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考点汇总儿童开展心理学题目第一章 导论1. 儿童开展心理学与开展心理学的关系〔领悟〕 〔P3〕:开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广义上讲,开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拟心理学儿童开展心理学是开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探究儿童心理开展规律的科学2. 儿童开展心理学的探究内容是〔识记〕(P4):1)、描述儿童心理开展的普遍模式2〕、提醒儿童心理开展的缘由和机制3〕、说明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开展的影响5〕、提出协助和指导儿童开展的详细方法 3. 儿童心理学探究课题的来源〔领悟〕〔P6〕:1)、对儿童开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4.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辩〔应用〕〔P7〕:1〕、肯定确定论:争辩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确定开展,完全否认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确定开展,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遗传确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确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确定论:共同确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议者斯腾,其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开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养确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是一种折衷主义的开展观格赛尔认为支配开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他的理论是“成熟优势论”,并提出了:“等待儿童到达能承受将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3〕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是皮亚杰一、他假设个体天生 有一些根本的心理图式二、在个体与外部环境作用时,利用“同化”与“顺应”的机制,不断变更和开展原有的心理图式三、最终到达较高层次的构造化使儿童对环境的适应实力也越来越强 5. 相互作用论的根本论点〔P9〕: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开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的影响也越大6. 接着完善儿童开展观的同时应当着力做两件事:1〕、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最优异的遗传素养2〕、如何为每一个儿童缔造充分开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7. 开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应用〕〔P11〕: 8. 儿童心理开展的“关键期”问题〔领悟〕〔P13〕:关于心理开展是否有关键期,即是否有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响,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探究。
他还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正确学习期”9.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记〔识记〕〔P14〕:德国生理学家、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它标记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那么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10.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开展〔领悟〕〔P14〕:有三个时期:1〕、20世纪早期2〕、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头中期3〕、20世纪60年头中期到此时此刻 11. 20世纪早期的儿童心理学探究的特点:1〕、强调开展是成熟的结果2〕、收集描述正常开展的材料3〕、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12. 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开展历程〔领悟〕〔P17〕:20世纪20年头儿童心理学来到中国陈鹤琴在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探究》一书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30年头肖孝嵘著有《试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书由朱智贤主编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于1962年出版,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汲取国内外探究成果,亲密联系我国儿童教育实际编写教科书的最初尝试80年头中期,我国儿童心理学探究有两个特点:1、社会性开展和社会化的探究起先提到重要地位。
2、结合社会须要的应用性探究增加13. 儿童开展心理学探究的方法:〔P19〕一、横向探究:又称横断探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展视察、试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开展的规律或特点其优点是时间短、取样大,一般只需几天或几个月能快速获得大量数据材料,省时省力缺点不必须准确地反映心理开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二、纵向探究:又称追踪探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展定期的视察、试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开展的规律其优点或获得真正的心理开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同时可以对儿童各个方面作细致的、整体的考察,以揭露心理不同方面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对开展的影响,从而深化了解开展的机制和缘由缺点是:时间长,耗资多,被试简单流失,会使被试产生厌烦心情和“学习效应”; 由于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的改变而影响探究结果三、横向探究和纵向探究的结合:如探究3到12岁的儿童的心理开展,可以取3、6、9岁三个样本,同时追踪四年,此时样本分别到达6、9、12岁,6和9岁各重复一次,探究时间由原来的十年减为四年,这样即省时又到达探究目的14. 跨文化探究〔识记〕P20:又称穿插文化探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年进展探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开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开展的影响。
