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第一计 瞒天过海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计 围魏救赵 【故事】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军队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军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多,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但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李秀成为洪秀全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抗州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诸王全将都认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有两位王爷亲率精兵突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生性喜欢猜疑,以为天京被围,形势险恶,怀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机脱逃,所以迟疑不决,没有吭声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泪如泉涌,说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石达开也跪在天王面前,恳求洪秀全下令发兵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而行 这年正月初二,正值过年,清军仗着人多势众,已把天京团团围住,也就略有松懈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部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是小股部队逃窜,也就没有追击 二王突围后,分兵两路:李秀成奔杭州,石达开奔湖州李秀成抵杭州城下,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
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未能攻下抗州,心中焦急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都躲进城堡休息,因为几天几夜没好生睡觉,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己经大开,李秀成率部冲入城内,攻了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 和春闻讯,知道杭州已失,断了后勤供应,急今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已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抗州,放火烧了粮仓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撒天京两路兵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道而行,回避了张玉良回救抗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左冲右突,阵势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短时期内,清军已无力再打天京了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故事】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十三比一,力量悬殊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
明军的奋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满军惨败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州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四计 以逸待劳 【故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故事】 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兖身上多尔兖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已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袁崇焕,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名将吴三硅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满清,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兖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兖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兖志得意满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满清占领中原的基础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故事】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
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七计 无中生有 【故事】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好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仅出使楚国。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一带)送与楚国,只要楚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 便签约呢?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丑,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自央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八计 暗渡陈仓 【故事】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弄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 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们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 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