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oor radiant heating JGJ 142-2004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 2004 年 10 月 1 日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 257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42-2004,自 2004年 10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3.2.1 、 3.8.1、 3.10.6、 4.4.1 、 5.1.6 、5.1.8 、5.4.2、 5.4.8、 5.5.5、 6.5.1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 年 8 月 5 日1 总则1.0.1 为规范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以热水为热媒或以发热电缆为加热元件的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 除应执行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 low t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以温度不高于 60 ℃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2.0.2 分水器 manifold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管供水管的配水装置2.0.3 集水器 manifold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管回水管的汇水装置2.0.4 面层 surface course建筑地面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表面层2.0.5 找平层 toweling course在垫层或楼板面上进行抹平找坡的构造层2.0.6 隔离层 isolating cours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2.0.7 填充层 filler course在绝热层或楼板基面上设置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用的构造层,用以保护加热设备并使地面温度均匀2.0.8 绝热层 insulating course用以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无效热耗的构造层。
2.0.9 防潮层 moisture proofing course防止建筑地基或楼层地面下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2.0.10 伸缩缝 expansion joint补偿混凝土填充层、上部构造层和面层等膨胀或收缩用的构造缝2.0.11 铝塑复合管 polyethylene-aluminum compound pipe内层和外层为交联聚乙烯或耐高温聚乙烯、中间层为增强铝管、层间采用专用热熔胶,通过挤出成型方法复合成一体的加热管根据铝管焊接方法不同,分为搭接焊和对接焊两种形式,通常以 XPAP 或 PAP 标记2.0.12 聚丁烯管 polyebutylene pipe由聚丁烯- 1 树脂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 PB 标记2.0.13 交联聚乙烯管 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 pipe以密度大于等于 0.94g/cm3 的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使其线型的大分子交联成三维网状的大分子结构的加热管,通常以 PE-X 标记按照交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 PE-Xa )、硅烷交联聚乙烯( PE-Xb )、辐照交联聚乙烯( PE-Xc )、偶氮交联聚乙烯( PE-Xd )。
2.0.14 无规共聚聚丙烯管 poly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pipe以丙烯和适量乙烯的无规共聚物 , 添加适量助剂 , 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 PP-R 标记2.0.15 嵌段共聚聚丙烯管 polypropylene block copolymer pipe以丙烯和乙烯嵌段共聚物 , 添加适量助剂 , 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 PP-B 标记2.0.16 耐热聚乙烯管 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ipe以乙烯和辛烯共聚制成的特殊的线型中密度乙烯共聚物 , 添加适量助剂 , 经挤出成型的一种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 PE-RT 标记2.0.17 黑球温度 black globe temperature由黑球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数值,习惯上也称实感温度2.0.18 发热电缆 heating cable以供暖为目的、通电后能够发热的电缆,由冷线、热线和冷热线接头组成,其中热线由发热导线、绝缘层、接地屏蔽层和外护套等部分组成2.0.19 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 heating cable floor radiant heating以低温发热电缆为热源,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
2.0.20 发热导线 heating conductor发热电缆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金属线2.0.21 绝缘层 insulation of a cable发热电缆内不同电导体之间的绝缘材料层2.0.22 接地屏蔽层 screen包裹在发热导线外并与发热导线绝缘的金属层其材质可以是编织成网或螺旋缠绕的金属丝,也可以是螺旋缠绕或沿发热电缆纵向围合的金属带2.0.23 外护套 sheath保护发热电缆内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如腐蚀、受潮等)的电缆外围结构层2.0.24 发热电缆温控器 thermostat for heating cable system应用于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的系统中,能够感应温度并加以控制调节的自动控制装置,按照控制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室温型、地温型和双温型温控器3 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超过水温度宜采用 35 ~50 ℃,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 10 ℃60 ℃民用建筑供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 3.1.2 的规定3.1.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0.8MPa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50m 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3.1.4 无论采用何种热源,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 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 都应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置3.1.5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 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 , 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水器、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2 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或配电方案及电力负荷、加热管或发热电缆技术数据及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或工作电压以及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3 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3.1.6 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20W/m 3.2 地面构造3.2.1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3.2.2 地面构造由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加热管、填充层、找平层和面层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板上部可不设绝热层。
2 对卫生间、洗衣间、浴室和游泳馆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部应设置隔离层3.2.3 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 0.05 ㎡ ·K/W 的材料3.2.4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 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应敷设在木地板与龙骨之间的绝热层上, 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 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10W/m ;绝热层与地板间净空不宜小于 30mm 3.2.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度不应小于表 3.2.5 规定值;采用其他绝热材料时,可根据热阻相当的原则确定厚度3.2.6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 豆石混凝土, 豆石粒径宜为 5 ~ 12mm 加热管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发热电缆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35mm 当地面荷载大于 20kN/m2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3.3 热负荷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