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是有区别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如(电解法)2.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PET)与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等其他造影术不同,它得到的是(活性物质代谢率的机能动态图像)3.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整由于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为(自我调节)二.填空题1.人体具备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三.名词解释1.内环境: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它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称之为内环境2.稳态:内环境的作的用主要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接受细胞排出的代谢产物并为细胞活动提供条件因此,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如一定的体温、酸碱度、血糖水平,称为内环境的稳态3.脑电图:将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作自发脑电活动,它的记录叫脑电图四.简答题1.简述人体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答:人体具备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1)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的,其调节过程是反射。
2) 体液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各种体液途径到达全身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改变细胞的活动,从而实现其调节作用3) 自身调节: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整2.简述EEG/ERP、PET、MRI几种技术的基本原理1)EEG/ERP(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脑电活动记录技术:是用电极从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0.5-2Hz=人睡眠及极度疲劳或麻醉状态、4-7Hz=人困倦时出现、8-13Hz=人放松或闭眼时会出现、14-30Hz=当人警醒时会出现的频率较高、波幅较小的脑电波脑电图一般是在大脑皮层没有接受明显的刺激输入条件下记录到的脑电活动自发脑电图,记录到的是大量神经元电活动的结果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作用在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伴变化,这时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作诱发电位,有人将各种刺激统称为事件,于是刺激诱发电位就变成了“事件相关电位”2)PET(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主要原理是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食品可以测量脑代谢时消耗的葡萄糖的数量,从而获得脑内的分布图3)MRI(核磁共振显影技术):氧是由血红蛋白携带的,MRI技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即氧的实际含量会影响血红蛋白的磁学特性,而这些特性可以在磁场中加以监测,因此对不同脑区的活动给出灵敏的测量。
第2章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单项选择题1.浅与深方位术语是最接近的反义词2.胼胝体是人脑中最重要的连合纤维3.大多数躯体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4.下丘脑主要控制脑垂体5.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运动和感觉6.根据皮层厚度、神经元的形状和纤维的结构,临床上多采用德国神经医生布德曼的数字标记分区系统他将每个大脑半球皮层分为52个功能区二.填空题1.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2.外周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分布于全身一般将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3.脑神经中,有的专司头面部的感觉功能,有的专司头面部的运动功能,有的是感觉和运动混合的功能4.脊髓的功能是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5.在每一大脑半球上,存在掌管一些复杂功能的中枢,包括中央沟前后的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枕叶的视区、位于颞叶听区以及语言区6.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核、豆状核、屏状核有运动调节功能7.中脑、脑桥和延髓构成脑干,是脑最早、最原始的部分8.上行网状结构也叫上行激活系统,它与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关系网状结构的作用具有非特异性特点,躯体感觉、听觉、内脏感觉传入到网状结构后,都有可能影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9.小脑与大脑皮层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10.白质包括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放射纤维三种联络纤维可将半球内的不同部位联接起来,连合纤维可将两半球内相应或同等区域或结构联接起来,包括胼胝体、前连合、海马连合三.名词解释连合区:除大脑皮层上的特殊功能分区外,其他部分的皮层被称为联合区分有前联合区和后联合区四.解答题1.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答:1)自主神经系统曾称植物神经系统,它不受意志支配而自主工作,因而得名,它主要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及性活动等2)它相地独立的维护机体的内环境的稳定,不由大脑随心所欲2.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答:把人脑分为三个基本的机能联合区:1)网状结构,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并使选择性活动能持续进行;2)大脑半球后半部的各个感觉区<视觉、听觉、体觉>由于大脑皮层的不同层次,分三级皮层区,接收、加工、储存信息;3)机能联合区指大脑半球前半部的运动区,形成运动的计划,对进行中的活动编制程序,并加以调节和控制,然后将准备好的运动冲动发主外转组织或器官)五.论述题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经系统(保持机体稳态平衡)交感神经系统(控制机体的能量资源,“促活动性”)副感神经系统(保持体能和能量的“促营养性功能”)脑神经(与脑相连的12对神经)脊神经(与脊髓相连的31对神经,感觉和运动纤维)脑(综合体内外的信息,调节身体行动)脊髓(通过外周神经系统将脑与身体其部分联接起来,具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答:第3章 神经系统的细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细胞的复极化过程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即达到兴奋前内负外正的极化电位后,这个过程仍继续进行,使细胞膜出现了大约负90毫伏的后超极化电位。
