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72KB
约4页
文档ID:202916549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_第1页
1/4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但是从革命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贸易保护政策是保守的,而自由贸易可以更快地促进阶级革命的爆发,使无产阶级得到彻底的解放马克思认为,我们赞成自由贸易,因为在实行自由贸易以后, 政治 经济 学的全部 规律 及其最惊人的矛盾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广的区域里,在全世界的土地上发生作用;因为所有这些矛盾一旦拧在一起,互相冲突起来,就会引起一场斗争,而这场斗争的结局将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自由贸易引起过去民族的瓦解,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对立达到了顶点总而言之,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 社会 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⑤ 显而易见,马克思所讲的“赞同”自由贸易并不是真的赞同,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一种嘲讽,讽刺他们在以更快的速度为自己掘墓克鲁格曼的新贸易 理论 对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持批判态度,或者可以说新贸易理论是一种贸易保护理论,只是它不同于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克鲁格曼认为,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一直可以用来说明1880年甚至1950年的经济状况的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已不适用于解释1984年的世界经济贸易特征的变化和经济理论的深入 发展 ,使人们再不能这样为自由贸易辩护了。

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占世界贸易大部分的产业根本不能用供需 分析 来描述,供需分析认为,让市场自行其是是最好不过的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相当一部分贸易需要用规模经济、 学习 曲线和动态创新来解释,而这些现象都与自由贸易是最好的政策这一结论的理想化架设不相容⑥ 由于自由贸易与自由竞争已经不能完全地解释现实和解决 问题 ,新贸易理论提出政府可以适当进行干预克鲁格曼本人尤其强调对发展 中国 家而言,适当的政府管制比盲目地追求自由市场要安全和有效率得多1998年9月,他在美国《财星》杂志以专文提出,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A计划在解决经济危机失效后,有必要实行B计划:实行外汇管制他呼吁:亚洲国家自救的惟一 方法 ,就是暂时恢复外汇管制,一方面遏制国际投机者,另一方面保留有限的资金发展经济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难免短期阵痛,但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引导利率下降,复苏经济,外资终将回流,那时管制可以取消这种颠覆传统自由市场观念的论调,俨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庭抗礼马克思和克鲁格曼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批判了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政策,对贸易保护政策和手段的 历史 性作用表现了一致的认同马克思认为,贸易保护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在资产阶级需要的时候,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当他们强大起来并占据了 工业 发展的先机有利地位之后,便开始鼓吹自由贸易其本质是通过自由贸易实现更大范围的对无产阶级的掠夺如果说马克思是从历史的角度对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政策进行了批判,那么克鲁格曼就是从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出发,对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进行了理论质疑三、对我国当前对外贸易的主要借鉴意义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 科学 性体现在它对历史和现实都具有很强大的解释力强调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指导意义,并不是因为要固守什么或坚持什么,而是因为它对于现实的深刻揭示和对未来道路的明确启示在这样一个充斥着不同国家利益、不同民族利益、不同利益集团利益和不同个人利益的世界里,阶级利益不仅存在,而且形式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便以一个整体资本家的形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而且只要国家发展水平不相等,国际贸易中的剥削就永远存在马克思认为,国际贸易中比较富有的国家总是在剥削比较贫穷的国家,“两个国家可以根据利润规律进行交换,两国都获利,但一国总是吃亏……一国可以不断攫取另一国的一部分剩余劳动而在交换中不付任何代价”⑦事实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生产体系中,发展中国家普遍地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中心外围关系,并且普遍地存在不平等交换就像资产阶级使 农村 屈服于城市的统治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⑧发达国家凭借其先发的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掠夺,既表现在直接的商品交换活动中,也表现在通过跨国公司所进行的投资活动中仅以我国为例,在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中,国家实际能够得到的外汇收入约为贸易额的20%,国民所得更为有限在OEM贴牌生产过程中,利润额的92%都要被外资公司拿走,中国最多只剩8%投资加工贸易使这些跨国公司攫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外资 企业 占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从1996年的64.5%迅速地上升为2005年的83.7%,增长了19个百分点,而国内企业所占比重则从35.5%大幅下降为16.3%而且外资企业主要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国内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核心技术环节都被外资企业所控制改变我国在与发达国家对外贸易中的被动的、受剥削的地位,必须首先改变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我国传统的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为基本指导原则的这种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

也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国在劳动力资源和 自然 资源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力图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不断扩大的出口使我们对外打开了国际市场,对内增加了外汇收入,解决了劳动力就业,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高依存度、低附加值)模式下获取的贸易利益只能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和伴随巨大代价的照这样的“比较优势”模式发展下去,只能使我们丧失技术进步的动力,过度依赖发达国家的高 科技 产品,导致外贸结构畸形、贸易条件恶化、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并最终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虽然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不能以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变“比较优势战略”为“竞争优势战略”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提供某种商品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在价格、技术和服务等方面超越对手的、独特的、持久的一种能力具备充分竞争力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并由此可以获取更多的垄断利润与比较优势不同的是,这种能力既可能依赖于自然资源和产地,也可以凭借技术水平来创造即使是自然资源贫乏,或者整体生产能力暂时落后的国家,也完全可以凭借技术创新在某些方面获取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为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塑造民族工业竞争优势的最初阶段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就我国 目前 的情况而言,实施竞争优势战略首先应该颁布具有明确导向性作用的经济政策,旗帜鲜明地支持出口企业创造有竞争力的品牌,凭借领先技术和优质服务来扩大出口,而不是依靠价格战进行低水平的扩张政府可以通过补贴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可以通过保护和扶持的贸易政策,支持这些产业的厂商扩张产量,提高产业的市场规模效应和厂商的收益性外部经济,从而促进这些产业较快地增强国际竞争力注释: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14页②[美]保罗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14页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6、457页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9页⑥[美]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01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转贴于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