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第十六章元朝的大一统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9.60KB
约18页
文档ID:13644863
1第十六章元朝的大一统_第1页
1/18

第十六章 元朝的大一统(1234—1368)教学要点:蒙古族的兴起和蒙古国的建立;蒙古国的西征、南进与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元朝的文化与元朝的对外交往教学时数:十课时教学内容: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汗国的建立;蒙古军的三次西征;蒙古军的南进;忽必烈建立元朝;旧俗与汉法之争;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经济状况;元朝的文化;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元朝与诸国的交往;红巾军起义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蒙古国西征和南进的基本情况;掌握行省制度、达鲁花赤等名词概念;弄清成吉思汗、忽必烈和耶律楚材对元朝历史的贡献;分析评价元朝的民族政策第一节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一、蒙古族的兴起与西征(一)蒙古族的兴起蒙古的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汉文史料将当时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段,位于契丹以北、靺鞨以西、突厥回鹘以东的一些部落统称为室韦,他们与鲜卑、契丹同属于东胡之裔,故史书有时称其为“契丹之类”室韦诸部中有一部称“蒙兀室韦”,居住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以东蒙兀就是蒙古最初的汉文译名,以后又有过“萌古”、“蒙古”、“蒙骨”、“蒙古里”、“盲古里”等多种音译大约在唐朝末年,蒙古部逐渐西迁入漠北草原腹地,居于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上游不儿罕山(今蒙古肯特山)地区。

在两唐书中记载有蒙兀室韦、蒙兀部,居住在俱伦湖(呼伦湖)和望建河(额尔古纳河)一带以后逐渐西迁,在西起不儿罕山(大肯特山),东到呼伦湖的广漠草原上游牧据蒙古人传说,最初有受天命而起的苍色的狼和一支白色的鹿,来到不儿罕山下,生子名叫巴塔赤罕;巴塔赤罕的十世孙朵奔蔑儿干(蔑儿干:善射者)抱邻近部落的阿阑豁阿(豁阿:美女)为妻,生三子;三子的子孙形成三个部落——合答斤部、散只兀部、孛儿只斤部,其中孛儿只斤部为孛端察儿的子孙组成,为最大的部落(孛端察儿是在父亲死后,母亲梦见白龙化为金神来到卧榻受孕而生)孛端察儿的十世孙是成吉思汗在蒙古部的发源地,当时还有塔塔儿部落(鞑靼、鞑旦)南宋人把鞑靼分为黑、白、生三种,称蒙古人为黑鞑靼,是鞑靼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蒙古部兴起时,鞑靼部是其劲敌,两部长期作战孛端察儿的七世孙合不勒统治孛儿只斤部时,其继承人、堂弟俺巴孩就是在送女儿出嫁途中被鞑靼人捉住,送金人处死的合不勒之子忽图剌统治时,其兄之子也速该与鞑靼人作战,俘掳一个叫做铁木真的鞑靼人,为纪念胜利,给此时出生的儿子取名铁木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在不断交战的过程中,形成了蒙兀——鞑靼联盟,以对抗契丹人,后被契丹人征服,联盟瓦解 ,而蒙兀部西迁后却日益壮大。

这个时期的蒙古人处在奴隶制阶段,个体游牧代替了集体游牧,主要财产是牲畜、牧地和水源统治阶级称那颜(官人)自由民称白身人(都里因·古温),奴隶称合兰(生产用)、扎剌兀(家用)在十二世纪初,成吉思汗的曾祖合不勒开始称“汗”(皇帝);十三世纪初,形成强大的蒙古族北方民族首领都称汗,如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结束分裂局面,也必须结束这种局面,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二)蒙古国的建立及对内对外战争1.蒙古国的建立 蒙古国的创始人是铁木真(1162--1227),出生在斡难河(前苏联境内石勒咯河、鄂嫩河),孛儿只斤氏人,幼年家族显赫,父也速该是军事首领铁木真九岁时,其父带其到弘吉剌部特薛禅家求婚,特薛禅女孛儿帖许配铁木真按惯例,铁木真暂住女家,其父返家途中被鞑靼人用毒酒谋害此后,家道衰落,部众都已散去,其母诃额伦带铁木真等四儿一女,靠采摘山果、野菜生活原先的盟友泰赤乌部也与也速该部为敌,抓走铁木真,带上木枷游行后铁木真逃出成年后,娶孛儿帖;敌对的蔑儿乞部抱走孛儿帖,铁木真聚众败之,力量渐渐发展壮大,先后击败泰赤乌、蔑尔干、克烈等部,为统一铺平了道路。

