戏新剧目的舞蹈伴奏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藏戏舞蹈伴奏音乐保持了藏戏特有的民族风格青海安多藏戏的器乐音乐分打击乐曲牌和器乐曲牌两类打击乐曲牌源于藏族寺院宗教音乐,乐器也是宗教祭祀活动中所用的法器,有各种鼓、钹等,有时也加入藏唢呐和大法号在传统藏戏中,打击乐主要用于角色的上下场和幕前幕间演奏,意在渲染气氛,贯穿场次更换民间藏戏组织在演出时,乐队只有一鼓一钹,演奏单一《松赞干布》音乐的创作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藏族的龙鼓,马郎鼓,大藏鼓,大、中、小法鼓,巴郎鼓,大、中、小锣,藏大号,八角号,藏唢呐,牛角沙锤等还吸收了定音鼓,军鼓,碰铃,三角铁,响板,海螺,龙头琴等乐器,与其他器乐组成了混合管弦乐队,丰富了锣鼓点,使藏戏的打击乐日渐丰富而且运用广泛。

除用于幕间外,也常用于过场音乐、舞蹈音乐和器乐曲牌的伴奏青海安多藏戏器乐曲牌在早期主要是吸收宗教音乐和藏族民间音乐左右为间奏和过场音乐,《松赞干布》在创排时,突破了过去单纯使用民间曲调和宗教音乐的框框,结合剧情进行改编和创作,使器乐曲牌更丰富从而也更适合剧情需要 有时候也为剧中人物征战、跋涉表演动作进行伴奏有些曲牌结构规整、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像悠扬深沉的藏唢呐曲牌、流畅活泼的笛子曲牌、雄伟庄严的藏大号曲牌,独具特色,运用广泛随着藏戏的发展,器乐曲也不断得到丰富青海专业藏剧团在排演同时,还在保持民族特色乐器风格的前提下,采用了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器的混合编制乐队,大大提高了藏戏乐队的表现力藏戏最早是在寺院演出,当时的乐队是由寺院的打击乐鼓和钹进行伴奏,有时音乐伴奏主要由笛子吹奏旋律,随着时代发展,安多地区的藏戏增加了唢呐、二胡、琵琶、扬琴等在大型藏戏《松赞干布》时,音乐创作者对藏戏音乐进行革新乐队不但增加了藏唢呐,还吸收了大阮、中阮及西洋乐器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圆号、长号、铝板琴等;从而使藏戏的乐队和音乐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人们在选用乐器为藏戏伴奏时,使眼界更加开阔,角度更为宽泛。

他们在配器上,注意既保持民族乐器的风格,又发挥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例如,尽量多使用龙头琴、牛角号、扬琴、琵琶、笛子、唢呐等色彩乐器,同时,探索如何使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一起演奏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他们用圆号与藏大号同时吹奏,使其音色纯正厚实,雄浑有力,也使藏大号原龙头琴的音色更加圆润明亮;用藏大号与铜管乐同时演奏,因藏大号近似铜管乐器大号的音色,就使铜管乐的音乐更加浑厚有力无论乐队大小,一鼓一钹都在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保持其浓厚的藏戏特色 总之,通过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的创排,青海安多藏戏的音乐在继承前代戏曲音乐成就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突破过去单纯使用一鼓一铙钹的伴奏形式和宗教音乐的框框,大量吸收了民间音乐和曲调,在保持民族特色乐器风格的前提下,吸纳了西洋管弦乐器,使两者的长处溶于一炉,形成了新的混合编制乐队率先在藏戏表演中成功探索出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一起演奏的良好效果,并使之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具有固定的程式的藏戏伴奏音乐,这不仅丰富了藏戏舞台上音乐艺术的表现力,而且,保持了藏戏特有的民族风格,也使得青海安多藏戏音乐在戏剧表现手法上多样化和高水准化极大地促进了藏戏的发展,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愿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