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确定水的元素组成2、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五、教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香、酒精灯六、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的意图1、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疑问,提出你对水了解多少?想深入了解水的组成吗?让学生总结出水的物理性质讨论总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产生悬念,增强求知欲2、实验探究引入水的组成的发展史,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实验现象。
提出质疑:两电极分别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体积比是多少?如何验证?倾听看书观察叙述实验现象猜想讨论交流教师先入为主,为学生介绍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让学生接受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得去想象3、验证实验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通过实验想象,学生讨论后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得到结论观察叙述实验想象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并且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它是一种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气的新物质,意识到这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4、讲解总结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水,发现水减少了,接着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是否蒸发变成水蒸气了呢?提出质疑:能利用水、氢气、氧气三种物质写出一个化学反应吗?揭题: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为H2O完成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通 电水 氧气 + 氢气得出水的组成利用模型得出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将新物质回位到已有的书写技能中,转变学生的注意力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使结论的得出显得水到渠成。
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突破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水通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利用模型给大家进一步解释了水的微观构成总结知识点,谈收获、感想放松学生思维,让学生回味本节课的精彩之处七、作业设计:1、 随堂练习:判断正误,为什么?(1) 水通电分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2) 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2、 家庭作业:课后习题八、板书设计: 4、3 探究水的组成一、水的物理性质: 101.3Kpa事,纯水的凝固点(冰点)为0℃,沸点为:100℃, 4℃时,水的密度为1g•㎝-3二、探究水的组成现象:负极:氢气 正极:氧气 VH2:VO2=2:1 通 电表达式:水 氧气 + 氢气 (H2O) (O2) (H2)结论: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