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宝玉形象 论贾宝玉形象目录提纲……………………………………………………………(1)摘要……………………………………………………………(2)关键词……………………………………………………………(2)一、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2)二、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原因浅析…………………………………(3)三、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态度浅析……………………………(5)参考文献……………………………………………………………(6)《论贾宝玉形象》结构提纲《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而这三个人物,也就成了全书的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贾宝玉在这三个中心人物中又居于主要地位,并且全书所有各类人物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 一、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 二、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原因浅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是复杂多端的,这些典型性格也和他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三、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态度浅析贾宝玉不是畸形儿,他是当时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在他的复杂的性格里反应着个性的觉醒,他已经感受到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性,他要求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下去。
论贾宝玉形象作者:樊国强[摘要]贾宝玉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给与他影响,发生作用,而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这也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在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里,有了自己的遭遇和经历,才会逐渐形成他自己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贵族阶级封建(一)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贾宝玉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的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给予他影响,发生作用,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这也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在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里,有了自己的遭遇和经历,才会逐渐形成他自己的性格特征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居于统治地位,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封建贵族们往往要求自己的子孙接受最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地加官进爵,功名出仕在这一要求下,不少纨绔子弟都曾为之而奋斗象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也就必须接受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地去维续贾家的荣耀,但是贾宝玉生性“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第三回],所以,他虽然生长在贵族统治阶级家庭里,但自幼并没有受到封建主义统治势力正常的熏陶教育,他的思想同当时的世俗社会相抵触,跟封建秩序相违背。
当然,贾宝玉之所以会在其隶属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眼里形成这样的印象,是和他自幼的表现分不开的贾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视作“奇异”,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更是惹得政老爷“不喜欢”,十来岁时是“异常淘气”,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这在当时那种“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简直是一种叛逆,一种大逆不道这种叛逆,也必然引起“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象他这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的纨绔子弟,在当时那种“成则公侯败则贼”的价值取向里,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中,当然是得不到正统思想的认可的我们知道:贾宝玉在荣国府是处于继承人的地位,他的“聪俊灵秀”的天赋,使这个贵族家庭对他寄予了特别殷切的希望和要求,然而,他不仅丝毫无意于立身扬名、治国经家,而且他对那个家、国已经彻底绝望,并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亲是那样的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他不爱读的书,偏偏要他读; 他不爱做八股文,偏偏要他做; 他不爱和那些峨冠博带的家伙应酬,偏偏逼他出去应酬; 他认为茫茫尘世,只有女孩子们的世界是一片净土,他的父亲总要把他拉出这片净土,他的母亲总要来摧残这一片净土,还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辈之流总要来污秽、践踏这片净土。
特别是,他爱的人,偏偏不许他爱; 他不愿结的姻缘,偏偏要他结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第五回]尽管家里人逼着他去做这些事,他仍然坚持着不去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确实是背叛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他在其父母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统治阶级眼里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 宝玉的思想和言行,深深触犯了封建势力的威严和封建家族的利益与希望,终于招致了封建势力的无情打击,第三十三回讲:“宝玉挨打”,贾政深知宝玉是个叛逆的种子,所以与其“明日酿成弑父弑君”,“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这里父子的骨肉亲情已经荡然无存了统治阶级要把这个完全违背他们意志的“混世魔王”置于死地,揭露了统治者狰狞的面目 当然贾宝玉性格中也有一些局限,除了要求真挚的情爱和人格自由以外,没有更多更新的理想和愿望有时在冲突面前表现为想死,想“化烟化灰”等消极思想贵族家庭的生活,使他感到愁闷孤独,但对这种寄生生活,又存有依赖 (二)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原因浅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是复杂多端的,但民主主义却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内容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是生活中的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对他影响,发生作用,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
