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

眭**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2.67MB
约16页
文档ID:611092708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三章_第1页
1/1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主讲人:,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作者介绍,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孟子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门人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写作背景,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读一读,k,zu,yn,yn,gun,gun,轲,(),邹,人(),淫,(),公孙,衍,()丈夫之,冠,()衣,冠,(),词语掌握,(,一,),古今异义,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2.,母,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4.,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过多;放纵;淫乱),(,二,),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使动用法,使,迷惑),2.,贫贱不能,移,(使动用法,使,动摇),3.,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初读感知,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注释:,初读感知,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初读感知,原文:,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是,:这,这个焉,:怎么,哪里子,:你未学,:没有学注释:,初读感知,注释:,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命:教导、训诲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嫁:出嫁往:去,到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初读感知,注释:,女家:这里指夫家女(,r,):同“汝”,你,你们,这里指夫家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违:违背,夫子:这里指丈夫以:把,顺:顺从,为:作为,正:准则,标准。

道:方法初读感知,精读品味,1.,品析第一句,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合作交流,】,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 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有智的2.,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合作交流,】,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3.,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合作交流,】,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这是比喻论证,同时与上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别表明“大丈夫”应有的行为准则,这又是一种对比小结,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论述,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小结,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是在行“妾妇之道”1.,语言含蓄,讽刺深刻尖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主讲人:,感谢各位的聆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