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冀中的地道战》一课的教学创新 吴华章《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此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从而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篇课文笔者以前已教过多次,但效果不佳,大多数同学听完课后,对“地道战”只有肤浅的认识于是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大胆创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一步,画地道战示意图通过绘画地道战示意图,把十分复杂的地道结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哪里是入口,哪里是出口,哪里是气孔,哪里是“孑口”,哪里是“死道”’……学生很快就对地道战形成了清晰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地道战的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就变得十分容易第二步,运用“表演式教学法”我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了诗歌创作,自编了一首“三句半”:冀中人民志气大,抗击鬼子有办法,创造发展地道战,妙法!地道家家村村挖,地道里面宽又大,可以纺线又织布,四通八达!地道进口埋地雷,地道出口尖刀插,鬼子一脚踏上去,开花!地道里面有警戒,孑口很窄一人把,鬼子一旦钻进去,挨打!……尽管这首“三句半”在措辞、押韵等方面并不规范,但由于笔者课前精心安排,挑选了四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全班学生兴趣盎然,如临其境。
当看到“鬼子”施毒辣手段烧杀我军民时,同学们脸上都呈现出愤怒的情绪;当看到“鬼子”狼狈逃窜丢盔弃甲的丑态,教室里发出一片欢呼声;当看到冀中人民巧用土和沙及枯井暗沟成功对付敌人进攻时,教室里又是一阵对冀中人民的智慧的赞叹第三步,深入挖掘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艺术再创作结合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我和学生们将这首“三句半”讨论定名为《冀中人民志气大》,并组织学生排练,参加了红安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获得好评这些活动的组织开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施展了艺术表演的才华,并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对地道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智慧,自然而然地深化了爱国主义情感需要注意的是,表演式教学法的运用,必须有一定的提前准备时间[来自wWw.lW5u.Com],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作者单位:湖北红安董必武红军小学 湖北红安 438400)责任编辑 朱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