其次章:儿童心理开展的生物学根底1. 染色体〔识记〕:主要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2. 减数分裂P26:是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它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二次,其结果是使原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削减一半3. 有丝分裂P28:是细胞染色体进展有规那么的分裂改变的过程,每次细胞分裂都伴有染色体的复制4. 蛋白质的功能P29:一、是细胞构造的根底,很多种细胞的根本成分是蛋白质;二、细胞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都须要酶的参加,全部的酶都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合成不是通过复制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翻译的过程,第一步是转录,是DNA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核糖核酸〕的过程其次步是翻译,R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5.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领悟〕P40:1、在确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力气较强的,在性状上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显性基因,力气较弱的而没有表现出来的称隐性基因当来自父母双方的一对等位基因中两个都是显性基因或两个都是隐性基因时,称为纯合子,否那么就是杂合子6. 常见的遗传疾病〔识记〕P31:遵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的疾病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矮小症〕、杭廷舞蹈病、青光眼的某些病症、多趾畸形等。
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造成的疾病有镰状细胞性贫血、家族黑蒙性白痴以及苯丙酮尿症遗传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样造成,基因突变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化学成分、DNA链上某一小段由于某种缘由所引起的分子构造的改变 7. 胎儿的发育过程 〔识记〕P35:1〕胚种期,也叫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2〕胚胎期 ,又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3〕胎儿期,也叫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8.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领悟〕:〔P36〕1)孕妇的养分,养分与大脑发育有很大关系初生婴儿的大脑细胞数目已接近成人的85%——90%在妊娠期的最终三个月中母亲养分不良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厉害2〕孕妇的疾病,在病毒感染中,风疹病毒对胎儿的危害最大3〕药物,4〕辐射.5〕孕妇的心情9. 儿童身体开展的四个显著的时期〔识记〕:(P39),1) 从诞生到两岁,开展非常快速;2〕、两岁到青春发育期,开展较平缓;3〕青春发育期起先〔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岁〕,开展急剧快速,改变极大;4〕15、16岁到成熟,开展又趋缓慢 10. 儿童身体开展的原那么〔识记〕:〔P41〕头尾原那么〔从头到尾〕和远近原那么〔由近及远〕一、头尾原那么,即身体各局部的开展必需从头部延长到身体的下半部,次序是头部——颈部——躯干——下肢。
二、远近原那么,个体开展是从身体的中部起先,然后延长到边缘局部头部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手臂和腿比手指和脚趾先发育11. 脑皮层构造困难化〔识记〕P43: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结果,而主要是神经细胞构造的困难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渐渐完成,这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记3〕儿童脑电图的特征〔领悟〕:脑的反射活动P45:1、足趾反射,2、抓握反射,3、惊跳反射,4、游泳反射,5、行走反射,6、强直的颈反射 12. 儿童动作开展的规律和阶段〔识记〕:一、动作开展的规律: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开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终是脚的动作2〕、由近及远,越接近躯干部位动作开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开展较迟3〕、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生理开展从大肌肉延长到小肌肉二、动作开展的阶段:1〕头部,开展的依次是俯卧时能抬头,然后坐着时头能竖直,最终仰卧时能抬头2〕、躯干部,主要动作是翻身和坐3〕、手臂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4〕、腿和脚,先学会爬行,以后是匍匐爬行5〕、动作技能,学前期是儿童学习动作的最正确时期13. 动作和动作技能的驾驭对婴幼儿心理开展的重要意义〔应用〕P48:对婴幼儿智力开展和特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必须数量的动作技能的驾驭 可以协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靠,学会独立自由地活动开扩眼界,增长学问。
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间交往的工具,一个动作笨拙、动作技能开展缓慢的儿童往往不易和同伴打成一片,而动作技能开展较好的儿童简单受到同伴们的欢送和好评14. 动作开展的训练:〔P51〕心理学家比拟相同的看法是,影响婴幼儿动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格塞尔提出了“成熟——学习”原那么,成就是学习或训练的根底,只有在成熟的根底上进展学习或训练,才能有效而胜利成熟早期是起先学习训练的最正确时期或关键期其次编 认知和语言的开展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开展1、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识记〕:〔P57〕1〕、反射行为,赐予刺激就能引出相应的反响2〕、定向反射习惯和去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假如反复地呈现,最终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逝,这种现象称之为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个体又产生反射行为,说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分,这种复原了对新事务的爱好的现象称“去习惯化”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婴儿的某些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与某种刺激物的出现相联系,而与别的刺激出现无关4〕、视觉偏爱,看到不同物体喜爱程度不同 2、 视敏度〔识记〕:是眼睛区分对象形态和大小微小细微环节的实力。
探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视觉偏爱法、视动眼球震颤法、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3、 测定婴儿区分颜色的方法有〔识记〕:视觉偏爱法、记录脑电活动、去习惯化、配色法 4、 儿童视察力的开展趋势:〔P75〕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开展;2〕从冲动性向思索性开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开展;4〕整体与局部从分别到统一第四章 儿童认知开展:皮亚杰理论1、思维的构造〔识记〕P79: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构造格式〔识记〕P79:是认知构造组织的最根本单元,是指动作的构造或组织,这些动作在一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同化〔识记〕P81: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变更,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构造内顺应〔识记〕P81:是内部格式的变更以适应现实,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构造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变更2、皮亚杰的相识发生论或相互作用论:〔P78-82〕1)、思维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把皮亚杰的开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2〕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到达高级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