1206年,蒙古各部在斡难河畔召开选汗大会(忽里勒台),立九足白旄,选铁木真为全蒙古的汗,称成吉思汗,意为海洋般的大汗,建立了蒙古国初建的蒙古国是一个军事和行政的联合体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成吉思汗创立了一套国家制度千户制把本族和新占领区的民户按十户、百户、千户、万户编管,各设“长”,那颜千户长、万户长是贵族,由成吉思汗直接任命,领有一定的封户和牧场,封主多是宗亲,也有少部分异姓贵族和军功将领封户向封主纳税服役,税是牲畜,分幼畜和乳畜,徭役主要是服兵役,自备战马、弓矢和粮秣千户制按地域划分,打破了氏族的血缘界限,是一种基层的军事行政合一的组织;由封户与封主的关系来看,有封建性质,也有一定的奴隶制性质怯薛制怯薛制指成吉思汗建国前的防卫军,共五百五十人,建国后扩展到一万人,主要由各级那颜和贵族子弟充任(游牧族尚骑射武勇,以征战为光荣职业),也有少数平民子弟,由成吉思汗自己掌管作战时为成吉思汗的主力军平时驻守在殿帐周围,分四班,每三天一班入值,每班由怯薛长统领,除护卫殿帐,还管服饰、弓矢、车马、府库以及文史、医卜等,既是皇帝的亲军,也是国家的中枢行政机构怯薛长协助处理国家事务,最初怯薛长为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四人,号为四杰。

断事官原属怯薛系统,渐成为国家的专职官吏,称札鲁花赤建国前即已由铁木真的弟弟别勒古台为札鲁花赤,意为札鲁花赤长,最高断事官建国后又任命弟弟忽秃忽任此职,掌管行政、财政和司法诸事,后来发展为兼理财政,司法的专职官吏札撒(法律)最初,首领颁布的号令称扎撒建国后,专制制度发展,成吉思汗的命令被记录下来,称“大札撒”,具有法律作用札撒维护私有制和领主的特权,维护国家的统治此外,成吉思汗时还创立了蒙古族的文字初期无蒙文,以草绳、木刻记事成吉思汗在 1204 年与乃蛮部作战时,俘其掌印官塔塔统阿,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的字母拼写蒙古语,创造了蒙文,史称畏兀体蒙古文建国后的札撒、训言都用蒙文写成,并从塔塔统阿那里学会了使用印章2.蒙古政权对内对外战争(1)对内战争成吉思汗建国之初,宣称要“七载之中成大业”,有称霸中原的志向与之相邻的是金和西夏,再南面才是南宋,作为第一步是灭金和西夏灭金建国前蒙古部是金的附属,铁木真当首领时,曾被金朝封为札兀惕忽里,即诸部落统领建蒙古国后,成吉思汗随即向金纳贡金派武定军节度使卫王允济为使臣接受贡献因成吉思汗“见允济,不为礼”,关系开始破裂实际是金统治者对蒙古族的压迫激化了柔盾,成吉思汗力量发展起来后要灭金了。

成吉思汗称汗第四年,允济当了金朝皇帝(亦称永济,即帝位后称卫绍王),派使臣来蒙古国宣旨,传谕成吉思汗跪接,成吉思汗知道皇帝就是他曾见过的完颜允济时,说我以为中原皇帝都是圣人,这个庸才也配当皇帝?从此宣告蒙金关系正式破裂1211 年,成吉思汗南下进攻金朝,只留两千强兵守草原,全部人马从克鲁伦河草原出发,令者别为先锋,很快占领抚州(张北)、居庸关等,进围中都接着在 1212、1213 年又两次南下,第三次南下攻下涿州后,分兵三路,右路由成吉思汗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统领,沿太行山东麓南下,再由太行山西麓北归;中路由成吉思汗和四子拖雷统领,自易州南下,征战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至山东海滨;左路由成吉思汗弟合撒儿统领,攻取蓟州,循海而东,至辽西而回到 1224 年,金统治区域除中都十一城外,全被攻下但成吉思汗仍用游牧族的战术,猛攻猛掠,不长占领,把攻下的城池洗劫之后即而放弃1214 年,成吉思汗集结全部兵力围困中都,欲灭金朝此时,金政变,金帝允济被杀,宣宗即位后求和,并把允济之女歧图公主献给成吉思汗为第四个妻子,成吉思汗北撤,金宣宗为防成吉思汗,迁都到开封(南京)成吉思汗以此为借口,指责金无诚意,再举南下,攻克中都。

