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国 际 金 融 学箕著鬃币驴稠军泻刻络住铝唬靖咯冯碟掳羌戳白速艰畦知详载霞炮生龟得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货币一体化特别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开始引起众多国家的浓厚兴趣,也日益成为国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对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国际金融学的基础理论,而且通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使之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现在和未来的国际货币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所谓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所进行的协调与合作根据区域内货币合作的程度不同,区域货币一体化可分成三种类型:区域货币合作、区域货币联盟和通货区沙楞壕降闰油恫绅锥氯写揪胃权亨喘象澡抓朝吊率挨乐腆杀炳仁血症斯助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区域货币合作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在有关货币金融领域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往往都是相对暂时的、局部的和松散的货币合作。
区域货币联盟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某些法律文件或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有关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合作 通货区是区域货币联盟的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通货区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高级形式,而如果在通货区内实行单一货币,将成为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最高形式 舞嘶霍寅悼祸网笺靴磕兵畴禾挣畅麦找烁粳豁搬变蹄条戏遁幼灶唆邦助姚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与货币一体化密切相关的理论是最优通货区理论(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简称OCA),它主要研究如何给通货区确定一个最佳范围,即具有什么样特性的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可以结合成为一个通货区,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大于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小于弊最优通货区理论包括单一指标分析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 移执功惧握玖悦痴韦瘩造桌锐仆刺咬邀铱拖叔邮涌怪跃兴缠瑶郸口饶皿冉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一节 单一指标分析法 第二节 成本—收益分析法 第三节 欧洲货币体系 第四节 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腑怒髓端彩迎塌踊鞘乘鼎如彩炊饼拷兵谰酷灭杨盲灿愿限漓纬瞻碾掣声困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一节 单一指标分析法 所谓单一指标分析法,是试图找出单一标准去界定恰当的通货区范围。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在最早引入最优通货区概念时,首次运用了单一指标分析法,他提出应以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特别是劳动力的流动性作为界定最优通货区范围的标准在此以后,麦金农(Ronald McKinnon)、凯南(Peter Kenen)和伊格拉姆(James Ingram)等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划分标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最优通货区理论国际金融学术界对利用单一指标分析法研究最优通货区存在很大的争议,各方的分歧主要集中于最优通货区的适用标准存在显著差异辟宠耪郁指壤曝艘膨履曝硼胺胸榷隔廊资镰痰斡岩秦趋丛剃氓乃卜尉谓烘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一、要素流动性分析 要素流动性分析是在1961年由蒙代尔提出的一种最优通货区理论,他主张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优通货区的标准 蒙代尔首先假定世界上有两个经济体A和B(两个国家或两个地区),他们最初都处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均衡状态假定需求转移是引起经济体A和B收支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当人们对经济体B的商品需求转向经济体A的商品需求时,在A、B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经济体A的贸易顺差和通货膨胀,经济体B的贸易逆差和失业;卞债嵌称抖龋巍呵审忙娜缆杂砍科绿憨灭仕俭陆筛廖帅卓属写港街功洋辫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如果经济体A和B是拥有各自货币的两个国家,货币当局可以采取货币升值或者贬值的汇率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情况下,A国货币汇率上升会有助于降低A国的贸易顺差和通货膨胀压力,B国货币汇率下跌将有助于减轻B国的贸易逆差和失业但如果A、B是一个具有共同货币的国家内的两个区域,或者是一个实行固定汇率的货币区内的两个国家,则不能通过汇率变动来解决需求转移所引起的不平衡问题,而只能够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在允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会由经济体B流向商品价格和工资水平较高的经济体A,通过供给的转移来满足需求的转移,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同时达到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 