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巧对结姻缘渔家女难赶考秀才 一天,有位赶考的朱秀才路过某地,一条大河挡住去路秀才见有一渔家女在织补鱼网,便上前求渡不一会,渔家女牵来小船,请秀才登船,秀才登上渔船,渔家女熟练地摇着橹,船启行了 秀才见眼前竟是一位窈窕淑女,貌美无比,不觉一见倾心,两眼痴呆地看着她,越看越觉妩媚动人,上岸后即向姑娘求婚 渔家女对秀才说:"今日相公赴京赶考,想必学问渊博,如若求婚,得先与我对句,我出上联,你若对上下联乃天赐良缘,若对不上,请相公另找高明'随口便吟出上联: 渔女捉鱼,背脊朝天腹贴水 渔家女说出上联,平日熟读四书五经的秀才以为对句轻而易举,不料左思右想,好久也想不出佳句,心中十分着急这时,不远处有位农夫正在水边摸蚌,渔家女有心指点痴情秀才,将手朝农夫指去,秀才触景生情,随即悟出下联来: 农夫摸蚌,腰膝跪地手沾泥 后来,秀才赶考金榜题名,锦衣荣归之时,与渔家女结为美满姻缘 方明秋巧联成双喜 相传明代,浙江有个书生叫方明秋,赴京赶考路过苏州,见一大户人家悬联招亲其对曰: 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 方明秋一时对不出,默记心中去赶考。
到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 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方明秋不假思索,以苏州招亲告示上的上联作对主考见他随口而答,才思敏捷,取为进士 他回经苏州,招亲的那个对子还未有人对出,他又以主考官出的上联作对,被招为快婿,得到一位美貌妻子一副巧合的对联,成全两大喜事为庆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并排写了两个大"喜'字据说,结婚贴"黵',就是从他开始 叫花子佳联巧姻缘 明朝有一位户部尚书,膝下生有一女,生得面目姣好,体态娉婷知书达礼,描龙绣凤,无所不能但这位小姐,年已十八,却尚无意中人尚书平日把女儿视若掌上明珠,为女儿的婚事,未尝一日释怀一天,女儿对他说:"父亲大人,我以前说过,我要选一位有才学的郎君,伧俗之人,不屑一顾现在我已撰好一则上联,请张贴在府门口'尚书接过来一看,哈哈大笑,称赞女儿的才学 第二天,府门墙上一则征婚上联张贴出来,句为: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小姐如此才华,真正难倒了一般读书人请看这则用拆字、引用、联珠等修辞手法的上联"寺'是"寸'"土'二字组成,"寺'和"言'又组合成"诗'字引用唐诗"明月送僧归古寺',又极有诗情画意,最后又照应句首的"诗'字,难度很大,如果学无素养的人是难以对得上的。
此联一出,满城喧腾,可没有人能对上,只好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打门前经过,看到征婚联启,驻足观看,思索一会,竟研墨铺纸,写出对句: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相府的'家人直奔大厅先禀告老爷,尚书接过一看,对仗十分工整,一手馆阁体的好字,不由得拍案叹赏,一面让小姐来看小姐见了,满心欢喜,将来的夫君如此才学和书法,真是三生有幸了 尚书还在细细品味:"林'下加"示'组成"禁'字"诗曰'对"禁云'也很贴切"禁例'说,山上树木,要依时砍伐,不许不问时令进山樵柴,这是"封山育林'的禁令,与上联都是顺理成章,字字成对, 虽然不及女儿的出句来得浑成自然,但也难能可贵,便问对句之人是何模样,家人在一再追问之下,才吞吞吐吐地说出是个"花子'尚书大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小姐见状,连忙跪倒在地说:"爹爹,这人虽然落魄,却是读书种子,日后必定有飞黄腾达之日,尚书府第,可不能食言,惹人非议,还是成全了女儿吧!'尚书只好吩咐家人让雀屏中选者沐浴更衣,在西厅下榻,择吉成亲 原来这"乞丐',乃是新科状元林公子福建南安人氏,这一日衣锦还乡,经过此地,闻得尚书征联、纳婿,便欲试一试,但又不知小姐人品,便乔装为乞丐。
如今对联成就了美满姻缘,便告辞尚书岳丈,携娇返里省亲去了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