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XX市新兴产业园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9KB
约37页
文档ID:434357502
XX市新兴产业园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_第1页
1/37

XX市新兴产业园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1概述 随着XX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工业用地日趋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有图件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国土管理的需求,需要对重点规划建设区域或已建成区域进行大比例尺数字化测绘,为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准确、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数据和图件,拟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服务,为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为此,XX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对位于齐心庄镇范围内约12.9平方公里未测图区域进行1:500全数字化地形测绘以满足XX市新兴产业园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需要1.1地理概述XX省XX市域地处北纬32°48′37″至23°05′04″之间,东西36公里,南北28.5公里,总面积643平方公里XX市地处燕山山前平原地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倾斜,按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和洼地其中平原面积最大,主要由潮白河、蓟运河冲洪积扇构成,平均海拨高程5.9—31.9米(黄海标高),地面自然纵坡1/1500左右,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蒋福山地区该区域周缘为海拨335.2—458.5米的龙门山和青龙山,中间为海拨200—212米的蒋福山盆地,此外在市区西北部还有一海拨90.4米的孤山挺立于倾斜平原上,洼地主要分布在本市东南部的引泃入潮与鲍邱河、潮白河两岸、地势低平,多积水洼地。

1.2项目测绘范围及主要内容1.21测区范围新兴产业园位于XX镇及其周围区域,总计12.91平方公里1.22测绘工作内容及工作量(1) 在已有基础控制D级GPS网基础上加密5"、8"控制及图根制控制面积为12.9平方公里2) 采取全野外数据采集方式实施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总共12.9平方公里1.3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1) 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各地块内均已有D级GPS控制点,该控制点采用XX市统一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6º54′,投影面为-150米),可以直接利用作为本测区的平面起算资料2) 高程控制资料:测区内分布有2个四等水准点,作为本测区高程起算资料3) 图件资料:测区内有XX市国土资源档案馆提供的1:10000、1:50000地形图,可作为本项目设计、选点、计划用图1.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1) 平面控制系统:采用XX市统一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6º,投影面为-150米)2) 高程控制系统:釆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 成图方式:全野外数字化成图4) 基本等高距:0.5m5) 釆集成图软件:由釆购方提供的清华山维EPS软件6) 地形图的分幅、图幅号命名:釆用50cmx50cm矩形分幅。

地形图的图号釆用图幅左下角纵、横坐标公里数表示(保留两位整数和两位小数),中间用连接,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如:5634.00-534.007) 地形要素数据的取位:纵坐标X、横坐标Y取位至小数点后3位(均以米为单位)四等水准联测的控制点高程注记保留小数点后三位;三角高程联测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碎部点高程注记:0.01m8) 成图软件:采用南方CASS7.0版本及以上成图软件输出格式为DWG图形文件格式9) 文档资料格式:文字采用WORD文档格式,表格采用EXCEL格式2作业技术规范及标准(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3—2010;(6)《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9)《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作业流程(1) 本项目作业程序主要遵循:1) 项目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及项目作业准备;2) 已有资料分析及测区踏勘;3) 控制测量;4) 地形图测量(野外数据釆集、内业编辑);5) 资料整理、数据接边;6) 检查验收、成果上交。

2) 作业流程图:野外踏勘、资料收集与分析、编写技术设计书控制点布设、选埋与测量5"GPS测量5"点四等水准测量8"点、图根点测量检查野外数据采集内业编辑、图形接边内业数据检查出图、外业检查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检查精度评定高程注记检查报告编写、检查验收、成果汇交归档图1.作业流程图4项目技术路线4.1控制测量在测区现有的GPS-D、E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定密度的5秒和8秒点,同时为满足1:500数字化地形测图的需要发展布设图根点按要求文件及1:500比例尺成图相关技术要求则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5秒,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3个8秒点,5秒点采用先进的徕卡或拓普康GPS施测;极个别情况采用徕卡或其他型号全站仪测距导线方式施测;8秒点主要以全站仪测距导线施测,其形式可布设成导线网、结点导线或单导线1) 当以电磁波测距导线施测5秒、8秒点时,应执行如下技术规定:表4-1电磁波测距导线施测5秒、8秒点时技术规定等级附合导线长度平均边长测距测回数测角误差测边、测距中误差测角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相对中误差DJ2DJ6一级(5秒)3.6Km300m2±5±15mm24±104/14000二级(8秒)2.4 Km200m1±8±15mm13±161/10000注:n为测站数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上表中规定长度的0.7倍,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厘米。

