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装订线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古莲花池碑刻研究 / 古莲池碑刻研究摘 要石刻文献蕴藏着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医药、科技等众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统计,莲花池收藏碑刻140多通(方),其中包括书法碑帖碑、皇帝御制诗碑、歌咏古莲花池和修建莲池书院碑、墓碑、庙碑、经幢碑与德政碑等这些碑刻对研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与莲池书院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古莲花池;碑刻;莲池书院The study of Baoding Ancient Lotus Pond inscriptionsABSTRACTStone Inscriptions bears first-hand information on many aspects of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philosophy, religion, literature, history, art,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the survey, Baoding Lotus Pool collection inscriptions through more than 140 (square), including calligraphy rubbings monument, the emperor imperial monument, singing Ancient Lotus Pon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otus College monument, gravestone, temple monument, Pillar Column monument and benevolent rule monument, etc. . These inscriptions on the research the Baoding customs and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LotusCollege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Baoding; lotus pond; inscriptions; lotus pondCollege目 录1 引言…………………………………………………………………12 古莲花池碑刻…………………………………………………………22.1 书法帖碑………………………………………………………………22.2 清代皇帝御制诗碑……………………………………………………22.3 关于莲池与莲池书院建设的碑刻……………………………………42.4 元明清墓碑庙碑………………………………………………………52.5 明代经幢碑……………………………………………………………82.6 德政碑…………………………………………………………………83 古莲花池碑刻价值和意义……………………………………104 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131 引言古莲花池历史悠久,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莲池原名雪香园是元汝南王柔所凿,开凿具体时间大约为公元1227至1234年清时雍正十一年,直隶总督卫奉旨开办书院,后又成为皇帝行宫,古莲花池曾经盛极一时书院开办,群贤聚集,名声大噪各界名流,慕名而至,碑刻记怀笔者游莲花池,亲临林立之碑,倍感珍贵,故选此题做毕业论文希望通过本次论文的完成,使人们对莲池碑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之蕴藏的历史文化涵,发挥出积极的现实意义2 古莲花池碑刻古莲花池碑刻种类多涵盖历史长,容丰富,从容来说,大概可以分为六类:书法帖碑、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关于莲池与莲池书院建设的碑刻、元明清墓碑庙碑、明代经幢碑德政碑刻2.1 书法碑帖莲花池的书法碑帖主要是指《莲花池书院法帖》,“法帖通常指篆刻在石板或木板上面的书法名家本,包括其拓本和印刷本 陈美健 孙待林 郭铮 :《莲池书院》 方志 1998年8月第1版第158页法帖更加注重欣赏石刻中文字的玄妙,“凡专以书迹为重,但赏其点书之妙,因而刻石以传者,为帖 朱剑心:《金石学》文物 1981年9月版第三版第172页清道光十年,时任直隶总督那彦成为了促进莲池书院学生在书法方面的水平特此命江宁周玉、富平仇二人将六位书法大家的墨迹摹刻在莲池书院的墙壁上,这样可以供书院的学生学习和研究,其中包括字体清丽笔墨婉畅的褚遂良的《千字文》、字体整密笔法风劲的颜真卿的《千福碑》、神采动荡的“草圣”怀素《自叙贴》、笔法超逸豪迈米芾的《虹县诗》、笔力遒劲的孟頫的《蜀山图歌》、笔力俊逸洒脱的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家八种,共刻石50方,价值很高。
这些法帖大都以壁碑的形式嵌刻在北廊墙壁共六册,第一册是褚遂良的《千字文》,第二册是颜真卿的《千福碑》,第三册是怀素《自叙贴》,第四册是米芾的《虹县诗》,第五册是孟頫的《蜀山图歌》,第六册是董其昌书法帖,代表了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这些书院法帖是研究书法艺术的宝贵材料,它们毫无疑问地促进了书院学生书法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并且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除了这六册《莲花池书院法帖》外,在莲花池的墙壁上还有其他的一些书法作品,其部分是历来名家政客以歌咏莲池为主要容的诗词,如方观承和叙的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咏,都是关于莲池风景的诗作,被刻成碑帖镶嵌在墙壁上此外,古莲花池还有一些其他的书法碑帖,如北碑廊西部的岳飞《前后出师表》,这是八十年代初莲花池管理处从武侯祠翻刻而来的2.2 清代皇帝御制诗碑莲花池保存了七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皇帝诗碑四通七首诗、嘉庆皇帝诗碑两通两首、道光皇帝诗碑一通一首分别是《赐直隶总督周元理碑》、《赐直隶总督袁守侗》、《赐直隶总督峩碑》、《赐直隶总督梁肯堂碑》、《赐直隶总督温承惠碑》、《赐直隶布政使方受畴碑》、《赐钦差大臣直隶总督那彦成像赞》《赐直隶总督周元理碑》三辅群瞻首善风,文濡武洁寄枚同。
