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顿第一定律A.历史回顾:对亚里斯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出疑问B.演示实验: (1)毛巾表面 (2)棉布表面 (3)木板表面 (1)现象: 推理: 结论: 平设计实验表格:如右图适应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2)适应范围: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 时总保持 或 状态,这一规律叫 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
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因此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 使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4)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 (5)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 (6)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 (注意: (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 ;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牛顿第一定律还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 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一切物体而言,结论是: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实验序数水平板面高度h/m水平距离s/m1木 板0.201.002木 板0.402.003木 板0.603.004铺上棉布的板0.200.505铺上棉布的板0.401.006铺上棉布的板0.601.50 (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 ▲ ;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 ▲ 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
3.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明设计了探究方案,用相同的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做了两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表二 (1)分析表一(或表二)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还能得出结论: __________ 1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如果物体不受力,速度不会减慢,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接触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少(2)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序数水平板面高度h/m水平距离s/m1木 板2木 板3木 板4铺上棉布的板5铺上棉布的板6铺上棉布的板(3)使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4)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控制方法:用同一辆小车,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5)要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法: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 (6)(要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静止状态 做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2(1)5h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接触面的材料) (3)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1)小车在同一高度释放时,所受阻力越小。
运动的路程越长.(2)小车所受阻力一定(相同)时,释放时的高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