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播中的网络语言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即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 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 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现在,网络语言已成 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 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 便;带给网民方便交流的同时,也冲击了传统汉语言关键词:网络传播、网络语言、网民、传统平面媒体一、网络语言的来源、发展和特点(一)来源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发展,更多的人在互联网上交流,网民们为了提 高网上聊天的效率,使得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 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 生命力,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自然被 网民接受二)发展如果留意和总结一下近几年人们在表示愤怒时常说的词语就会发现一条清 晰的演化路线即从最初由港台引进的“哇噻” (尽管后来在国内它大多代表惊 喜的意思,但起初这却是句骂人的话)——我 x——我靠——我倒——我晕 (现在多用这个字面上比较文明的形式)——我擦(目前正流行) 。
为什么中间 的那几个都被人们从起初的接受到后来的放弃,这是一个人民群众在语言使用 过程中选择的过程,那些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词语最终会被抛弃在历史的 长河之中,而只有那些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三)特征从形式上看:1、符号化: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 号语言,例如:- -;- -!···等等2、数字化: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 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 55、88、9494 等等3、字母化:类似于数字的运 用,字母也有表情达意的功效如:BT(变态的缩写) ,PPMM(漂亮的妹妹) , BF(boy firend 的缩写,即男朋友)等等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的产生的确能 带给网民在文字聊天中以简便 从内容上看:1、新词新意层出不穷:像网络新词“酱紫” (这样子啊) 、 “表” (不要) ;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 “可爱” (可怜没人爱) 、 “恐龙” (丑女) 2、超越常规的语法:网络语言已经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 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倒装句 时有出现如:“······先” 、 “······都” 、 “·······的 说” ,千奇百怪。
3、口语化的表达: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如: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今 天你偷菜了吗;我爸是李刚等等这些网络语言是网民们为自己标新立异而产 生,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些网络语言的运用是汉语言与时俱进、包罗万象的表 现二、网络语言的积极影响(一)方便网络交流,促进互联网普及网络语言本身作为互联网普及和网上交流的产物,反过来方便了网民的网 上交流和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优势: 1、网络语言幽默诙谐、风趣生动,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2、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类型,始于输入的简洁,但是又不受其 束缚 3、可以丰富表达手段,用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传递微妙感觉 4、形象直观,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 上的符号,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符号 5、可以避免直接使用不雅词汇 6、标新立异: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 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 因此,网络语言很快成为许众多网民的“新宠” ,并迅速传播流行起来 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网民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这些新新语言可能网下人觉 得难以理解,但网民们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不用那么“一本正经”地交 流,是他们在紧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式二)让平面媒体报道更贴近群众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接受并使用网络语言,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2010 年 11 月 10 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网友惊呼“太给力了” [1]从最初的“火星文”到而今的流行语,网络语言越来 越被大众接纳,从而被传统平面媒介所应用 网络语言的流行给平面媒体的启发在于,改进文风增强可读性,需要尽可 能使用贴近群众、生动活泼又富有创意的语言比如,把包括网络语言在内的 “草根语言”巧妙地用到我们的新闻写作中,运用群众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 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这样,写出的报道肯定会可闻、可 见、可触、可感传统平面媒体巧妙地运用网络语言可以让宣传报道引起读者 情感上的共鸣,反映群众心声,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三)与时事俱进,反映社会现象有些网络语言的形成来源于当今社会的时事又反过来反应社会现实,其中 的代表是“我爸是李刚” 2010 年 10 月 16 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 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
返回途 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 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 猫扑网最先发起了名为“‘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的活动,参与者迅速 过万[2]微博上也有网友发起此项活动,不少人借此改编名言名句,表达自己 的愤怒与嘲讽如普希金版“不要悲伤,我爸是李刚” ;李白版“床前明月光, 我爸是李刚” ;凤凰传奇版“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我的爸爸是李刚”以及特仑 苏版“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等多个版本 对于“我爸是李刚”的流行,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教授张洪忠认为, “造句 行动”看似幽默搞笑的背后,其实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对权力阶层的一种声讨 他们的行为表现出对权力阶层的痛恨 借着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网民们将社会现象用网络语言表达 描述出来,反映社会现象,对社会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作用三、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网络语言作为新进出现的事物,必然有其缺陷,加之我国互联网法律规范 不完善,对社会也照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有些网络语言粗俗泛滥: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
2、过度流行:网络语言已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 向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会混淆 青少年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3、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 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 4、过度求新:网络语言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 5、代沟影响:学生以用网络语言说话为时髦,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 电脑或电脑初学者,以及许多老师和家长来说,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 6、影响语言表达:不仅违背现代汉语规范的现象在其中普遍存在,而且 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冲击四、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互联网发展和当今时代背景的产物,也就是说它顺应了社会的 发展而产生因此,我们不可能也不能去阻止其发展甚至抵制、禁止其使用, 我们应当积极对待,引导其发展,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 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首先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 认识,然后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 既然现在还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去规范网络语言,那么网络语言将走向何 方美、英等国一些权威词典已经收录了部分网络语言,作为国内普通话用词 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否也会收录它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 室一些专家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 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 叫作“大哥大” ,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 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带点黑社会的性质现在早已进入寻常百 姓家,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 ,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中间还不到两 三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新词的诞生更多的是靠约定俗成,大家共同认可,它就有生命力, 《现代 汉语词典》要收录的也就是这一部分新词网络语言的发展将来也会有这样的 一个趋势: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样自生自灭;另外一部分将从网上走下来, 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我认为网络语言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幽默的特点在网络 这种特殊媒介起到有效交流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 象,应当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 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学会扬弃;提倡自律,不盲从逐流,自觉 学好、用好规范的语言 注释 [1]《人民日报》 , 《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 ,2010 年 11 月 10 日 01 版。
[2]猫扑网, 《“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 ,2010 年 10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