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学家王力简介 王力是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他从事语言学研究逾半个世纪,为中国语言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王力,字了一,原名祥瑛1900年8月10日生于广西博白县农村父亲王炳炎,是晚清秀才王力少年时家境已败落,他14岁高小毕业后无力升中学,在父亲办的小杂货店里帮了1年忙17岁当私塾教师,21岁时被本县著名的李氏开国学校聘为高小教师,业余刻苦读书1924年夏,王力考进上海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科,不久卷入驱江(江亢虎)学潮,被学校开除,转入国民大学因成绩优异,学校破格将他从专修科拔入本科 1926年夏,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受赵元任的影响,坚定了献身语言学研究的信念1927年夏,王力在清华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学1932年,王力完成用法文写成的数十万字的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获得法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秋,王力应清华大学之聘,回国任教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清华大学南迁,王力随校先到长沙,在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成的临时大学任教1938年初到桂林,任广西大学文史地专修科主任,同年中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39年到1940年,王力利用休假去越南河内远东学院研究东方语言,主要研究汉越语1940年回到昆明,仍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王力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创办语言学系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从广州到北京,任北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1962年任北大中文系副主任其间他曾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10年动乱中,他受到迫害,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学术研究1980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底赴香港讲学,1981年10月赴日本讲学,均受到盛大欢迎1986年5月王力病逝于北京,享年汉语史、语言学史、文字改革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著述等身,出版专著4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王力最早的语法学著作《中国古文法》,即提出了活文法与死文法的区别等新观点他的《中国文法学初探》,批评了马建忠以来用汉语比附英语的毛病,倡导研究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指出了中国文法研究的新路此后他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提出了上古汉语没有系词的不刊之论,并指出语法是发展 王力是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他从事语言学研究逾半个世纪,为中国语言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王力,字了一,原名祥瑛1900年8月10日生于广西博白县农村父亲王炳炎,是晚清秀才王力少年时家境已败落,他14岁高小毕业后无力升中学,在父亲办的小杂货店里帮了1年忙17岁当私塾教师,21岁时被本县著名的李氏开国学校聘为高小教师,业余刻苦读书1924年夏,王力考进上海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科,不久卷入驱江(江亢虎)学潮,被学校开除,转入国民大学因成绩优异,学校破格将他从专修科拔入本科 1926年夏,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受赵元任的影响,坚定了献身语言学研究的信念1927年夏,王力在清华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学1932年,王力完成用法文写成的数十万字的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获得法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秋,王力应清华大学之聘,回国任教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清华大学南迁,王力随校先到长沙,在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成的临时大学任教1938年初到桂林,任广西大学文史地专修科主任,同年中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39年到1940年,王力利用休假去越南河内远东学院研究东方语言,主要研究汉越语1940年回到昆明,仍在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胜利后,王力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创办语言学系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从广州到北京,任北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1962年任北大中文系副主任其间他曾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10年动乱中,他受到迫害,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学术研究1980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底赴香港讲学,1981年10月赴日本讲学,均受到盛大欢迎1986年5月王力病逝于北京,享年汉语史、语言学史、文字改革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著述等身,出版专著4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王力最早的语法学著作《中国古文法》,即提出了活文法与死文法的区别等新观点他的《中国文法学初探》,批评了马建忠以来用汉语比附英语的毛病,倡导研究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指出了中国文法研究的新路此后他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提出了上古汉语没有系词的不刊之论,并指出语法是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