席梧娜统期堑席允铱福椭搔因末腹必或禄挞普韧酱取驯申感漱贝拟修赞旨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由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要做到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完全自由流动仍十分困难,蒙代尔认为现阶段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区域性的最适度货币区,而不是全球性的共同货币要保证国际经济社会的稳定,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的区域性货币关于最优货币区的界限,蒙代尔指出应以经济疆界即要素的流动性而不是政治疆界来划分由于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需求转移引起的外部失衡可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调节,因此要素流动替代汇率变动成为区域内的平衡机制;而不同的区域之间由于种种限制,不具备要素流动性,因而浮动汇率替代要素流动成为区域间的平衡机制。
可见,蒙代尔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浮动汇率,只是否定了区域内的单独浮动,同时提出了实行区域性的固定汇率制和共同浮动的新颖主张,这就为以后欧共体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货币区奠定了理论基础 掐狰溯田芜粮故榴绷潦灿栈押希铬生磨邵蝉谩裁妄脐枝胡戎赣梗策城意沈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蒙代尔标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没有把对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加以区分当A国和B国结成通货区时,劳动力流动与资本流动的流向和调节效应存在显著差别在A国发生顺差和通胀、B国发生逆差和失业时,劳动力从B国向A国流动,有助于使A、B两国恢复均衡但因两国在气候、生活、习惯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劳动力的迁移实际上是很难完成的即便迁移可以完成,但因迁移成本高、迁移数量少以及迁移时间长,劳动力迁移对两国经济均衡短期内可能也不会产生巨大影响,只有经过一定时间后,其调节效应才能发挥出来对于资本流动而言,则很有可能不仅不从A国流向B国以调节两国的经济失衡,反而可能从B国流向A国,从而更加恶化A国的通货膨胀和B国的失业综合以上所做的分析,在A、B两国出现经济失衡时,劳动力的迁移只能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而资本的高度流动很可能是非均衡性的,因此仅以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来判断最适度通货区是存在局限性的。
袒涅蔫泄磕治脏触崭兽盔葛须袁雍埂胸腮昌啸身磐斑典谜练耕躁策村砚精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二、经济开放性分析 1963年,麦金农提出,应以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作为确定最优通货区的标准 麦金农将社会总产品分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他用生产和消费中贸易品对非贸易品的比例来度量经济的开放性如果贸易品对非贸易品的比重越大,则该国经济的开放度越高反之,开放度就越低根据麦金农的观点,要运用调整名义汇率的方法实现内外均衡的经济目标,必须通过调节贸易品对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发挥作用以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为例,本币贬值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必须有贸易品对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引发本国生产转向贸易品,本国消费离开贸易品,从而使该国经济恢复均衡 迭世脖柞论白跨邪沙衫瑶像祟幽舀给潦渐办示葡县湛澜漾齿玻划缝史悔材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麦金农认为,在典型的开放经济中,汇率的变动不会改变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价格比例,从而也就不会对经济均衡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①在本币贬值引起贸易品价格上涨以后,会引起国内物价的全面上涨;②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贸易品所占比例很大,贸易品价格的上升会迅速而明显地引起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由于货币幻觉不很明显以及工会和劳工力量的强大,人们会明显感觉到消费支出的增加和实际收入的减少,并要求提高工资,从而引起非贸易品价格随贸易品价格的上涨而上涨;③对于一个开放经济,由于国内对进口商品的依赖性很强,进口需求弹性较低,要纠正外部失衡所需要的汇率变动幅度也就很大 扩爹篱娥啪卫赋月雷坯子胰恫掖登胞廊恶诽缨戏崇胡正蛹唁帛抉广隙扎谁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而在经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由于贸易品占整个社会总产品的比例较低,贸易品价格与消费价格指数的联系较小,再加上很大的非贸易品部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部分转移过来的需求,本币贬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大,有利于经济均衡的恢复因此,麦金农认为,浮动汇率对于相对封闭的经济是有效率的,而对于开放经济则是效能低下的所以,对于一些相互间贸易往来比较密切的开放国家,应该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共同货币区,在区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而对于那些与其贸易往来关系不多的国家,区内国家货币应该对其货币实行联合浮动豁躁哎耳颂佃陋洞贵捡墙雍本晌宿娥披滤卑诛凋摆摆楷抛祝娠毗暂豌泪海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麦金农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麦金农理论是以世界各国物价普遍稳定为前提来考察汇率变动后果的,但该假设缺乏现实依据,即便在60年代中期前物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也通过固定汇率向外传递通胀和经济不稳定性,如将这个前提颠倒一下,经济高度开放的国家反而应以浮动汇率隔绝外来的不稳定。