2.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不同,主要功能不包括信息传递作用3.神经元的主要特性是兴奋性和传导性二.填空题1.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2.神经元的树突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轴突是由胞体发出的单根突起3.神经系统的主要机能是通信,即不断地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接收、综合和传递4.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5.按突起形态和数目,神经元可以分为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单极神经元6.根据功能,神经元又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7.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以电的和学的形式进行的,而且能被记录下来,称为神经冲动8.动作电位产生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和超极化9.动作电位遵循全或无的规律突触后电位遵循级量变化的规律10.根据信息传递媒介物性质的不同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11.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是兴奋的还是抑制的,取决于之相接触的各个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效应的总代数和12.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是从一个神经元全或元的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级量反应总和后,再出现发放的过程13.反身弧是由感受器、感觉神经、中间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三.名词解释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静息(膜)电位: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就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散性的电位变化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联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通讯神经递质:进行突触间化学传递的物质,主要是神经递质是轴突终扣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形成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反射:是指机体对某一刺激的无意识的应答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四.简答题1.化学突触的信息传导过程是怎样的?答:化学突触是以化学物质作为通信的媒介而传递信息突触前轴突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到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上,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电位2.反射的基本过程?答:反射的基本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经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递给神经中枢,由中枢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经传出神经,将指令传到效应器3.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答:1)支持作用,一些胶质细胞颁布于神经元周围,交织成网,构成神经组织的支架,支持神经元的胞体和纤维2)修复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尤其在脑或脊髓受伤时能大量增生,充填被清除的神经组织碎片留下的缺损。
但增生过强,可诱发脑瘤形成3)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一些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到运输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作用4)绝缘和屏障作用,4、神经递质与行为的关系答:神经递质是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并于轴突终扣处释放,经突触间隙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使信息得以传递因此神经递质是行为的基础,对于从肌肉运动到身心健康的一切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研究的神经递质符合以下标准:在突触前轴突末梢产生,当动作电位到达轴突终扣时,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出现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便发生生物反应如果神经递质的释放停止了,就不会有随后的反应发生已知在脑内可能有60多种化学物质作为神经递质发生作用,不仅与动物和人的感觉、知觉、情绪、学习和记忆等心理活动有关,而且与中枢神经系统所控制和调节的各种机能活动,如睡眠和觉醒、饮水和摄食等行为有密切联系一般而言,不同神经递质都可能影响行为的调节第4章 激素与行为一、单项选择题1.血液进行远距离调节是通过运送激素来完成的2.激素是机体一部分产生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送到其他部位,调节机体功能3.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水盐平衡有关的是盐皮质激素4.垂体释放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的糖皮质激素。
5.儿童甲状腺素明显不足会导致精神和身体生长受限6.睾丸酮不是垂体激素7.增加血液中钙离子水平的是甲状腺素8.释放激素合成部位在下丘脑9.下列抗利尿素激素起源于下丘脑上的视上核和室旁核1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上腺髓质11.通过负反馈作用,激素可通过抑制下丘脑释放激素的释放途径使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减少二.填空题1.垂体后叶又称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2.婴儿和儿童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呆小症3.除卵巢和睾丸产生性激素外,肾上腺皮质也产生少量性激素4.抗利尿素又称加压素5.幼年时甲状腺机能低下,可发生呆小症6.催产素和抗利尿素贮存在垂体后叶三.名词解释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2.神经——体液调节:是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神经,先影响脑垂体的活动,然后由脑垂体分泌各种激素,进一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从而影响效应器官的活动3.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4.反馈: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是腺垂体的靶腺,它们的激素分泌均受垂体的调节,然而他们所分泌的激素反过来对下丘脑与垂体又产生反馈作用,以维持该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血中代谢产物浓度的相对恒定。
四.简答题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答:1)脑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被称为“内分泌之首”,首先,腺垂体所分泌的“促激素”直接控制着各靶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调节这些内分泌腺的功能;。