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程,,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奠基时期(早期阶段):1880—1920 ◆ 庄园会计、商业会计、工业会计(拉法埃洛1531) ◆ 亨利.梅特卡夫 (美.1885)《工厂成本》 ◆ 加克、费尔斯(英 1887)《工厂会计》 ◆ 成本会计的繁荣时期 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体系的一体化; 间接费用被计入产品成本; 标准成本的应用,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 ◆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标准成本制度实施(事先制定) ◆ 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1919) 内部经营管理 ◆ 成本核算 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 ◆ 管理会计形成的基础 H.W.奎因坦斯《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1922),,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 ◆ 成本管理重点:执行型 决策型 ◆ 会计理论界:绝对真实成本 条件真实性成本 ◆ 罗伯特.卡普兰和托马斯.约翰逊 《相关性已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 ◆ 成本会计的繁荣时期 成本的预测与决策;目标成本; 责任成本;变动成本; 作业成本;,,,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⑴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⑵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⑶ 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M)。
C+V……理论成本即商品价值中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或支出的部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是生产产品,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的耗费过程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成本的经济实质: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各项资产的总和概念,1951、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1978,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了进行经济活动而有所失——也就是为了耗用、挽救、交换、生产等等而丧失或放弃的东西产品成本—— 生产者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消耗而又必须补偿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二、成本的作用1、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3、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4、进行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依据5、综合考核工作质量的指标,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要内容(一)生产成本(二)经营管理相关费用,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二、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 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应该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成本、经营管理费用和各种专项成本。
财务成本是会计成本或账面成本,它是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复式记账原理和规定的成本 核算程序所计算的产品或劳务的成本管理成本是用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种成本概念的总称财务成本是常规的、按制度规定并与财务会计体系相互结合所计算的完全成本(通常是产品成本),而管理成本是为了预测、决策和控制的需要对有关的成本构成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和分析所生产的成本概念,它在核算的原则、内容、方法、时间等方面均比较灵活,没有统一的规定支出,,资本性支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收益性支出(生产费用 ),营业外支出(罚款、违约金、赔款、非常损失),所得税支出,利润分配性支出(股利分配支出等),,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功能成本职能,,,,,,,,,,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决策,一、成本预测,投资建厂,我们需要考虑 生产什么? 生产规模如何? 怎样组织生产? 以上这些都是在成本预测环节进行的所谓成本预测就是事前根据历史成本资料及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项措施,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
二、成本决策,当我们面临多种方案,需要考虑 哪种方案最可行? 哪种方案最经济? 哪种方案最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以上这些都是在成本决策环节进行的所谓成本决策就是根据成本预测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制定出优化成本的各种备选方案,运用一定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三、成本计划,当我们确定目标方案后,需要 参考历史资料 参考同行水平 选择一定的计算方法 以书面形式确定该方案的消耗水平所谓成本计划就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按照计划起期的生产任务、降低成本的要求以及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支出的费用成本四、成本控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 监督成本、费用发生的过程 揭示差异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 以保证完成计划目标所谓成本控制就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计划预定的目标,对实际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并与成本计划进行比较,检测实际成本偏离成本计划的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预定目标。
五、成本核算(基本职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 记录成本计划执行的结果 反应成本控制的成果 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以上这些可以通过成本核算完成所谓成本核算就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适当方法计算出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六、成本分析,在生产经营结束后,需要 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的规律 为下一轮生产编制合理的成本计划 为新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以上这些可以通过成本分析完成,,所谓成本分析就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计划成本、历史成本和同行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差异,查明原因,提出措施,提高效益七、成本考核,生产经营结束后,我们需要 奖励先进 鞭策后进 分清责任 以上这些都是在成本考核环节进行的所谓成本考核就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对成本计划及其他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二、成本会计的任务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企业期望成本会计应达到的目的和对成本会计的要求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1、合理进行成本预测2、提高成本核算效率3、合理有效控制支出4、考核成本计划,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1、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3、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良好的执行力相结合,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会计机构,成本会计机构是在企业中组织、领导并直接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成本会计机构,集中核算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一)集中核算方式,负责各种会计凭证的审核、整理和汇总,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等只负责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填制,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成本会计>>第一章>>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分散核算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二)分散核算方式,完成主要会计凭证的审核整理和汇总、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等工作。
根据各车间、部门上报的成本计算资料进行全厂成本的汇总核算,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少数费用的明细核算,并对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同时还应负责对各车间、部门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二、成本会计的人员配备 成本会计人员是在会计机构中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人员,在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中,配备足够数量、能够胜任工作的成本会计人员,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关键 能力、保密、廉正、客观,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三、成本会计的制度规定 《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不同⑴ 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⑵ 关于成本定额的制度和成本计划编制的制度;⑶ 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⑷ 关于成本核算规程的制度;⑸ 关于责任成本的制度;⑹ 关于成本报表制度第五节 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高科技生产企业的成本会计适时制生产制度全面质量管理作业基础成本法,本章小结,现代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是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革命的不断深入和管理技术的日益成熟,成本会计的内容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本章小结,了解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和成本会计的组织环境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成本意识、灵活的经营机制、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健全的基础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章小结,我们知道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会计学更注重从计量方面来界定成本概念理解成本的含义对于今后学好成本会计具有重要作用在成本会计中,为了适应成本核算、分析、规划、控制、决策的需要,往往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标准对成本进行分类,按照不同成本的特点,结合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合理组织企业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全员参与,开源节流,提高成本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程度,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