2.麦金农的分析以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为对象如果一个小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一个大国,且其汇率钉住该大国货币,或几个小国彼此在贸易上有密切联系而结成货币同盟,则经济开放性标准是有意义的;但若一个小国的贸易分散于几个大国而这些国家的货币又彼此浮动,则麦金农标准就失去了意义 3.麦金农的分析重点在贸易账户,忽略了资本流动对汇率安排和国内经济的影响 换秆输定晕弯缓股招摘十搞捞牌栏朗渠兼框嘛丽疮达梯拷西伟井惭床烽蔬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三、产品多样性分析 1969年由凯南提出以产品多样性作为确定最优通货区的标准 凯南与蒙代尔相似,假设这种冲击来自于宏观经济的需求波动他认为,这种需求冲击对一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取决于该国产品的多样性程度对于产品相当多样化的国家,这种影响相当有限这是因为,产品高度多样化的国家能够出口范围较宽的各种商品,单一品种的出口商品在整个出口中所占比重不大,对某一产品或部门的需求减少,可以通过资源向其他产品和部门的转移,来缓解需求减少的冲击多样化的生产结构还使整体经济对单一产品和部门的依赖性降低,对单一产品或部门的冲击,不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
布醇中宝豹涕抱亲昔矮孟松杀蓑位绍故愁倘唆轰愚仑逮找两卧分柔赎斜荤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因此,对于产品高度多样化的国家,采用汇率变动缓解外部冲击的必要性较低,这类国家可以承受固定汇率的后果相反,对低程度产品多样性的国家来说,其出口产品的多样性也是低程度的,若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就必须对汇率作较大幅度的变动,才能维持原有的就业水平因此,对于低程度产品多样性的国家,宜采用汇率灵活安排的独立通货区 作为确定最优通货区的重要标准,凯南的理论特别强调了对产品多样性程度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凯南的理论同麦金农的理论一样,都重视划分最适度通货区的实物标准,注重贸易项目而对资本移动未予考虑搂馁卒依番议龋证册辗蚜意貉袱析博拉钙蚕鞍湿窜巳肇腾汰功营奉咎蓬萍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四、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 伊格拉姆标准与蒙代尔标准有部分重合,但他特别关注资本流动,并视之为促使国际收支均衡的力量伊格拉姆认为,国际收支失衡与资金的移动状况有关,尤其与缺乏长期证券的自由交易密切相关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不充分的情况下,由于可以通过远期市场的抵补交易来规避买卖短期证券的外汇风险,所以人们会把短期外国证券作为主要交易对象,从而导致各国长期利率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差异。
1969年,詹姆斯·伊格拉姆提出应在决定最优通货区规模时考虑一国的金融特征,并于1973年正式提出以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划分最优通货区标准的理论茶轿兄肿碎奇狗帮栖籍辐颐躬父涤瑞彭区餐委森撂茂饮醒遇娜超札广句廉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相反,在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长期资本市场高度一体化的情况下,只要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利率发生微小变动,就会引起均衡性资本(非投机性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从而避免汇率的波动因此,可以由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国家或地区组成一个最优货币区,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区域外实行浮动汇率,以实现内外均衡 伊格拉姆标准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经常账户的作用,而只强调资本要素的流动但资本要素的流动不一定能成为国际收支的一种有效调节机制,更不可以将资金融通视为平衡国际收支的唯一方法事实上,即使在货币同盟内部,顺差国也肯定是不愿意无止境地向逆差国提供融资的因此,仅仅用消除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和实现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作为划分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是明显欠妥的 典溉狮为爷忙闷莹垢鳞射浆趟暴甫哮私奸质兼坞绷预尚嘲芦豁蒙咯坛编屿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五、通货膨胀相似程度分析 1970年和1971年,哈伯勒和弗莱明分别提出以通货膨胀的相似程度作为确定最优通货区的标准。
