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改革,-----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翠园中学孙曙光,1.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材料1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如今流通渠道的变化,,材料1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什么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各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价格,都是由中央统一制定的这种排斥市场的僵化的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商品供应的严重不足,人民消费水平低下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⑶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
⑷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计划经济体制,⑴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稳定市场,改善人民的生活,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期间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的僵化,它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无法解决人民的温饱,更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1.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2.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 3.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吃“大锅饭” 4.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材料2,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材料3,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4: 在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缓慢, 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达到1957年水平,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2、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计划经济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为了提高和解放生产力行政手 段配置,市场配置,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机制的优势和缺陷,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破坏性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优势:,缺陷:,解决:,3、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制定,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决策内容,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来到珠海,受到群众热烈欢迎,4、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1 .农村的经济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 城市的经济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农民或企业的自主权,5、改革的成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观念认为:,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结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市场经济 特征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5、改革的成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结果:,过程:,1992年“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确立目标,理论创新,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含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以…为主体 , 多种…并存,1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两步走: 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发展乡镇企业,凤阳小岗村的第一份农村改革合同,承包责任制的最早实践者,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今日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改革初期的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改革前的凤阳,【探究】从凤阳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得 出什么启示?,【提示】启示:改革要持续进行,今日台州农村,,今日小岗村,昔日小岗村,『学思之窗』,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花鼓,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P57学习延伸),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现实原因: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轰轰烈烈下地,材料: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到0.13元,有2.7亿人每天能挣到0.14元——摘自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相关报表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贫困,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思考:材料反映农村什么问题?什么原因造成的?,一遍哨子不买账, 两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为什么要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因为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2、率先在哪些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怎么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四川,主要特征:,包产到户,作用:,农民获得了……,调动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含义:,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长期承包给农民自主经营,进程:,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推广,,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制相比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优越性?,土地所有权,集体经营,分田到户,包干经营,平均主义,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 自己的,生产自主权,分配自主权,农村到底改了什么?,没有改变的?,经营 方式,分配方式,发展乡镇企业,3、什么是乡镇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乡镇企业有何发展?对乡镇企业作个简要的评价?,含义:,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评价:,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B、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意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背景:家庭承包责任制普及后,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政府鼓励他们兴办社会急需的行业,扶助他们发展多种经营。
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生产广东乡镇企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坚持走集体经济的南街村,坚持走集体经济的南街村,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天下第一村美景,俯瞰华西村,中间高塔为华西金塔欧式别墅,华西公园一角,龙西湖桥文化,,基层组织,经济管理体制,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村,改革统购派购制度,允许农产品自由进入市场,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42,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撤社建乡的改革试点行政机构的改变,流通渠道的变化,华西村一家乡镇 企业的车间产业结构的改变,自由市场,小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采取提纲式的方法记忆),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材料: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思考:结合材料,城市工业经济存在什么问题?什么原因造成的?,职工创造的价值低,工业生产效率低,工业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①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②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哪次会议上确立的?,1992十四大确立,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改革,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如何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产权清晰……政企分开 , 管理科学,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平均分配——按劳分配,③评价国有企业改革:,④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下岗职工增加,生活困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积极:,消极:,“首钢”大事年表,“一年四季下计划,春夏秋冬调指标”,朝令夕改,企业无所适从那时,首钢的高炉吃的是从数千里外的海南岛调运来的矿石,多次倒运杂质很多,经过洗选才能使用,成本很高,造成企业长期亏损首钢产品以长材为主,品种单一虽然当时实行的是国家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工资也由国家调拨。
企业亏损,所需投资照样可以向国家伸手要,可是,这终究是大家的一块心病 ——选自2008年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党史研究室、老干部局联合出版的《改革开放话北京》 思考:结合材料,“首钢”实行哪种经济体制?生产和财政体制有何特点?职工工资状况如何?,改革前的首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统一计划,企业无生产自主权;统收统支,企业利润全部上交,支出统一由中央拨款;工资由国家调拨,工资固定、比较稳定首钢”大事年表,1979年,首钢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单位,率先实行了承包责任制……1981年市里同意首钢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包全留,欠收自负,国家不再给首钢投资”的包干办法由于包干后,原来由国家拨款的基建投资、福利费、医疗费、职工升级、奖金等,都改由企业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