贾宝玉的这些典型性格也和他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他家庭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人的影响:他生活的典型环境是一个腐朽衰败的“侯门公府”的封建贵族大家庭,但这个大家庭的“荣华富贵”已经面临着无法长久持续下去的境况了富贵家庭趋于衰败的具体现象,使贾宝玉看到了自己所隶属着的阶级的末路的即将来临在全书中有这样的具体描写:以男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封建统治权力,到儿孙们时已是腐朽无能了我们看贾家两宅的老爷少爷们,实在没有一个不是腐朽无能的他们虽然各有不同的面目,但共同的特点是不管事,不负责,没脑筋,没识见,荒淫无耻,作恶多端,精神堕落,道德败坏贾政算是他们之中的一面旗帜但是他的毫无办法和极端庸陋,从他管教子侄、结交门客和言谈治事等等方面可以看出来贾母这个利己享乐主义者对于孙儿的庇护和骄纵也是贾宝玉性格形成的一个原因贾宝玉自幼受祖母溺爱,在祖母这边屋里居住,“和姐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无人敢管”[第三回]贾政来叫,贾宝玉吓得“死也不敢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第二十三回]又当着贾政的面骂赵姨娘等人甚至男孩子受一切封建社会生活教育的机会也给挡开贾宝玉挨打后,贾母因怕将来贾政又叫他,就把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唤来吩咐:“以后倘有会人待客诸样的事,你老爷要叫宝玉,你不用上来传话。
就回他说,我说的,一则打重了,得着实将养几个月才走得; 二则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门[第三十六回]并把这话告诉宝玉,叫他放心从此宝玉“不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连家中晨昏定省,都随他便了”兴儿曾对尤三姐等谈到贾宝玉:“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学里的师老爷严严的管着念书?偏他不爱念书,是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第六十六回]这番话,可以说是很好地概括了贾宝玉在受封建主义教育方面的特点由于以上原因,贾宝玉虽然生长在贵族统治阶级家庭里,但自幼并没有受到封建主义统治势力正常的熏陶教育 2、贾宝玉生活中的其他因素对他的影响:在贾宝玉的现实环境里,却有一个和罪恶腐败的统治势力鲜明地对照着的女孩子们的世界这些女孩子们,除了为数不多的姑娘们,绝大多数都是丫鬟们贾家的丫鬟有两种:一种是如鸳鸯和小红一类的所谓“家生子儿”; 一种是如袭人和晴雯一类买来的另外还有唱戏的女孩儿,是从苏州采买来的贫家女孩子,如芳官、龄官等她们所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影响当然各有深浅,思想品格也各有不同,但在客观上都是处于被奴役和被蹂躏的地位,都各有一番辛酸悲苦、混和着血与泪的身世经历,还各有一个惨淡的未来命运等在前面:这方面她们是完全共同的。
贾宝玉实际就是在这些以丫鬟们为主的女孩子群里长大的其中许多女孩子服侍他,看护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围绕着他,倾注着他贾宝玉自幼不止在生活上跟她们亲密,精神上也是亲爱着她们的作者特意为我们描写了跟贾宝玉生活上最密切的袭人的家庭和她的身世同时写了和袭人思想品格相对立的是被称为贾宝玉的“第一等人”的晴雯,还有贾母的丫鬟鸳鸯……所有这些女孩子一般都有她们真挚纯洁、自由不羁的一面像那些唱戏的女孩子们,都是些豪爽坦率、慷慨好义的小英雄比如派给怡红院和贾宝玉发生了亲密友谊的芳官,那种勇敢无畏,豪迈开朗的性格,好像从来就没有受过封建礼教的拘检一样她受了干妈的不平待遇,立刻抗争; 她横遭赵姨娘的欺侮,别的小英雄就义愤填胸,一窝蜂跑去找赵姨娘对打另外,为贾宝玉所亲近,引为知心朋友的,还有外边的秦钟、柳湘莲和蒋玉菡他们有的身居贫贱,有的是没落了的旧家少年贾宝玉在和他们的友情关系中自然要受到影响的这里所说的影响,不只是指她们或他们的思想品格的本身,重要的还应该是她们或他们的社会存在另一方面,自古以来中国封建社会里面传统的人民性或民主性的文化思想,自然也给贾宝玉的性格以重大的影响贾宝玉喜读诗词,喜读《庄子》,喜读《西厢记》和《牡丹亭》就是具体的例子。
第二回里,贾雨村对贾宝玉的性格有一番评论,提了一大串古人的名字,其中有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卓文君等等,认为他们和贾宝玉都是易地皆同之人; 称为清明灵秀之气,仁者之所秉; 说他们往往成为情痴情种,逸士高人,断不为庸俗所制这正是说的贾宝玉性格的传统因素这些方面的因素,对贾宝玉性格的形成,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为离开了上述种种社会现实的条件,就形不成贾宝玉所特有的性格 (三)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态度浅析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是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生活经历作了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顾这就为定下了《红楼梦》的基调,那就是抱着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对贾宝玉以热烈的赞扬的肯定态度来创作的开头安排了一系列的神话,突出地渲染主人公为世俗所不容的新的性格和他跟林黛玉的悲剧关系关于他的前身,一面说它是“顽石”、是“蠢物”,一面说它是“通灵”、是“宝玉”; 一面说它“无才补天”,一面说它“灵性已通”。
整个的神话以及这种正反两面的口吻,都表露着作者反对世俗之见,寄予主人公特殊的揄扬和赞美第二回用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来介绍还未出场的主人公,也是先说世俗之见的评论,而后又用较为高明的见解予以驳斥,再从而极力加以赞扬书中特意安排主人公和林黛玉见面的场合出场,以最重的着色之笔来反复描绘仍然先介绍出于世俗成见的贬词,再用站在面前的主人公光彩耀人的具体形象把那些贬词批判掉; 两首《西江月》,也还是取嘲弄世俗的反语,以贬为褒,以抑为扬,对主人公作了笼括全书的赞美作者所采取的这种从批判反面来歌颂正面,或从否定世俗来肯定反世俗的态度和描写手法,在全书里面是一贯的我们前面的阐论正是从这两相对立、彼此映照的具体描写来说明作品的思想倾向性的; 这里面自然也正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态度和手法作者在书中猛烈地攻击了腐朽罪恶的封建主义统治势力,对贾宝玉反封建、反世俗,一心倾向于被压迫、被糟践者的正义感情,以及他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