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蜀相》学案答案年级:高二科目:语文课型:鉴赏探究型主备人:曾娟芝审核人: 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七言诗的诵读方法2、品味语言,揣摩本诗的意境3、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领会诗人的情感4、学习本诗的表现手法【自学检测】1、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参看导航):①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有诗集《杜工部集》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黎民苍生的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在《登岳阳楼》中写道: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在《旅夜抒怀》中他这样说自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在《登高》中有这样的句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诗人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特别是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 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最后于公元770 年,五十九岁的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上杜甫艰难漂泊的一生,在这里得到一个凄凉的结束②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杜甫早年就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但他仕途坎坷, 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 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③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定居在成都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2、触摸诗人,明确大意(概括写出) :前四句写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3、词语解释: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三顾:多次拜访天下计:统一天下的大计开济:开创和扶助出师:出兵4、置身诗境,熟读成诵(课堂检查) 2 【思考与探究】1、本诗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诗歌中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有何作用?对 翠柏的描写,又有何作用?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中透出诗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最传神的是“寻”字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它有力地表达了诗人急欲瞻仰武候祠、追慕诸葛亮的心情,为后面颂扬诸葛亮埋下伏笔,使全诗和谐统一对翠柏的描写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 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可进一步提问,能否修改为“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 皆好音”?)答:“诗眼”分别“自” 、 “空” “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提示: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3、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感慨5、以《蜀相》为例,说明律诗对仗的特点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对仗要求在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在句法结构上一致,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如本诗颔联的出句“映阶碧草自春色”和对句“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就是如此两句的定语 “映阶”、 “隔叶” 都是动宾短语,“碧草”、“黄鹂” 都是名词作主语,“自” 、“空”是副词作状语,“春色”和“好音”都是偏正名词短语作谓语总之,此联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错,对仗十分工整反馈练习】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 寻 ” 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 ” 见匡时雄略, “ 老臣心 ” 、“ 身先死 ” 显报国忠诚。
3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 “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 “ 穿” 指穿行,数指数数在萧萧落叶中穿行,穿字写出了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只得数着飞过的流萤一个“ 数” 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补充资料】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诸葛庙」杜甫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咏怀古迹五首」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夔州歌十绝句」杜甫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咏怀古迹五首》之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松柏巢水鹤,岁时伏蜡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武侯庙》遗庙丹青落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