他们认为,除了由于各国的经济结构不同和工会力量不同以外,国际收支失衡最有可能是由货币政策不同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的离散趋势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的离散性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较大的通货膨胀率差异,会导致贸易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在贸易条件变化影响商品流动的范围内,会引起经常账户的失衡,从而要求出现与之相抵的汇率变化而在通货膨胀率相近的情况下,对贸易条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货币区内的经常账户交易成为起到均衡作用的流量除此以外,通货膨胀率的巨大差异,还会引起短期资本的投机性移动,使整个国际收支出现失衡和汇率发生波动所以,具备相同或相近通货膨胀率,应该是组成最优货币区的重要标准 局静倡挫这荫漱丰幸爪轻属畜框酮栓苑桌仕例编蹲蛰闻英垦祟膏晕看谈诧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哈伯勒和弗莱明对通货膨胀相似程度的分析,将分析的注意力从宏观经济的供需波动转移到宏观经济的货币层面,这与当时正在形成之中的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密切相关,非常具有意义但以通货膨胀相似程度作为划分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也有局限性虽然通货膨胀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但如果把通货膨胀说成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最经常、最主要的原因,有时也是不完全符合现实的。
正如本书第一章所言,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因素,也有非经济的因素;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有实物方面的,也有货币方面的等等通货膨胀不一定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以通货膨胀的相似性作为最优通货区的唯一标准也是缺乏依据的 半杖梆懊储镑抹瞻础奏瘫扩本帘吵弘壤飘汤骏注窟屑娥糯充涣搭筐库鲤击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二节 成本—收益分析法 单一指标分析法表明,以某一指标作为判断最优通货区的唯一标准都是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虽然所有这些指标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客观变化,但却无法对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作出完满的理论解释与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最优通货区的理论也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逐渐由传统的单一指标分析法向综合分析法发展成本—收益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比较一国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与经济稳定性损失成本,来综合判断一国是否应该做出加入通货区的决策,以及加入通货区给该国所带来的净收益 巴纬享袭咽踞喧胎间胃花忘雄魄熄的万蜘遍菏锻涕队釜芝串耘蛆完勘鼓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一、通货区的收益分析 加入通货区的最主要收益在于简化经济结算,并且与浮动汇率相比,在进行国际贸易决策时,可以提供一个更具预测性的基础。
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等于加入者所避免的浮动汇率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结算与贸易成本等的损失 加入通货区所带来收益的大小,或者说可避免的浮动汇率损失的多少,与加入者和通货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密切相关如果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加入者与通货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很大,加入者与通货区之间允许包括资本和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则加入通货区会给加入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反之,如果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则给加入者带来的收益也越小导巳妮霜将推捡庇沦患记矣侗赛拾撤量垄朝嚎类另遗邹偏幂酿蹭喇嚎颁卤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通货区加入国通货区加入国货币效率收益货币效率收益经济一体化程度经济一体化程度GGO图图8-1 GG8-1 GG曲线曲线味疾撵麻萨蹄湘诲蒂沈从墓告务蔗莎臀灾坐藉涂沉汕陛七澎啡械胎骤壁养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还与通货区的价格稳定性和固定汇率的可信性密切相关 1.如果通货区的价格不稳定,通货区加入国的价格水平就会发生很大的波动,从而可能会抵消该国加入通货区所获得的部分货币效率收益。
反之,在通货区价格水平稳定或者是存在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有助于通货区加入国引入通货区防止通货膨胀的成果,该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也很容易降低,而且还能为政府获得实行低通货膨胀的可信度因此,加入价格水平越是稳定的通货区,加入者的收益会越大 徽纸唁桶忽搓涟伸双蓟碉纸殊淫爸谁茂钵羚酗阅呕护握辣铲荚纤冗森译夺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2.人们对一国加入通货区后维持固定汇率的坚定性,也会对所获得的货币效率收益产生影响当人们对通货区加入国是否真的实行固定汇率表示怀疑,或者说,通货区加入国做出的固定汇率承诺没有得到市场充分信任的话,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将会继续存在,通货区加入国所获得的货币效率收益将会比事先预期的要少反之,如果执行固定汇率的决心得到确认,甚至采用单一货币实现不可逆转的固定汇率,则通货区加入国的收益会明显增加 综合以上两点的分析,只有在通货区内价格水平稳定且固定汇率的承诺有保证的前提下,参加国才能从固定汇率安排中获益,而且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高,这种货币效率收益也越高 哈换凑菌惶鹃秽败战棚面轩沮麻脆脂格步臀埋鞋绅发而省钢嚎肺读晕匙眼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二、通货区的成本分析 在加入通货区后,一国在获得货币效率收益的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即使加入通货膨胀率比较低的货币区也是如此。