2) 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可在以上各等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一般采用支导线,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加密图根点支导线不多于三条边,并测左右角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40",并往返测边;光电测距极坐标标法的技术要求按《规范》执行图根点的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应少于64个;地形复杂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视具体情况加大密度复杂地区每幅图不应少于10个图根点图根点一般采用临时标志,当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稀少时,应适当埋设标石,图根埋石点应是第一次附合的图根点,且应与另一埋石点(含等级点)通视每幅40*50规格的图根埋石点的数量(含等级点和埋石图根点)建成区不少于4个,非建成区不少于2个表4-2图根光电测距导线的技术要求附合次数导线总长导线边数测距测回数测角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DJ2DJ6一次1200m12112±24"1/5000二次800m10111±40"1/3000注:n为测站数(3) 各等级控制点点号、标石规格和标石整饰:5"点编号:IA001…IAXXX8"点编号:IIA001…IIAXXX图根点编号: 编号:IA001…TAXXX5"、8"点标石规格为上底12cm×12cm,下底20cm×20cm,高60cm。

埋石图根点标石规格为上底12cm×12cm,下底18cm×18cm,高40cm4) 高程控制5秒点采用GPS施测时,应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约20%-30%的GPS点,作为GPS网高程拟合起算,这些联测的GPS点应均匀分布在GPS网的周边和中间5秒点、8秒点和图根点以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时,其高程可采用电磁波测距高导线施测,可起闭于四等水准表4-3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技术要求等级中丝法垂直角测回数指标差互差往返测高差之差(M)导线闭合差(M)DJ2DJ6DJ2DJ65"1215"25"0.01S±0.058"1115"25"0.02S±0.1H图根1125"25"0.04S±0.2H注:S为边长,以百米为,n为边数,H为测图基本等高距5"控制点实施四等水准测量,作业前必须对水准仪严格进行I角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水准观测方法为后前前后中丝法读数,水准路线选择附合水准或结点网的形式,表4-4精度要求如下表: 项目等级地形类别路线全长(km)路线闭合差mm仪器至标尺距离m附合单结点四等平地1510.5±2080(成像清晰100) 项目 等级同一标尺黑红面高差之差 mm同一站两高差之差 mm一站之前后视距差 m前后视距积累差m视线离障碍物距离 2m四等3.05.05.0≤10.0中丝能读数表4-5各等级控制网适用的技术规范与布点原则等级作业规范作业方式布点原则一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JJ-73)GPS测量5点/km2二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JJ-73)GPS测量或导线测量15点/km2图根导线测量或RTK测量包括尚级控制点在内满足128点/km2(5) 地形控制测量精度:各项限差为二倍中误差,接近最大限差的点数应该是少数的。

GPSI级控制点精度和技术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2010)执行GPSI级、二级导线点相对于起算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为±5cm四等水准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超过±2cm6) 图根控制测量精度: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4.1.1 GPS控制网测量空值网以GPS形式施测时,其布网应由一个或多个独立观测环构成GPS控制网由非同步观测边构成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合路线,GPS网宜采用边连式布网,不宜采用点连式布网,GPS网中不得出现自由基线同时GPS控制网与已知控制点联测的点数应不少于3个GPS方法观测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4-6 GPS方法观测主要技术要求项目四等5秒卫星高度角(°)≥15≥15数据采集间(S)≥15≥15观测时间(min)≥60≥45观测时段数≥1≥1重复基线数≥5≥5有效观测卫星数≥4≥4PDOP≤8≤8GPS观测,应在现场填写观测手薄,不得事后补记观测手薄的内容如下:点名、接收机名称(型号)、接收机编号、观测者、开机时间、关机时间、时段号、天线高(测前、测后、平均)、日期。

标石面整饰:一级、二级有埋石、凿石两种方式图根导线点有埋石、凿石及打木桩三种方式,其点号最好在以上配号的基础上分开配臵加以区分各级埋石点标石面标记如下图所示;其中“国土”字为国土局的标识;中间标志为直径12毫米的十字丝螺钉头(见下图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