并进逼开封,但遭到金军的顽强抵抗,成吉思汗撤军北归十三年后,成吉思汗在灭夏战争中病死,遗嘱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元史·太祖纪》),一年后,窝阔台为汗(后来的元太宗),一方面加紧对开封的包围,一面与南宋联合灭金(上一章已经讲过)自 1229 年始到 1232 年,包围了汴京,派使臣唐庆招降,被金杀死1233 年正月,汴京守将发动政变,投降蒙古,蒙军进入汴京,金哀宗出逃归德,又到蔡州,宋将孟珙带兵围困蔡州,1234 年初,金哀宗自杀,金亡金朝在北方共统治了 120 年;,蒙古国灭金先后用了 23 年)灭西夏西夏与宋、金关系时好时坏,利用双方矛盾以求生存;在成吉思汗举兵灭金时,西夏与金联盟为免受西夏人的牵制,在攻金之前,成吉思汗于  1205、1207、1209 年三次攻西夏,第三次进攻时,迫使西夏订立城下之盟(在中兴府城下),削弱了西夏的力量,解除了灭金的后顾之忧,但没有立即灭之当金廷迁往开封后,成吉思汗感到暂时无力灭金,故又回头来灭西夏了1225 年秋至次年夏,借口西夏拒绝出兵助蒙灭金,向西夏兴兵问罪,接连攻克甘州、凉州,又攻下肃州、灵州,围困中兴府。

进军路上,成吉思汗狩猎时坠马负伤,仍然带病征战1227 年夏七月十二日,66 岁的成吉思汗病死在他病危之际,蒙军已进攻中兴府城,六月,西夏末帝投降蒙古,请宽限一月献城;成吉思汗死时嘱咐众人暂不发丧,以防有变故死后第三天,西夏末帝出降,被蒙军杀死成吉思汗南下灭金和西夏的过程中,还征服了东面辽东契丹人的叛乱,灭了西辽从此,北方诸势力均统一在蒙古人的旗下,形成了宋蒙的直接对峙2)对外战争——西征西征的对象是今新疆、中亚一带,在时间上与南下交叉进行当时灭辽之后,在新疆西部建了西辽;西辽西面是中亚大国叫哈剌子模但此时西辽已被乃蛮王子屈突律篡夺1218 年,成吉思汗派者别率军征服之后,便直接与哈剌子模交锋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西征1219 年,成吉思汗以哈剌子模袭击蒙古商队为借口,出兵作战,其四个儿子随行1222 年占领哈剌子模,其王摩诃末出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病死,子札兰丁继位,不久,又被迫逃亡印度成吉思汗战领了整个中亚地区,包括里海附近的康里国成吉思汗将占领区划分为兀鲁思(封地),分封给三个儿子(蒙古习惯是幼子继位,单独承继父亲的家产):术赤据今咸海以西、里海之北;察合台据阿尔泰山以西、阿姆河以东,即今天山南北路;窝阔台据巴尔喀什湖以东、鄂毕河以西。

这是后来四大汗国的雏形(加拖雷继承成吉思汗领地)这是第一次西征第二次西征(拔都西征),征欧洲,1232--1242 年成吉思汗孙,术赤子拔都为帅,攻到多瑙河流域、北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九地因窝阔台死,大军回师奔丧拔都留在钦察草原,建立了钦察汗国(相当于原来尤赤的封地,术赤早死)第三次西征是旭烈兀西征,1252-1259 年成吉思汗孙、拖雷子旭烈兀统领,打到巴尔干北部,占领伊朗、叙利亚、苏丹等进攻埃及时被其马麦里克王朝的忽秃思打败旭烈兀留居,建伊利汗图三次西征,在辽阔的中亚、东欧建立了四大汗国:拔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的窝阔台汗国、旭烈兀的伊利汗国拔都是术赤子,旭烈兀是拖雷子,实际是成吉思汗四个儿子的四个汗国)四大汗国是蒙古国在四个新占领区划分的封地,与中央是藩属关系,实际是不牢固的政治混合体后来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独立发展,窝阔台称汗后,其封地一直由中央直接控制,察合台与中央仍是从属关系到明清时期,以察合台、窝阔台汗国为基础,奠定了稳固的中国西北部边缰蒙古帝国之所以能迅速征服半个世界,原因是:①当时蒙古人正处于以掠夺战争为职业的阶段,有一支由骑士组成的强悍军队(作战有共同目的),又有成吉思汗这样雄心勃勃、富有组织才能的领导人物。

②以共同分配掠夺物为号召,把被征服部落变成他们征战和掠夺的力量③从中国和西域学得了火器和攻城技术,大大加强了破坏力量④围绕蒙古的亚欧国家和地区都处于分裂落后的状态有些国家虽然有先进的文化,但不能组织起来抵抗侵略3.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元朝的建立蒙古军通过南进和西征,夺取了大片的领土,但并没有放弃灭宋的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