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上学习笔记

ths****5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7.50KB
约26页
文档ID:43875813
八年级上学习笔记_第1页
1/26

八年级上学习笔记八年级上学习笔记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 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 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新闻的有关知识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 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 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 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 引标、副标)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 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 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 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 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新闻五点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新闻《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 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 日可全部渡完新闻《中原我军解放 南阳》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84 年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 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 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 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 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 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总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 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 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 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2、芦花荡教学目标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体会“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教学重点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教学难点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整体感知人物——真实 环境——诗情画意 情节——传奇色彩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 情节、渲染气氛 )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慨 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3、过于自信与自尊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小结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

他有鲜明、倔强的个 性, 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 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 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 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 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 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3、蜡烛教学目标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重点与难点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背景介绍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 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 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 黑海到巴伦支海》 炮火(11) 、老妇人 的黑色围巾(4) 、老 妇人的动作“跪” 、 “爬” (各 3) 、烧 焦的树木、闪烁的蜡 烛(6)等内容进行 了反复交代和描写作 用①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 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 行为而感动。

②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 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③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 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 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④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 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小结“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 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 《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 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 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 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 恶的那一天!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 虑问题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写作背景在 1856 年至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 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 圆明园。

圆明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 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 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是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建筑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帝每到盛 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小结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 为了保护属于我们的“圆明园”,为了不做奴才,我们每个人都 应该像雨果学习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国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变 得文明如果这个政府是像 1860 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的或者是 像清政府一样腐败的,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批评它, 改变它!5、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叙述脉络 3、揣摩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领会文章中“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懂得珍惜所拥有的幸 福时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背景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在欧洲很多国家实行惨无人道的 种族灭绝1941 年 10 月 21 日,纳粹在南斯拉夫的小城克拉库耶 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7000 人死于屠刀下,其中包括 300 个 孩子。

自从 1945 年起,每年的 10 月 21 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 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聂华苓于 1988 年 10 月 21 日来到这 里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写下了她的所见所感为什么课文以“亲爱 的爸爸妈妈”为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是被纳粹残害的孩子在临死前发出的撕心裂 肺的呼喊用孩子的口吻烘托战争的残酷这是对生命的渴望, 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强盗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唤,以此为题 有宜于引起人们的联想,在回顾历史事实中看现实的走向,揭示 了文章主题“世界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六一儿童节”的由 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 年 6 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 策村 16 岁以上的男性公民 140 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 90 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 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 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 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 年 11 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 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 6 月 1 日为全世界少年儿 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第二单元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情 感变化的过程; 2、掌握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教学重点掌握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阿长简介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 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 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 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 角风,1899 年 4 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 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 《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其中《阿长 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 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 的说法:章福庆的妻子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不过,笔者曾特地为 此函询周建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作人日记里的“章妈” 也是东浦的那位长妈妈死后再雇请的七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小结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 “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 的内心世界。

作者认为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 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 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 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7 7、背影、背影教学目标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 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 谋篇布局的能力 2、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 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 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教学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 的真挚亲情 教学难点明确文章“背影”与 “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 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背影》写作背景1916年,朱家的境况已大不如前,父亲尽了最大的努力,体 面地为自清筹办了婚事,并送他去北京大学读书几乎与此同时, 家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父亲的公卖局长职务交卸了,祖母的 去世,都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父亲设法变卖了家产,又在 扬州借了一笔高利贷这时,朱自清接到了祖母去世的噩耗,便 与父亲同路奔丧回扬州,此时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