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种姓制度探讨寡妇贱民角色——以电影《月亮河》为例姓名:莫思欣 学号:09401098【文章摘要】印度种姓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它对社会各阶级婚姻、法律地位以及职业, 甚至是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有严格规定在种姓制度作用下,寡妇沦为社会贱民而备受欺凌和压迫影 片《月亮河》正是试图通过塑造迪亚、卡利安妮等寡妇悲情遭遇来引起社会民众对寡妇贱民身份的反思关键词】种姓制度贱民月亮河寡妇一、印度种姓制度与贱民角色利,姓一词源自拉丁语的castus,原为“纯洁”之意,在西班牙语与葡萄牙语则作castas, 即“种族”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文献《大唐域记》中casta翻译成种姓、族姓和杂姓 印度种族制度是在雅利安人征服当地土著居民过程中形成的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沦为最低等 的居民首陀罗,而作为征服者雅利安人随着文明进步从高到低分化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三等据《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教授圣典,主持祭祀,接受布施;刹 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持枪带剑,保护人民;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经商、 畜牧、耕耘;首陀罗服侍上述种姓大约在吠陀时期(公元前1800—前600年)出现了四 种姓之外的贱民,即不可接触者。
“贱民一词来自于葛兰西,指的是在阶级、种姓、性别、 种族、语言、文化中处于从属地位的边缘从属群体在种族制度作用下,女人地位完全被 男权所剥夺,女子必须幼年从父,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主性已 经丧失寡妇遭遇比普通妇女更悲惨,一旦失去丈夫就等同失去了依附的主体,没有了做人 的权利,被看做是家庭的负担《罗摩功新录》中写道“丈夫是妻子的天神,服侍丈夫是妇 女最崇高的天职没有丈夫的妇女等于没有生命的躯壳和无水的江湖换句话来说,寡妇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贱民齐格蒙.鲍曼认为,事实上贱民的本质是不受到保护的,在群居 的世界中,贱民不可能有自己的位置虽然印度经过甘地圣雄独立运动洗礼,极力反对种 姓问题,追寻平等互爱的社会理想但是种姓问题、贱民思想作为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思 想,在人们思维模式中仍然是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正如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一尼赫 鲁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说反对一种姓制度一然而,你们清楚地知道,我们骨子里受了 它们多大的毒害,我们中有谁,是你还是我,是完全摆脱了这些东西的二、《月亮河》中寡妇命运《月亮河》讲述的是一群生活在恒河边的寡妇的故事八岁的迪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被父亲告知自己的“丈夫”已经死去。
沦为寡妇的迪亚被送到了 “寡妇之家”,最后在皮条 客古拉比的引诱下,年少的迪亚被贵族糟蹋年轻貌美的卡利安妮被玛度玛迪利用,给当地 贵族提供性服务而成为“寡妇之家”的生财工具虽然卡利安妮屈服于世俗,但仍保持着自 我独立,奋不顾身去追寻自由和婚姻幸福然而就在幸福即将敲门时,上帝和她开了个玩笑, 自己的爱人纳拉扬的父亲却是自己一直服务对象面对失去的幸福和无路可退的困境,卡利 安妮披着刺眼的白纱走向那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圣水”,寻求自我的解脱莎肯塔拉则被塑 造出一种领导反抗种姓制度的风范,成为寡妇们的守护神一虽然自身也是弱者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悲情、阴沉的基调身为一个寡妇就应忍受漫长的煎熬,自我克制 和禁欲一直到死亡,一个贞洁的妻子就会在她丈夫死亡归天之后保持禁欲,不忠于她丈夫的 女人会投胎在豺狼的肚子可以说寡妇一开始就已经被框定在贱民角色中了丈夫是她们 生存唯一的理由,存活下来只有一条路可供选择一禁欲、贞洁禁欲要求寡妇不惜一切牺 牲自我来满足世俗要求:寡妇不能吃油炸食物,即使有钱买得起;寡妇就应呆在“寡妇之家” 中被隔离出来,彻底地与家庭断绝联系;寡妇失去再婚权利,哪怕就像神父所说的已经通过 相关法案规定寡妇有再婚的权利;甚者,连看到、遇见寡妇也是一种不幸、污秽行为。