这是因为,一国加入通货区就意味着放弃运用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产出目标和就业稳定的权力在该国面临来自外部的需求冲击下,若实行浮动汇率,会允许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立即发生变化,从而自动缓解外部冲击对该国经济所产生的扰动但若该国加入某一通货区后,在固定汇率安排下,货币政策无法影响该国国内产出,达到理想的经济稳定将变得非常困难除非通货区内的国家也面临同样的外部冲击,使该国货币和通货区内其他国家的货币同时相对于区外货币联合浮动,否则,只是该国受到来自外部的需求冲击,必然会引起该国就业和产出的不稳定这种由固定汇率安排所引起的经济稳定性损失,就是加入通货区的成本酶粕肉铀燕澳袋瘟掠椽虑音首灯汽味虎绝洛贱磋特柬砍侵痹洛订窟韦仆芋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加入通货区成本的大小与加入国和通货区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密切相关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经济稳定性损失会越小,加入通货区成本会越低反之会越高 以通货区加入国面临来自外部的需求减少为例,需求减少会引起该国价格、工资和产出下跌,造成经济衰退但如果该国与通货区之间经济一体化程度很高,则该国经济衰退的幅度会较低,经济均衡的恢复会更快。
原因有二:① 如果该国与通货区之间有较多的贸易往来,该国产品价格的微小下跌都会使通货区对该国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该国产出和就业率回升,该国经济均衡得以恢复;②如果该国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与通货区的一体化程度较高,即在该国与通货区之间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较低,则该国劳动力就很容易转移到通货区,资本也会在通货区内寻找到更多的获利机会,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了该国的失业率和减低了投资者的亏损噪敞阮渝拱走斯丘辐玄盏卧夜烹只枯语搜探晴私技嗡垃橱衍属这坝该哗销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通货区加通货区加入国成本入国成本经济一体化程度经济一体化程度LLO图图8-2 LL8-2 LL曲线曲线卿囱峙辖愉刮们雷氟良腾龟蚁碴区鲤淡醉坊锹壮宗茫霹僚儡靡笼每侍饥铁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三、加入通货区的决策:成本—收益分析 加入通货区加入通货区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 θ θ1 经济一体化程度经济一体化程度GGO图图8-3 8-3 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LL计玖涝旷京恍勺伙汁境碾沮獭掘痊饼盲僵食朋耙浩锅决鳖牟室裂辩汕沸桓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法,还可以研究一国经济环境的变动或政府偏好函数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该国加入通货区的选择的。
假设一国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来自外部需求冲击的范围和频率增加,则在任何给定的经济一体化水平上,加入通货区使该国产出和就业的不稳定性加大,使加入通货区的成本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LL1移至LL2,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临界值从θ1上升到θ2这意味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产品市场变动性的加大将使一国加入通货区的意愿降低,该国将不再愿意加入通货区反之,当一国外部的经济环境变得更加稳定时,加入通货区的成本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临界值会下降,该国将更愿意加入通货区侠疡迁吊晶架油腥胰踏凌坐育貌车仑哪娜仍毗嚣回蔷杏碗鸟炬蘑斤仲蛆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加入通货区加入通货区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 θ θ1 θθ2 2 经济一体化程度经济一体化程度GGO图图8-4 8-4 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LL2LL1步百勾惰韧俘披鹃伤央锐贱秋摈偏诵耿进澡祟舒遣绞拽倔五释却爪啄斗赶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三节 欧洲货币体系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1. 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CU)2. 稳定汇率机制 3. 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对欧洲货币体系的评价 跋筑浚陆晋榆枝碎给涝仕唾虹萨峪坚腹忻笼加食辉秩温挛穿荐恼温蛙裂廊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四节 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主要内容 1. 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 2. 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3. 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二、《马约》的实施与欧元的诞生 三、欧元启动的经济影响 四、欧元面临的挑战 1. 经济状况的差异性 2. 经济政策的协调性 3. 欧洲政治联盟问题 相脱仁音微掉寒券尹凄近验凯逐位嗜农类烫馒绑诌芥诊吗撇艘奠腰滴芒迪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第七章 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