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位一体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组织、盆腔腹膜出现慢性炎症而引起的疾病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病期间易出现下腹部坠胀、性交痛、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症状,甚至诱发不孕,严峻影响者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1]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学中“带下病”、“热入血室”的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中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尚无统一的用药标准对此,该探讨分析了中医五位一体疗法对慢性盆腔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制定规范中医治疗方案供应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2年8月—2022年8月入医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探讨对象,均符合《好用妇科学》[2]中拟定的诊断标准,年龄为22~48岁,平均岁,病程为5个月~4年,平均年患者入院后均主诉存在下腹坠胀、白带增多、异味,14例月经紊乱,9例合并不孕该组患者均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纳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比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两组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比照组行中药辨证施治 湿热瘀结型予以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取理冲汤加减治疗;寒湿瘀滞型予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实行自拟通管Ⅰ号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采纳膈下逐瘀汤加减。
取诸药物煎煮,1剂/d,早晚服用 1.2.2 试验组行“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 ①穴位注射取8万U庆大霉素、0.6 g林可霉素针、1 mL利多卡因置入2 mL生理盐水中,经双侧子宫穴交替注射;②中药口服同比照组;③中药保留灌肠依据寒热辨证取Ⅱ号方、Ⅰ号方作为灌肠药物取药物水煎250 mL置入输液瓶中,一端与输液器连接将输液器另一端剪成弧形,涂石蜡油润滑后经肛门送入指直肠约10~15 cm深,灌肠液瓶置于输液架上,滴注速度为40~60滴/min,药液在直肠内的保留最佳时间为2 h;④微波理疗取平卧位,经肛门塞入野菊花栓深约2 cm,微波理疗探头置于耻骨上方3 cm处,用干毛巾隔开,每次持续30 min,1次/d,经期停止理疗⑤中药外敷取辨证口服中药药渣与白酒搅拌,取纱布包袱热敷小腹部或全腹部,热敷期间不宜长时间停留于同一位置,以防烫伤,若药温不够,放入锅中重新炒热,重复2~3次3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用药3个疗效 1.3 视察指标 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探讨指导原则》[3]行中医症状评分,评估内容:子宫活动受限压痛、经期紊乱、性交痛、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经期腹痛加重、低热。
临床限制:下腹坠胀、经期紊乱等症状消逝,中医症状积分削减95%以上,停药后30 d无复发觉象;有效:下腹坠胀、经期紊乱等症状基本消逝,中医症状积分削减73%~95%;显效:下腹坠胀、经期紊乱等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削减30%以上;无效:下腹坠胀、经期紊乱等未见明显改变总有效率=临床限制+有效+显效/总人数;②视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状况 1.4 统计方法 将该探讨中相关数据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纳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纳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比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试验室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分别为mPa·s、mPa·s、g/L均显著低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探讨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病,与下生殖道感染、性生活、不良卫生习惯、病情迁徙等有关,若未进行有效治疗干预,可能诱发不孕调查探讨表明,因慢性盆腔炎诱发的不孕占不孕症总发病率的40%左右[4]。
因炎症长期刺激内生殖器官及四周组织,可能出现盆腔组织粘连,单实行西药治疗期间,药物很难作用于病灶部位因此,临床需探讨更加平安、高效的用药方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炎症症状 中医学者对慢性盆腔炎具有深化相识,认为其与“带下病”相像,与寒、邪入侵、阻滞气脉、情志不舒、正气不足等存在关系[5]《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中指出,外邪入侵,内感湿热,则正气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可能诱发慢性盆腔炎血为妇女之本,情志不调,易损脾、胃,造成津气不足;热伤经络,阻滞经络,则血液运行不畅因此,临床可采纳遵循活血、祛湿热、镇痛等药物,行中医内外结合治疗[6] 该探讨医院采纳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满足效果辨证施治是中医特色疗法,便于临床依据患者的疾病诱因取药物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湿热、血瘀等症状穴位注射主要实行抗生素经子宫穴注射,不仅可促使药物干脆作用病灶部位,还能够起到针刺治疗的效果[7]因经期盆腔血流循环丰富,经期实行药物治疗,有利于毛细管汲取药物,提高局部用药浓度中药保留灌肠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常用的治疗方式,盆腔与直肠相邻,经直肠给药能够提高盆腔对药物的汲取率。
同时,保留灌肠能够削减肾脏器官对药物的汲取,提高用药平安性中药外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可在热力作用下,促使药物经微小血管作用盆腔位置,还能够扩张血管,促使盆腔血液循环微波理疗与中药外敷作用机理相同,可通过提高盆腔局部温度,改善血液瘀滞症状该探讨中,试验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比照组66.67%,血流流变学指标改善状况优于比照组而朱丽萍等[8]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存在血液瘀滞症状,行中医综合治疗可促使血液循环,降低红细胞聚集率,这一报道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中医穴位注射+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中药热敷五位一体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促使盆腔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性反应,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丁永芬,程玲,王志国,等.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探讨[J].世界中医药,2022:1316-1319. [2] 王淑贞.好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探讨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4-253. [4] 钟明,李成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视察[J].湖北中医药高校学报,2022,16:86-88. [5] 丁雪梅,肖然,于天狐,等.中医穴位温灸法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12例[J].世界中医药,2022,7:527-528. [6] 樊璠,樊成华,秦岭,等.中医三联疗法治疗50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探讨,2022:88-89. [7] 智敏杰,陈燕平.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00例临床视察[J].中医临床探讨,2022:88-90. [8] 朱丽萍,李玉棉.埋线疗法联合盆腔炎灵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视察[J].河北中医,2022,36:1012-1013.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