总之, 影片中寡妇就是不纯、不幸、肮脏的代言人卡利安妮在恒河接受圣水洗礼后,在河边撞到 一位普通的妇女被说是污染了她的纯洁,要用圣水里再洗一遍才能洗去污秽甚至被带到贵 族家中提供性服务时,皮条客古拉比也不忘提醒她不要让别人看到可笑的是既要求寡妇禁 欲,贵族却又要这些在他们眼中给自己来带不幸的寡妇来满足对性欲望,人性的欲望与宗教 的规定矛盾在这里凸显无疑作为一个贱民,寡妇保持贞洁禁欲成为了自我救赎、自我解脱的唯一途径种姓制度、 贱民观念已经成为寡妇头上一道永远无法摆脱的枷锁对宗教的虔诚,对信念的矢志不移也 是寡妇无法突破世俗禁锢,实现自我解放的障碍在印度教徒看来,“圣水”可以洗掉心灵 污垢,但对于想要摆脱贱民身份的寡妇而言,“圣水”已经失去了普度众生的神力,变成毒 害人间的祸水影片中将寡妇放置在种族和宗教大环境中,叙述了三个寡妇一迪亚、卡利 安妮和莎肯塔拉三种不同命运,而这三种不同的人生却是整个印度寡妇真实状况缩写小迪 亚天真无邪,却成为童婚受害人,最终可喜的是在圣雄甘地的推动下得到解脱与拯救,而这 正是导演未来的愿景一在全球民主化浪潮中推行人人平等理念,手携手,解放印度的寡妇影片最后通过莎肯塔拉追赶火车将迪亚交给纳拉扬并高声呼喊着“别怕、别怕”,这劝勉不 仅仅是对小迪亚的祝愿,也是对整个寡妇群未来寻求自我解救的坚定信念。
娼妇卡利安妮最 终选择自杀明志也是一种无奈,但这却又是大部分印度寡妇的真实写照:渴望重新找到自己 的幸福却又无法摆脱世俗的枷锁以死明志的做法虽有三分烈女的本色,正如神父所言:利 刃无法劈开它,烈火无法焚烧它,永恒而遍满的是这灵但是如果不能从整个环境和体制上 改变寡妇的社会地位,转换角色,这种做法的代价是巨大的,结果是悲壮的,影响却是微不 足道的莎肯塔拉在影片中扮演的是一个智者角色,对迪亚的关照和呵护,对卡利安妮的体 谅和理解让观众觉得在她身上看到了寡妇的未来的出路中年的莎肯塔拉是电影真正的核 心人物,印度寡妇们的命运在她身上演,化成人性意识的觉醒与自我解放的希望影片结 尾,随着甘地火车徐徐远去,莎肯塔拉回眸远望,眼光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一种 对良知的呼唤,一种对贱民身份不以为然的藐视三、印度寡妇贱民地位反思《月亮河》导演蒂帕•梅塔表示说,我的电影就是要打破陈规陋习,挑战盲目的传统当然深受种族荼毒的寡妇贱民思想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也不可能靠一部电影、一个人 来改变寡妇的地位影片结尾一段文字触目惊心:据2001年的调查,在印度仍有三千四百 万的寡妇过着两千年前马奴法典所记载的被剥夺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的生活。
当世界在呼 喊民主、自由、平等时,世界却忽视了这么一群人,一群被遗弃在社会边沿的寡妇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同样寡妇难道天生就是贱民吗?《月亮河》通过平淡无奇的叙事,宁静似水的 情景,加上忧郁的印度风琴来吟唱出寡妇们的反抗宣言李秋红:《印度种姓制度的再认识》,《社科纵横》2011年6月第26卷王新有《印度的贱民与贱民政治》,《人文论坛》第201页陈义华《贱民研究学派与后殖民批评》,《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吴永年《种姓陋习:印度教妇女的悲修命运》,《国际展望》2001年1月第411期齐格蒙.鲍曼著/那建立李静韬译《后现代性及其缺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李姝《蒂帕•梅塔的“元素二部曲”浅析》,《电影文学》20”年第19期参考文献:刘飞陈义华《她们是沉默的羔羊吗?全球化语境下对《贱民可以说话吗?》的再思考》,《中山 大学研究生学刊》第26卷第4期李照《浅论印度教对印度妇女的影响》,《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1期王秀红《印度种姓制度下妇女地位的变化》,《晋中学院学报》第23卷第5期2006年10月 朱伟奇《从《摩奴法典》看印度的种姓制度》,《唐都学刊》第12卷199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