河工纂重永期宴,民气稍慢诩丰昔以旬宣职克尽,今推节钱任逾崇佐人人佐道斯异,挚要无过虚与公癸已暮春,赐直隶总督周元理碑通高312厘米, 宽84厘米, 厚26厘米碑首雕蟠龙, 碑额篆书“御制”二字碑身有断裂, 曾粘补, 碑阳下半部剥蚀严重, 字迹不清,碑文行书共六列, 约70字,周元理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月署理直隶总督此碑刻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赐直隶总督袁守侗碑》督軍兼理撫民事,責重器資特簡诸中外久经勤扬历,淀河并赖善防疏葺修行馆猶馀務,保障京畿慎匪纾幕府一年凡两易,掄材宅牧益愁予赐直隸總督袁守侗御筆,最后是所寶唯賢和乾隆御筆兩方璽印此碑刻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碑身高290厘米,宽79厘米,厚20厘米,碑文为行书六列,共六十六字,字迹清晰,碑身保存较好《赐直隶总督袁守侗碑》碑阴刻有“乾隆赐直隶总督峩”诗一首,刻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碑文行书六列,约82字水路吉行三十里,烟宫駐跸淀池濆和门敞向喜晴午,联席聊酬奔走勤赐食漫誇言宴鎬,翕河亦弗類橫汾若論潔治軒庭美,祗為□然不為欣淀池行宮賜随营王大臣与直隸大小官员食得句即书賜峩御笔《赐直隶总督峩碑》碑阳为:畿輔居官為冣久,棆開棨戟俾仔肩。
由來吏治能誰隱,所重民艱在汝宣莫以已知自矜也,常如不足尚勤旃三年方伯凡三易,摘句翻因意戚然賜直隸總督劉峩此碑刻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碑身高333厘米,宽94厘米,厚21.5厘米,碑文行书五列,共六十五字,碑身下部有修复痕迹,然字迹清楚碑阴为:今日趙郊明晋省,分疆颁赐例惟循车并車步辇诚安逸,後扈前驅體苦辛陸壑驾桥训过费,春原積雪代清塵载咨推食□甘侣,南府應思有馁民赐直隸總督劉峨等食诗以示志御笔,玺与碑阳同《赐直隶总督梁肯堂碑》祠旁琴高蹕小停,前行旋復返舟舲從心已自加八歲,較我猶然少六齡僕僕可稱清且健,肫肫恒籍理而經望霖意苦同斯際,歌管仍陳却懒听此碑刻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碑身高346厘米,宽69厘米,厚27厘米碑文共六列,六十四字保存较好,字迹清晰《赐直隶总督温承惠碑》三輔资為政,屏藩衛帝京修文敷教化,,講武寄干城義正消愚鲁,心纯底治平蓮池一泓水,疏濬本源清嘉庆辛未闰三月下倪御笔嘉庆御笔之宝和执两用中两方玺印溫承惠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署理直隶总督,此碑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碑高346厘米,宽90厘米,厚21厘米碑文59字,碑身有断裂,但因字迹大,仍很是清晰。
《赐直隶布政使方受畴碑》南邦昭世德,首善作旬宣舊政勉能紹,新猷務普延用人先有守,圗志最無偏徙倚甘棠蔭,臨風憶昔賢嘉慶辛未閏三月下澣御筆此碑刻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高340厘米,宽90厘米,厚20厘米碑文六列,六十字碑体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赐钦差大臣直隶总督那彦成像赞碑》剿辦滑城, 曾著勳績功成定後,用長是擇嘉汝忠直,殚心筹画剿之撫之,同一敭歷賜欽差大臣直隸縂督那彦成像贊道光庚寅季嘉御筆此碑刻於道光十年(1830年),六列共五十四字,碑身保存良好,字跡清晰以上这七通碑刻散布在莲花池的东碑廊在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始为直隶省会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自此成为当时直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隶作为畿辅要地,历来受朝廷重视,皇帝通过这些所谓的政治诗来对直隶总督等进行褒奖批评指示警言,希望这些辅国大臣能更好地为皇帝效力,这些政治诗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颇高,是研究清朝直隶官员政治变革和官职变化的宝贵资料2.3 关于莲池与莲池书院建设的碑刻莲池书院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下旨命直隶总督卫建立的,“莲池书院是建院最晚而影响最大的一座书院,它在清末成为燕间的最高学府,被誉为全国书院之冠名扬中华。
《历史文化名城XX》 书目文献1989年10月第1版303页歌咏古莲花池和修建莲池书院的碑记大概有十通,都是关于记载莲池建设和书院建设的,他们基本碑刻都是清代时期的《莲花池重修建书院增置使馆碑记》刻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记载了莲池书院创立的经过与莲池书院的建筑格局和地理位置,由时任直隶总督卫撰文的溯诸道学之士,澄心利物揽胜好古,今昔同揆,良有悠然当余心者两院东西相属,面清流为限,跨石梁为阈,使节应酬与匡坐吟诵,不相妨杂至其丛薄交映,碧浪成文,群籁吹万,时鸟变声,虽喧寂异境,动静殊趋,然一俯仰而同领略其高旷,一闻见而同触发其天机,神游物外,不分畛域,会意象中,通无隔阂,则又天造地设而两得其所者也关于建筑位置和地理位置的记载是“又即书院东,甬道,鸠工庀材,构皇华亭馆若干楹,方向规模略如书院故有南向听事,堂后精舍.便室.东西廊庑.大小曲房,若干间新旧共为:门三,堂五,斋四,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